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不要告诉别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山脉地图)

01地球和地球仪一、经度与纬度二、东西半球分界1.为了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东西半球

不要告诉别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山脉地图)

 

01地球和地球仪一、经度与纬度

二、东西半球分界1.为了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东西半球不以经线00和1800为分界线,而是以经线20°W和160°E为分界线2.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 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

三、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0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旋转中心:地轴2. 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3.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 昼夜更替3. 时间差异三、地球公转的特征1. 绕转中心:太阳2. 公转周期:一年3. 公转轨道:轨道形状为椭圆四、公转的地理意义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2.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3. 四季的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 五带的划分:南纬23°26’和北纬23°26’之间为热带

南纬66°34’和南纬23°26’之间为南温带北纬66°34’和北纬23°26’之间为北温带南纬66°34’和南纬90°之间为南寒带北纬66°34’和北纬90°之间为北寒带03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

(3)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上表中比例尺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2.方向

3.图例和注记8 844.43米(▲珠穆朗玛峰)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844.43米”为注记。二、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00米(4)常见地形部位

04 陆地与海洋一、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洲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可概括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四大洋名称(按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可概况为“太大印北”3、描图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4、海陆比例:海洋面积占 79%,陆地面积占 2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二、大洲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一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3、亚洲相北美洲:白令海峡。

4、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5、⑤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三、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主要原因):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2)海平面升降: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人类活动:在荷兰、日本及我国澳门等许多沿海国家或地区进行填海造陆,以扩大陆地面积2、海陆变迁的证据(1)地壳升降运动证据: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上升)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 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地壳下降)。

③……(2)地壳水平运动证据:①红海不断扩张(地壳张裂)②地中海不断缩小(地壳碰撞)③东非裂谷不断张裂(地壳张裂)④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古生物相似性(地壳张裂)⑤……(3)人类改变海陆分布:①荷兰的围海大坝。

②日本的填海造陆四、大陆漂移假说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用来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理论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相关证据: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地质构造和古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的相似性,大陆轮廓的吻合性五、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各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③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等板块碰撞,常形成高大山脉、海沟、岛弧链等①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板块张裂运动②地中海不断缩小——板块的碰撞挤压③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根据运动方向判读地理现象①箭头相对:两板块作碰撞挤压运动两板块之间如果是海洋,则海洋面积将会不断缩小,直至成为陆地;两板块之间如果是陆地,常常会形成山脉;两板块之间如果是山脉,山脉将继续长高②箭头相离:两板块作张裂运动。

两板块之间如果是陆地,将会发展成为裂谷;两板块之间如果是海洋, 将会成为新的大洋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或含地震带分别是①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②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连载中,请关注。

电子版请加企业微信后:回复核心知识点,否则真不知道你需要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