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新鲜出炉快点8分类信息网(东莞快点8分类信息网)

提到垃圾分类你会想到什么?干垃圾湿垃圾?上海垃圾分类指南?灵魂六问……

新鲜出炉快点8分类信息网(东莞快点8分类信息网)

 

提到垃圾分类你会想到什么?干垃圾湿垃圾?上海垃圾分类指南?灵魂六问……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垃圾分类就成了全民话题,那么,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5月8日,东莞市召开高规格会议,部署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

2020年,东莞将率先建成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其他镇街同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域垃圾分类那么,垃圾分类如何从文明、环保行动,发展成稳步推进实施的国家政策?2018年8月16日,东莞市发布《东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迅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东莞成立垃圾分类培训学院,确立生活垃圾分类“三步走”方针,垃圾分类也从“国家政策”逐步变成东莞的全民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垃圾分类就成了全民话题,那么,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最根本原因:随着城市的高速运转,大量的垃圾随之产生,“垃圾围城”的困扰一步步逼近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垃圾生产商”。

到了2018年,中国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147.3万吨,等同于很多国家的生活垃圾年总产量同一年,王久良导演的纪录片《垃圾围城》火爆全网十年前,王久良花了两年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周边近500个大小不一、资质良莠不齐的垃圾场,并在卫星地图中用黄点一一标记,最后发现,这些密密麻麻的黄点包围着北京,组成了北京的“七环”。

图片来源:王久良《垃圾围城》纪录片《垃圾围城》引发了某种程度上的现代化危机:“垃圾围城”不仅是北京的困境,也是国内每一个城市的困境据住建部统计,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4亿吨,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

“垃圾围城”的困扰如何解除?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9.0%,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方式不是长久之计首先是土地成本高昂,建设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垃圾填埋场的存在也造成了周边土地商业价值损失,据经济学家估算,垃圾填埋场三公里内的房产价值折损率达到30%—50%;其次,无差别回收后简单填埋也会间接导致工业材料供应减少。

废弃的金属制品可以通过回收加工重新进入工业供应链,对其进行简单填埋,不仅是对矿产资源以及先前提炼、加工所消耗能源和人力成本的浪费,也会人为造成资源稀缺,不断抬高后续开采、提炼和加工的价格;再次,环境成本也不容忽视。

垃圾填埋分解出产生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垃圾填埋气,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垃圾简单填埋也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十几年前,东莞市虎门镇远丰村后山的“垃圾山”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垃圾山的腐坏物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以及附近的饮用水源,导致该村6年出现了11位癌症患者,被称为“癌症村”。

远丰村的案例,是东莞乃至中国城市的一个缩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冲破“垃圾围城”刻不容缓。

图片来源于网络焚烧的方式也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品处报告,垃圾焚烧是二噁英的主要来源有“世纪之毒”之称的二噁英类污染物被国际癌症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注入人体仅35微克即可致死,且实验表明二噁英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也就是说二噁英一旦进入人体,难以排出,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威胁后代健康。

氯、重金属都是产生二噁英的“元凶”,在垃圾焚烧前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含氯物质和重金属的混入,可以大大减少二噁英的产生中国目前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最高,垃圾含水量高达60%以上,垃圾焚烧存在垃圾含水量过高的问题,通过垃圾分类降低垃圾含水量,不仅可以减少焚烧时二噁英释放,减少焚烧燃料消耗,提高垃圾焚烧效率。

综上,垃圾分类其实是目前的两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的前置环节,既能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数量,节约土地、矿产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推行全民垃圾分类都势在必行垃圾分类政策的缘起2019年1月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垃圾分类一举成为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爆款话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垃圾分类第一次“爆红”。

我国是首次提出垃圾分类的概念的国家,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垃圾分类收集》一文,文中阐述了当时北京需要垃圾分类的原因,并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当时正处于社会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垃圾分类的概念很快得到了老北京居民的肯定,一时间垃圾分类风靡全城,居民们都按照规定,将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回收再利用。

彼时,垃圾分类成为一项运动,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学习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飞速发展期,逐渐告别了物资匮乏,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却随之淡化世纪之初,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凸显,垃圾分类被重新提上日程2000年4月,原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八个城市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各城市也出台相应政策予以配合。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应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放眼全国,这一阶段推行垃圾分类的收效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将工作重点放在末端分类,前端的居民分类仍处在“靠自觉”阶段掣肘垃圾分类深入推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包括分类前端的空白,居民未能有效参与进来,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难度。

2015年到2019年间,国务院、住建部等部门相继出台超过6项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2019年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固废法修订草案》审议通过,生活垃圾分类首次被纳入国家立法当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国内超过40个城市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设定了“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工作目标。

自此,新一轮的“垃圾革命”全面展开,被称为“垃圾分类元年”上海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治理的城市2019年11月,据上海《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显示,上海“分类实效提升均远超预期”。

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约8710吨/日,远超指标量的5520吨/日;可回收物较2018年12月增长3.7倍,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3倍多居民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至91%,上海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

实施垃圾分类近半年的上海拿到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CCTV继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也纷纷加入垃圾分类的“革命”队伍,由点到面、逐步启动,不断深化中国“垃圾革命”进程2019年8月1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条例结合国家、省最新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规范,重新调整杭州垃圾分类规范,并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新增“信用处罚”,将违反规定受到的行政处罚,依法构成不良信息的,记入个人、单位的信用档案。

2019年,8月15日,《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分类投放、收运、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具体部署,并明确了“2021年,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工作目标。

东莞“垃圾分类”:分步推进,有序进行“分类革命”不仅发生在46个重点城市,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在逐渐展开东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始时间早,推进有序作为一个日产约1.3万吨生活垃圾的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关系着“品质东莞”建设。

2018年8月16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东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确定了“力争到2020年底前,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设施设备,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准体系”的工作目标,并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体、分类标准及收运处理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规范。

2020年5月8日,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暨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计划按照“三步走”实施第一步,示范先行2020年,推动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重点开展“3+3”示范片区建设,即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基本建成示范片区,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同步启动“1+1”示范片区建设,即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村(社区)开展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第二步,深化机制2021年,持续推进“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和检查执法第三步,巩固成果2022年,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样板。

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图片来源:东莞城管垃圾分类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前端是居民垃圾分类,中端是环卫等部门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末端是垃圾处置,根据各类垃圾特点进行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需要共同发力,垃圾分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的核心,是实现生活垃圾的前端减量、中端规范转运和末端分类科学处理接下来,东莞市也将按照生态链的思路,全面建成若干条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生态系统2020年第二季度起,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

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运输,推行“桶车同色”、“标志明显”分类运输,提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中转压缩效能、采取源头滤水滤油等,实现运输环节减容减重通过中转站新建及升级改造,实现各类生活垃圾收贮、分类、中转等综合功能。

此外,将针对性建设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 “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园林废弃物收运处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做好有力的硬件支撑为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的垃圾分类专业意识,2020年3月6日,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东莞分院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东莞垃圾分类培训学院计划在今年内开办多期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采用专家授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从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城管系统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现场督导员、宣讲队伍等不同对象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和岗位实操能力。

此外,社会上也涌现出一批响应政府政策号召的垃圾分类公司和机构位于东莞市东坑镇的和衣谷印象体验空间设置了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长廊、纤纺历史文化长廊和纤纺资源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展示,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参观了解中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废旧纺织物回收加工的过程。

此外,和衣谷还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题课堂、公益展览、环保学习实践之旅等一系列活动,培养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东莞本土企业品牌“小黄狗”于2017年8年成立,曾是第一家全国性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企业,最初以可回收物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为主营业务目前已成功转型升级为全品类垃圾分类综合运营服务商,根据城市、企业情况提供全品类垃圾分类解决方案。

该企业不仅在东莞本土全面铺开,还在珠海、长沙等20多个城市已落地政企合作项目,为城市提供全品类垃圾分类综合运营服务垃圾处理产业链重塑,产业市场红利期将至前端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意味着整个垃圾处理产业链的重塑。

“在没有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前,垃圾处理的整个政策链、制度链和产业链是成熟的,政府和企业各自承担的角色是非常明确的,最终的目的是城市保洁——垃圾快速清运处理;当这套系统不能负荷过多垃圾的情况下,垃圾分类这个概念才得以引入,实际上就是在原有垃圾处理系统上,用分类增加其他工业化处理的渠道。

”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环保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再次“躁动”起来,垃圾分类、固废处置等环保概念股普遍出现了高涨幅。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卫固废市场将持续利好,这无疑会给环卫、固废处理等相关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乃至市值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垃圾分类将将进一步释放循环经济的市场,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和垃圾分类回收产业等的多元发展,四大产业将会迎来市场红利期。

”另外,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还指出,“2013-2017年我国餐厨垃圾处理产能复合增速为40.35%,但资源利用率依旧较低,17年仅15.33%,产能缺口显著”,垃圾分类也将带动厨余垃圾处理需求加速释放,推动厨余垃圾市场业绩增长。

此外,“互联网+”模式也是未来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之一“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运营,对垃圾进行集中分拣,最大限度地给予居民前端垃圾分类的便利同时,可以加深垃圾分类前端、中端与末端再生资源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末端各个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回收资源最大化的利用,牟取最大利润。

这种模式不仅易于实施,更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有助于深化垃圾分类产业链布局产业链的重塑与深化并非一朝一夕目前,垃圾分类及回收处理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就全国范围而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硬件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精细化管理实施仍存在诸多实施难点尚未突破,相关配套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垃圾处理产业市场红利期还有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想知道更多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