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干货分享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指)

马克思说:“Idealismus不是幻想,而是真理”!

干货分享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指)

 

作为思维和阅读方式的“唯心主义”

《孤独是思考者的命运》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微信公众号主要原因是我内心一直有纠结和矛盾之感——尽管脑海里经常处于“思如泉涌”般的状态,但写札记、随感这类零散而短小的东西老与专业性质的系统研究和长线计划的执行“打架”,一旦拖延和耽误后者的时间,就让我觉得自己“心不在焉”乃至“不务正业”。

前几天,一部书稿编竣,趁此空闲和缓冲时间,按捺不住表达的冲动,特将近来有点感触的一些事情梳理一下,否则过一段时间就会被遗忘或者为新的东西所替代(一)作为阅读方法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会邀请德国米歇尔·海因里希教授在线做了题为《马克思方法论文本的唯物主义式阅读》(Reading materialistically Marx’s methodological texts

)的报告,他提出两种阅读和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方法:一种是“唯心主义”式的阅读,即只关注文本的核心观点及其论证,也会考虑对其内容展开批评,并讨论这种批评是否令人信服;或者会尝试将其观点应用到目前的问题上,讨论二者的关联是否可能。

但这种阅读方式忽略或无视文本是历史的产物,某一文本是上周写的还是150年前写的,在解读者看来,这种差异并不重要与此不同,另一种方式是“唯物主义”式阅读,它将文本视为一种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多重社会过程交叉的结果。

我们知道,阅读涉及两个方面的关系,即文本和读者而“唯物主义”式阅读认为,这两者都不是预成的和给定的,而是复杂社会过程的结果,所以它既关注文本生成的社会过程,也关注文本接受的社会过程,后者指的是解读这些文本的经历及这种解读对文本的影响。

海因里希教授所主张的正是这种阅读和理解方式在他看来,文本作者受到许多知识、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写作不是单属于其个人的过程,而是社会过程的结果而这一社会过程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征海因里希教授的报告不仅详细地阐释了上述看法,更借助对马克思两篇“方法论文本”的解读对此作出论证。

第一篇是马克思于1857年8月所写、通常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导言”(海因里希教授认为这种指称是“错误的”,即“导言”并不是“1857—1858年手稿”的组成部分),第二篇是马克思1872—1873

年间写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他借助对它们写作背景和过程的分析,指出它们不是唯物史观既有体系、观点的解说和论证,而是特殊情况下特定思考的记录马克思并没有遵循业已固定的方法,他总是在实践中学习,而且其思考处于开放状态,他的不同的方法总是针对某些特定问题,是这些问题探究的具体答案。

我作为与谈人之一对海因里希教授的报告做了简短的评论我的看法是,报告确实有启发意义,两种方法的区分可以看做是他长期沉浸于马克思著述、文献之中寻找合适的理解和解读方式的经验之谈但在我看来,这两种方法虽然是不同的,但都是必要的、互补的,最好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应该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制造相互间的矛盾、对立和分裂。

这就像马克思“新哲学”的产生过程以及我们对它的把握和理解一样,如果只关注他鉴于唯心主义的长期流行给德国哲学和普通民众的思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认知偏差、错误和观念上的束缚和异化,因而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入的批驳,同时极力彰显出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所具有的“解放”意义,而撇开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唯心主义历程、他对唯心主义的申发和汲取,特别是对其“把(人的)。

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的中肯评价,或者撇开马克思对“粗陋的唯物主义”“消极服从的唯物主义”“信仰权威的唯物主义”“例行公事、成规、成见和传统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等形态的鄙视,以及他关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实质揭示——实际上很难准确、到位地把握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的现实意旨、复杂内涵和深远意义。

我担心的是,如果像海因里希教授这样将“解构”的方法推至极致,《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成了马克思随时代、现实具体问题转换而留下来的记录甚至随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资本论》的总体意图、完整结构和严密逻辑就不确定甚至不存在了。

假如是那样的话,所作出的判断不仅不客观,更会导致对《资本论》理论建构及其价值的根本否定此外,这里还提供一则“花絮”,即在听海因里希教授报告的同时,我与我的学生还做了一点可以被视为“唯心主义”式的概念“考证”。

我注意到,海因里希教授在报告中称,马克思在1862年12月28日给库格曼的信中表示《资本论》将只涵盖计划中的“资本一般”的内容,“然而,1863年夏天之后,马克思再也没有使用‘资本一般’一词或概念”他的这一说法旨在表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理解资本没有太大帮助。

对于这一点我没有特别的印象,于是一边听报告一边发短信询问已经毕业的我的学生、现在首师大任教的王嘉,他多年来专门致力于“1861—1863年手稿”研究他在查阅资料和思考后回复说:我目前也没看到马克思在1863年之后再使用“资本一般”的提法。

此外,这期间1859—1863年间许多跟“一般”相关的提法也都不再使用了,比如“生产一般”、“劳动一般”、“商品一般”等等,保留下来的提法只有“价值一般”,这也是以前一直让我困惑的问题不过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的话,这种变化倒是比较好解释,“一般”指的是概念与自身直接的同一,并没有克服主观性的矛盾,不具备现实性,指代的是一种“纯概念”的状态。

而辩证法要解决的,就是纯概念克服矛盾走向现实性的逻辑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一般”这个提法在逻辑上就是有瑕疵的,因为“资本”概念本身不是一个纯主观的概念,其中已经包含了矛盾的部分解决,因而不是一个纯概念。

生产、劳动、商品等等概念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概念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都不够“一般”“价值”概念更加符合纯概念的要求,所以“价值一般”的提法就被保留了下来我在读的学生郭弄舟也对1963年后马克思著述的德、英、中文版中是否使用过这一概念进行了检索,他发现,同样在《资本论》第3卷第32章中,英文版用的“

Capital in general”(p.513)和中文版的“资本一般”(第657页),在德文版中对应的表述是Kapital überhaupt(S.597),而不是1859年马克思所用的Kapital im Allgemeinen

这再次表明,《资本论》研究必须“以德文为准”!当然,在海因里希教授看来,我们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式的阅读和理解,但谁又能说这是没有必要和没有意义的呢?(二)感念贺麟先生的翻译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价值。

很高兴受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纪念贺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感念贺先生毕生的研究工作及其思想对于我国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各位老师所谈及的他对黑格尔、斯宾诺莎等人著作的翻译之于西方哲学研究的奠基性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我想说的是,由于我国特有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划分,马克思研究被从西方思想史演变和体系中独立出来,进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并列和隔离,但不回到西方文化传统和近代社会发展之中要想准确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贺先生的翻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贺先生还是马克思著述的直接翻译者——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就是先由贺先生从德文翻译成中文,成为后来中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收入这一著作的译文的基础我们知道,中文版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母本是苏共中央马恩研究院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50卷,不仅编排方案和收文篇目直接移植,绝大部分文本也是从俄文翻译的,这样贺先生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翻译就成为其中屈指可数的例外。

有鉴于此,作为马克思文本、文献及其思想的研究者,我对贺先生也同样充满敬意!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贺先生对黑格尔著作所做的翻译无疑起了促进作用但现在看来,过去(特别是1978年以前)我们对这一关系的理解是偏颇的、狭窄的和不很到位的,特别是关于马克思所建构的“新哲学”与他曾经批判过的德国观念论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存在简单化、极端化的倾向。

在马克思一生思想演变过程中,黑格尔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参照系;而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也至为复杂从深受其影响、融入其间到发生歧见、反叛出来,直至与其进行思想剥离,马克思逐渐形成了其“新哲学”的主旨和架构。

在这一思想解构和创造过程中,马克思对作为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基础的“观念论”的批判是一条中心线索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这种批判的性质?他的“新哲学”与“观念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完全异质、彼此对立的思想体系吗?。

我的看法是: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唯物主义,尤其是把其意义和内容限定于以还原论方式“唯物”地处理世界本原问题,即使在历史观上达到唯物主义的水准,实际上也并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特征、它在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相反大大收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宽的现实视域和深邃的历史厚度,极容易造成对它的简单化、教条化和庸俗化的理解。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关系而言,其实不仅仅是对立关系,更是扬弃和超越的关系;的确,马克思对观念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挖苦、讽刺甚至痛斥,但这些只是对其哲学前提的荒谬性的揭示和批判,而另一方面,必须看到,马克思在新的基点上也注意到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视、探索和发挥(而过去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乏善可陈或成果有限),因此他的哲学思想中实际上也保留或继承了这一方面的有益因素或成分,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当然是经过改造的),是这一哲学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阶段的超越。

类比刚才王齐老师发言中引用的那句流传很广的话——贺先生说:“可以跟太太离婚,不能跟唯心主义离婚”;那么,我想说:走向“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质疑和批判过唯心主义,但他并没有与唯心主义彻底决裂,即没有“跟唯心主义离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Idealismus一词可以翻译为唯心主义、理想主义、理念论、观念论等比如,在马克思为其博士论文撰写的“献词”中有一句话:“Idealismus不是幻想,而是真理”(Der Idealismus ist keine Einbildung, sondern eine Wahrheit。

)其中的Idealismus,贺麟先生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译为“理想主义”(《贺麟全集》第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7页),第2版则改为“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尽管在中文语境中这两个概念的意思有比较大的差别,但在德文中其含义确实是相通或者一致的过去我们对“唯心主义”的解释加入了十分复杂的考量,乃至于将其作为一个贬义词来使用,甚至与政治上的落后和反动相联系,实际上,在马克思那里,它与“唯物主义”(。

Materialismus)一样,只是思考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三)“您讲的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直属的欣正实业发展总公司和“学习强国”合作,拟录制一批涉及各个学科的讲座上线,总策划和芳芳博士邀我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经商定共10讲,于是我草拟了如下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专题初拟内容及安排

一、主要目的本系列讲座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梳理与经典著作的分析,勾勒马克思主义理论萌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且结合当代社会和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探讨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原像背后的现实价值与超越性质,进而加深听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及其当代意义的总体理解和把握。

二、基本内容第一讲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本、思想与当代性第二讲  启蒙背景·浪漫情怀·自我意识——马克思思想的起源第三讲   “苦恼的疑问”及其求解之法第四讲  劳动异化、交往异化及其扬弃第五讲  在批判中重构“新哲学”框架

第六讲   “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读第七讲  资本的逻辑及其超越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演变轨迹第九讲   “跨越”与“不可跨越”——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一道难题的求解第十讲  全球化时代向马克思请益

三、时间安排每周一至两次,每次1:30分上述方案提交后,经公司领导审阅表示同意,但因担心“内容有点‘专’和‘深’”,于是又商定再专为领导干部录制1讲《“重新理解马克思”: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题目和内容也均是由我拟定的。

这样,从8月4号开始,我每周一次或两次去党校北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录制,到9月30日共11讲录毕,总工作量相当于上了一门完整的课最后一次录制结束后,每次都在现场操作的工作人员小陈和小张送我走出楼门,小陈说:“您讲的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很学术化,上线后一定会受到关注的!”。

我的工作结束了,她们还有剪辑和补充字幕等后续复杂事宜这次我们合作得很顺利,相约以后如有机会再合作,我也感谢芳芳博士的邀约、小陈和小张的拍摄以及司机小王和小宋每次接送!马克思都希望耗费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资本论》在“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认为这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我作为一个研究者,如果能把自己通过阅读他的著述而获得的对其思想的理解、思想史地位的辨析以及当代性的思考,让更多的人所知晓,自然也是乐意的。

附言这里刊出的只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几则札记,事实上,最近还有另外三则“另类”素材老萦绕于脑际:一是看了去年上映的法国电影《乌斯特雷姆(的码头)》,让我想到阶层隔阂构成人们相互沟通和理解的“心魔”和阻障;二是无数次听二胡与钢琴协奏的日本名曲《风居住的街道》,令我慨叹真诚的对话的艰难和错位;三是端详“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花园里的女人们》,知道上面三个女子描绘的都是其爱人卡米尔,而画家特意将三种不同状态的她置于同一棵树下,却又让她们彼此孤立、目不相交、各怀心事,我从中看出的是同一个人的多重面相及相互间难以协调、融通的矛盾和疏离——这些都让我想写点什么,我甚至还从外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但要写出分析得很到位而深刻的随感来也得花点时间,所以就暂时搁置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