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这都可以淅川县(淅川县属于哪个市)


作者:杨振辉 张培奇 范亚旭
7月14日,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天空湛蓝,青山怀抱中,一库清水晶莹剔透,宛如碧玉在位于丹江口水库入水口处的岵山脚下是淅川县老城镇武贾

这都可以淅川县(淅川县属于哪个市)

 

作者:杨振辉  张培奇 范亚旭

7月14日,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天空湛蓝,青山怀抱中,一库清水晶莹剔透,宛如碧玉在位于丹江口水库入水口处的岵山脚下是淅川县老城镇武贾洲村75岁的全廷润拄着拐杖,沿着一条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来到了半山腰这里,是他和部分村民的新家。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连体徽派小楼,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全廷润的新房位于中排最左边,是紧临丹江口水库的“水景房”

全廷润老人的旧屋“多亏了国家的移民避险解困项目,让我们这些山里的穷人也能住上楼房!”说这话时,全廷润眼角泛着泪花贫穷,在淅川是一个曾经耳熟的词截至2015年底,淅川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2个、贫困户20216户、贫困人口68325人。

对于一个集山区、库区、边沿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秦巴山片区县来说,淅川贫困因素之多、贫困程度之深、扶贫成本之高、脱贫难度之大,均属罕见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淅川县,因淅水纵贯全境形成百里冲积平川得名这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与其他贫困县相比,淅川的贫困既有交通闭塞、生态脆弱等共性因素,也有其特殊性,即为了守护一库清水”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老城镇武贾洲村全廷润老人和部分村民的新家全廷润的老家就在这一库清水下“现在分居丹江河两岸的武贾洲村民,在1973年以前是聚居在一起的”坐在丹江边的石板上,“老移民”全廷润讲起了淅川半个世纪的搬迁史“四十五里板桥川,土质肥沃。

”在全廷润的眼里,先辈生活的这片故土肥得“冒油”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修建,计划动迁淅川移民15.1万人此时,正值中央动员内地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同年11月,淅川县决定从库区3万多报名者中选出8008名身体强壮者迁往青海。

其中武贾洲村有20多位青年1960年冬,淅川又组织支边青年家属4909户14334人迁往青海,一并编入文都建设兵团

军营生活的新鲜感很快被高原的环境撕碎——高寒缺氧、少雨多风、气候多变一些移民不堪忍受,开始偷偷返流1961年1-8月,有11052人返回淅川,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大部分生活用具丢在青海,回来后无依靠,体质又羸弱。

青海循化文都乡哇库村淅川移民原址“从1966年到1967年,淅川又向湖北荆门、钟祥两地移民68867人”全廷润噙着眼泪,伸出了四个手指头说,随着丹江口水库水位不断上涨,房倒屋塌,水逼人退,仅武贾洲村就后靠搬迁了4次!4次搬迁,每搬迁1次穷3年!。

1973年,丹江口水库建成进入汛期,水库开始蓄水统计显示,淅川先后有506平方公里土地、17个集镇、41.6万亩优质良田、548.7公里公路、36家企业被淹,静态损失近100个亿,淹没指标居库区两省五县市之首。

淅川57万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大多库区干线公路变成断头路

在上世纪修建丹江口水库时,20.2万淅川移民含泪别离故土,他们西进青海、南下荆门,远迁他乡从那时起,武贾洲村一部分村民搬迁到厚坡镇王营、卢咀等村,剩下的分居在丹江两岸的山坡上,一个完整村庄,变得支离破碎。

全廷润在山坡上搭起了茅草棚,开了四五亩荒地“最远的在1公里之外,都是不能蓄水的坡地,不能种麦,只宜玉米、红薯和花生”全廷润说,“那时是救命的红薯让我的家庭扛过了岁月”

乘船南下的移民为改善丹江口库区群众生活,上世纪末,淅川县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支持库区发展网箱养鱼5万多,涉及养殖渔民8000余户、2.8万人,产值15.8亿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箱养鱼成为库区失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也是主要的生活来源。

位于丹江口水库边的盛湾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在武贾洲村,最多时发展网箱300箱,年收入约200万元,村民的日子明显好转“网箱养鱼在促进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淅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德中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根据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丹江口水库属于一级保护水源地,不得存在养鱼等行为,全面整治网箱养鱼势在必行。

淅川县县长杨红忠介绍,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县再次移民搬迁16.5万人,并在国家有关奖补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县财政每年减收3.5亿元,1.9万名工人下岗失业;还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00家养殖场、100多个养殖户,综合损失8亿多元。

同时,每年为刚性保水质增支15亿元以上淅川财政虽背负了巨额债务,但却换来了一库清水

稿件来源:淅川县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0377-69229138投稿地址:xcxwk2012@163.com未经授权 转载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