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不看后悔鸢飞(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含义)

摘錄自先生講學之『遊園驚夢』。時間匆忙,未能通校,必有失誤及不全之處,敬請海涵,不吝賜正。●大門傳薪書院的大

不看后悔鸢飞(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含义)

 

摘錄自先生講學之『遊園驚夢』。時間匆忙,未能通校,必有失誤及不全之處,敬請海涵,不吝賜正。●大門

傳薪書院的大門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幾百元的爛鐵門,外面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是什麼道理?破門不會讓別人產生憤恨不高興討厭的情懷,不起眼,但裡面每個地方都要雕畫,這就符合了中華文化的精神一個人不要光芒外現,要謙德內斂。

,「敖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現代人最大毛病ᅳᅳ自我膨脹,就是這個「傲」字,不是個體生命的傲,是全人類的驕傲自滿,對天地宇宙的驕傲自滿,認為宇宙之間為人最大,可以肆無忌憚的向整個宇宙破壞,不把整個天地放在眼裡,喪失了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品格。

ᅳᅳ謙敬之心「主敬為涵養之要」這是馬一浮先生說的,一個人要涵養性情,最重要的是心中懷一個敬字,對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對一草一木,對每一個人都心懷一個敬字,這是克服自我膨脹的最好方法●敦化育賢「敦化

」是督促大家發生人的最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脫胎換骨,就是陶冶性情,完成人格,從自然人變為理想人那麼國學是做什麼的呢?就是通過國學的學習,督促大家發生人最大的變化,讓每個人都成為真正的理想人在孔夫子那裡理想人就是君子,君子就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敦化育什麼?養育賢教和育的區別?教是發生,懂得人應該有的品質,是學習逐漸的過程,而育是使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得到昇華教是逐漸的教,育是全面的教,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發生變化,富有靈魂的教聖和賢的區別?一德之極為賢,眾德之極為聖。

,傳薪書院就是要督促大家成為教化過的人,真正的理想人,培育多才多德的賢德之人,這就是敦化育賢,也可以講做教化『大學』裡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每個人每次來傳薪書院改變一點點,到畢業以後就化了通過你的化去感染你身邊的人,去改變你的同事、朋友,去影響那些追求你的人,喜愛你的人,使他們都逐漸逐漸發生變化,那麼大家都在變化就叫移風易俗。

個人的變化就叫脫胎換骨,社會的變化就叫移風易俗,把風和俗都給變異了移風易俗就是教化的最終完成,敦化就有移風易俗的意思使整個社會能夠通過傳薪書院的每一個火種去改變這就是傳薪書院的使命,叫做敦化育賢◆通聖言而遍環宇,導世界以趨大同。

國學大師杜道生先生九十八歲書,出自民國佛門高僧能海上師之手        通聖言而遍環宇:通曉聖人的言語、智慧、思想,你可以走遍整個宇宙都圓融無礙,到哪裡都能暢通無阻,因為聖賢的思想,聖賢的道理,他是可以包容一切,無所障礙,就像佛教華嚴宗裡面講的,光與光的折射是無所滯礙。

        導世界以趨勢大同:通聖言能做什麼?能夠引導世界以趨於大同,這是我們儒家的大同世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那麼聖賢之道是做什麼呢?是引導世界走向大同的       通聖言而遍環宇,導世界以趨大同。

:學了聖賢之道,就能心包太虛,能夠圓融無礙整個山川草木、宇宙山河大地都在我的心中無所障礙,人類的一切文明我們都能圓通不是說我們學儒家的,基督就要排除我們學佛家的,道家的就要打倒我們學佛家的,其他的就是邪魔外道。

我修這宗就不能修那一宗聖賢之道是相通的,只要你一門通了,那麼聖賢之道都可以通馬一浮先生講,凡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都是沒有學通學通了,聖賢之道是周遍環宇,都是聖賢之道,都是給人類指引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個光明的未來是什麼?在大同下邊的大異,大同就是人類最和諧的生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心的和諧、國與國的和諧。

這是總的方針,在這個總的方針下,你怎麼樣的生活都可以你穿長衫我也覺得你好,你穿西服我也覺你英俊,你不穿我更覺得你返璞歸真,所以說你穿不穿都沒有關係,只要符合這個大的原則「通聖言而遍環宇,導世界以趨大同」

是書院的理想,也是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有的格局●聖域賢關聖賢精神弘揚的地方就叫聖域書院是傳習聖賢之道的地方,所以進入了書院,就已經進入了聖賢的領地,如果門以外是紅塵,那麼門以內就是聖土、淨土◆來沐熏風出自『詩經』

,熏風自南,周公的教化之風熏是香的意思,熏風就是香風,香風就是教化之風◆好古敏求藏修霑教澤,含弘光大恢拓見精神李家的族兄,李里先生的大哥,李熾昌老先生所做好古敏求藏修霑教澤:「好古敏求」出自『論語』,孔子說:。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則也」好古:兩個字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的特點,尊重歷史、熱愛歷史,對古代文明、中國歷史一往情深敏求:敏就是勤奮,我又要喜愛她,又要勤奮的去追求她藏修:出自『禮記』的『學記篇』。

:「藏焉、修焉、息焉、遊焉」藏焉:做學問,讀書治學,需潛藏自己,否則流於浮華,不能夠潛心學習修焉:要時時刻刻懂得修正修養自己霑教澤,沾聖人教化的滋養上聯是告訴我們到這裡來做什麼,下聯講學好以後該怎麼辦含弘光大恢拓見精神

:「含弘光大」出自『易經』坤卦通過學習以後,把聖賢之道通過自己的消化,把他達出來,讓他發揚光大 「恢拓」出自『漢書·竇憲傳』恢是輝煌,拓就是拓展、拓寬,就是我們不僅是繼承,還要把聖賢的學問更一步的擴展開來,把他恢弘下去,就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

上聯講繼承,下聯講發展通過我們把這個火越燒越大,我把這個火種給你,你把這個火燃得更大,這就叫恢拓以見什麼?以見我們的精神,以見我們讀書治學、求學的精神●傳心堂「傳心堂」是我們四川當代僅存的國學泰斗杜道生先生寫的。

聖賢之心是以心傳心,把聖賢的心法傳授,就是傳承「傳心」這個詞出自佛教的禪宗◆北辰所居眾星向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北辰所居從星向共」出自孔夫子的『論語』的第二章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出自『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的流行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天下為公的什麼叫天下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姓之天下,不是一家之天下天下為公,是儒家最高的理想,這是孔夫子給中華民族所指引的理想。

這幅對聯是北京大學百年誕辰的時候,杜老為自己的母校寫的這兩幅對聯開頭合起來就是「北大」傳薪書院開辦的時候,杜老說應該在我們傳薪書院展現北大的精神氣象,以北大學子的這種驕傲感來自居自處,這也是杜老的期許◆斯文在茲

(傳心正堂)「斯文在茲」是光緒皇帝題的孔夫子在這裡,中華文化就在這裡,所以孔夫子是中華文化人格的象徵全部中華文化,如果我們用一個人來代指,這個人只能是孔夫子任何人都不能夠像孔夫子那樣全面的代表中華文化,他是中華文化人格化的化身。

◆參天化地,繼絕傳薪(院訓)院規和院訓是不同的,規是規範,訓是訓誡,院訓是我們的最高追求聖賢之道是繼天立極,翻譯過來就是參天化地,就是參悟宇宙的真諦,把宇宙當中的真諦發掘出來,通過宇宙的規律以建立人間的法則,人間的法則一定要符合宇宙的規律,符合宇宙規律的人間法則才能夠永存,不符合的法則只能夠速朽。

「參天化地」出自『中庸』:「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盡天地之性;能盡天地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參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參天化地是目的,繼絕傳薪是手段,只有通過繼絕傳薪才可能達到參天化地。

●存誠講堂這個名字是我們傳薪書院的導師,著名的易學家謝祥榮老先生取的誠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個最核心的思想精神,誠字真正的精神內涵是儒家對於宇宙本質的把握如果說佛家的道理,用一個字比較全面的概括那就是空;那麼儒家的道理,用一個字最全面的概括,那這個字就是誠;道家的道理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道。

所謂空、所謂誠、所謂道都講的是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宇宙的精,就是宇宙是生生不息的變化運動的只不過佛家在這個宇宙生滅變化當中他更多的看到的是滅,道家看到的是不生不滅,而儒家看到的是生◆誠存善,誠存信,至誠無息,誠則明也;明明德,明明後,文明以健,明則誠也。

這幅對子也是謝老做的,是對這個存誠的闡發,用的儒家經典當中的原文做出的一副對聯,這種做對聯的方法叫集聯,集古聖先賢、集經典中的句子做成一副對聯上聯都是出自『中庸』,下聯出自『大學』、『書經』、『易經』誠存善,誠存信

就是保存一顆善心,保存一顆至信之心至誠無息,至誠就是誠到極點,是一刻都不停止的明明德,明明後明明德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把自己光明的道德彰顯出來明明後出自『書經』,后是指的國君第一代國君叫做君,第二代國君叫做后。

一個國君,作為國君的那種光明正大的人格,能夠使他彰顯出來,就叫明明後文明以健出自『易經』,明就是光明,光明的顯現就是文,文明就是宇宙的精神所彰顯的一切現象,我們看到的清風明月、高山流水、山川草木、鳥曾蟲魚都是宇宙精神的顯現,每樣東西都是在展現宇宙的精神,所以叫文明.

明則誠也當你真正明白的時候你就誠了,就跟宇宙同體了,對生命的每個角色你都能夠做得很好,就是誠的真正的含義◆仁為己任『論語』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以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那不是很重的事情嗎?要到死才停止,那不是很遠的事情嗎?所以儒家的人,是死而後已的,只要我活著,我就一定要去把宇宙的東西顯現出來,只有到我最後一口都氣沒有了,我也就與天地同化,叫做聊乘化以歸盡。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人能弘道存誠講堂是做什麼的?是弘道的誰來弘這個道?人來弘道所以每個人來做什麼?來弘揚大道的我們只是弘揚大道的一個小小的工具,就好比是宇宙的一個話筒,宇宙托我來說話,這就叫人能弘道,而不是以道弘人。

,不是把聖賢之道拿來炫耀自己,拿來邀取功名利祿的工具的真正人來弘道,是用你的個人的生命來彰顯聖賢之道,來彰顯宇宙的精神,這就叫人能弘道◆薈萃斯文宣妙諦,沉潛大道仰高山上聯是說老師的,下聯是說學生的存誠講堂是薈萃斯文的地方。

薈萃就是集中,文化的精神,所有人能弘道的人,都雲集在這裡,就叫薈萃斯文大家聚集在這裡做什麼?是宣妙諦宣是宣傳,諦是真諦妙諦,奇妙的真理沉潛大道沉是沉入水中,潛是潛入水底,做學問就要沉潛反復四個字◆涵養天機

「涵養天機」朱熹朱夫子題的涵是有水的,涵養,在水中去孕育什麼呢?讀書習文都是在涵養自己的天機什麼叫天機?天給你的那個生機儒家核心的道理是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的源頭就是那個生機,沒有那個生機,一切的生命都不存在。

◆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贊天地之化育,隨時活在興奮當中,就叫涵養天機,任何事情皆可樂達到這種精神境界的時候是個什麼狀態呢?他用了一個比喻叫做「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鳶飛就是指老鷹自由自在的翱翔在九天之上。

什麼是月窟地?月亮本身就是一個窟,一個洞,它在月亮洞中飛翔,老鷹飛到了月宮當中去了魚躍海中天,魚兒在海裡的天空中跳躍什麼叫海中天?天是不是倒映在海中的呀,所以海中就有天,天中就有海,這就是宇宙萬物一體魚在哪裡遊?它表面上在海中游,其實又在天空遊,因為天就在海中,海就在天上。

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用西方哲學的話來講,叫做自由王國,按中國的話來講,叫做天地境界其實就是講一種精神的無比自由的境界,這就是涵養天機的產物只有當你能跟宇宙天地萬物同體的時候,你才能達到這樣逍遙和自在◆

品節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我們蜀中最偉大的學者劉克生老先生寫的這一段「品節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把儒家的全部精神都給提煉出來了,一個人在這裡出去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是品節詳明的人品就是一個人的風骨、品格;節是節操;詳明,明明白白的大節不虧德性堅定:你有堅定的德行,終身不改,矢志不渝事理通達:一切事情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切事情都能從容面對,人生的得失榮辱你就安之若命。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你能事理通達,所以你能心氣和平,任何事情不生氣管他什麼事,你都能從容面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你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有容就是大「壁立千仞」出自張載『劍閣銘』,那個懸崖絕壁立得千人之高。

「無欲則剛」出自『論語』,沒有欲望那就叫剛這幅字就是劉克生先生自己人格的寫照●花雨亭為什麼叫花雨?佛家有一部重要經典『維摩詰經』,維摩說法是花雨漫天我們這裡是什麼?是傳道的地方,是講法的地方,講起來也是花雨漫天的狀態。

◆亭鳥驚夢雨,池魚醉飛花花雨亭上對聯什麼叫亭鳥驚夢雨?這亭中的小鳥把夢中的雨都給驚破了,坐在亭上下雨的時候你就感受到這個境界我們這經常都有畫眉啊!斑鳩啊!八哥啊!各種鳥兒從個亭中劃過,細雨當中這鳥兒飛,偶然驚叫一聲,亭鳥驚夢雨,把這夢中的雨,亭中給劃破了,一片寂靜。

此中有寓意,亭鳥就是講課的先生,夢雨就是城市當中的雨什麼是池魚醉飛花?花雨亭旁邊的池子裡的魚被天上的飛花給陶醉了,花兒一飛起來,錦鯉都從水中出頭來探望這天上的鮮花此中有寓意,池魚就是你們這些學生啊,飛花就是老師講的那些口吐連珠的花,把你陶醉了就叫池魚醉飛花,它是即寫景又有含義。

 ●人間天上    「天上人間」出自李煜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是無比的憂傷啊,昔日在天上現在是在人間,所以他說的是天上人間,而我們說的是人間天上,一換意境就截然不同了。

     人間天上:清朝有一部專門研究園藝的書叫做『園冶』,亭臺樓閣處必有人間天上,出自這個典故,這裡有亭臺樓閣,古人說這就是人間天上既然古人這樣說了,我們就這樣用◆垂柳撫開今世界,紅蓮湧出玉樓臺這是我們成都有名的高僧,號稱一百零八歲的佛智老法師題的,雙流應天寺的方丈。

他是很有味道的一代高僧,他是學禪宗的,所以他不著相,一切相他都不著,吃酒吃肉抽煙他都可以,但是道心很深厚,詩詞文章寫得很好「垂柳撫開今世界,紅蓮湧出玉樓臺」,他說將來的中華文化要像垂柳把今天的世界撫開一樣,像紅蓮湧出了玉樓臺一樣,有一片輝煌燦爛的明天。

這幅對聯是陽光明媚的,是一片遼闊的氣象◆聽梅軒為什麼叫聽梅軒呢?因為我們這裡是幸福梅林,全是梅花,臘梅、紅梅我們這裡都有,這是很應景的這個匾還有更深的含義先生外婆的父親、祖父和叔父在民國被稱為小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在宋代被稱為大三蘇。

我外祖母的父親就把他自己的那個花園取名為聽梅軒我從小就聽外祖母、外婆給我講這個故事,說小時候就坐在聽梅軒裡面讀『紅樓夢』,經常坐在古梅樹上讀書,才九歲的小女孩,風一吹梅花點點,臘梅全部落在自己的頭上,落在自己的身上,落在『紅樓夢』的書頁上,然後坐在聽梅軒裡面寫字,風一吹梅花就落到聽梅軒的案子上,落到墨池當中,落到硯臺上,這個既是寫景又是有一點追念先祖味道,所以叫聽梅軒。

◆飛鳶躍魚人間天上,聽梅飲雪門第書香這裡有鳶飛魚躍人間天上,但這裡是聽梅飲雪,是書香門弟為什麼不是鳶飛魚躍?這是為了作對聯,上聯的第一音節上必須是仄聲,下聯是平聲飛鳶躍魚與聽梅飲雪都是動賓結構,動賓對動賓。

書香門第,為了對仗什麼叫飲雪呢?先生外婆的祖父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飲雪堂飲雪,出自漢朝的蘇武牧羊的典故在聽梅軒上一坐,就是五代大詞人馮延巳的『謁金門』這首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裡,手捋紅杏蕊。

鬥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不亦樂乎生活在其中,學在之,是活在之,是樂在之,不也是快樂的事嗎?對聯:為何不住繁華境,自樂定中隱逸名◆天人軒       客廳正堂「天人軒」,是先生

早年居住的茅草屋取的名字,杜老題◆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方知寡過難這是林琴南先生在臨終的時給自己寫的挽聯遂心只有觀山望水才是最美好的事情,涉歷過人事經歷過人事才知道要寡過,要很少犯錯誤是件很難的事情,想不犯錯誤就不要做事,你只要做事你就會犯錯誤,所以說涉世方知寡過難啊!這是很深的人生體會!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人間的事情要你親歷了才知道,「若得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做一件事情都有重重的阻力現在書院建起來了,大家看到還馬馬虎虎,還可以!可是書院在建設當中遇到非常多的艱難,建起來的房子幾次都差一點被拆的了,不准建,後來因為是竹房,勉強算是景觀建築,才得以保存下來。

,其中非常多的艱辛,是非經過不知難,中間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這一幅對聯就概括了●贊化園贊天地之化育參天化地在哪裡參?在書院贊化園裡面參贊化園裡面是什麼?千般風情,萬種生靈,贊天地之化育,宇宙生命的豐富在這裡體現。

宇宙之道就是兩個字道和氣,道就是宇宙的統一性,氣就是宇宙的差異性差異性是這個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什麼叫贊化?讚美天地的造化◆救生靈於俎刀護生養性,參天地之化育格物致知贊化園門上的對聯上聯救生靈於俎刀護生養性。

俎當菜板講,把這些動物從菜板和刀下救下來第一可以護身養性「護生養性」這個詞出自豐子愷先生豐子愷先生用晚年近六十年的時間繪了六部書叫做『護生畫集』,他為他老師弘一大師祝壽而作的從弘一大師五十歲開始他就畫五十幅畫為他老師祝壽,六十歲他就畫六十幅,七十歲畫七十幅,八十歲畫八十幅,九十歲畫九十幅,畫到一百歲。

豐子愷先生關在監獄裡面沒有辦法用火柴盒的紙用草紙來畫,畫了一百幅沒有多久就去世了每幅畫都題了詩,全是護生養性,全是畫的對動物的保護,很多畫你看了催人淚下非常感人他畫一個狗熊抱著一塊大石頭,身上有箭已經被射死了,可是下面還有幾隻剛剛生下的小熊,即使死了也要抱著石頭不讓這個石頭砸下去砸到自己的小熊。

我們這裡很多同學是吃素的這非常了不起,這是慈悲精神的體現,對生命的慈悲,吃素是最好的體現,吃素的根本在於慈悲孟夫子講「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是一切仁愛的發端,沒有這一顆心一切的道德都沒有基礎你看到那些動物爬的要死不活的、斷臂斷手的、關在狹小的鐵籠子裡面,在驚懼恐怖當中等待死亡宰割,如果你無動於衷那你的心就死了,仁德就已經離你很遠很遠了,無從談起。

與我們書院一牆之隔的就是野味館,天上地獄就是一牆之隔呀,这是是人间天上,那里就是人间地狱!在川師東校區后门有一家專門收野生動物的,全部是山上打來的各地的野生動物,斷手斷腳的,血淋淋的,都被夾子捕到受傷的,这些动物出来找吃的,一夹子夹下去了,手就断了,脚就断了。

這些動物裡面還有懷著孕的,在運來的途中就生了,生下來就死在鐵籠子裡,慘不忍睹呀!如果大家去看一次就知道,什么是人間地獄,恐怖、痛苦!宇宙之間最壞的莫過於人,最好的也莫過人,所以動物都昏頭了,一些人在抓我殺我,一些人在救我治我,到底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搞不清楚。

那知道人間有好有壞,宇宙是美醜並存,善惡同在所以我们贊化園的很多動物就是這樣子救來的有些人說李老師你把這些動物關起來是不是慈悲喲?那釋迦牟尼佛制定戒律是不是慈悲呀,佛是因為慈悲才制戒,為什麼?佛知道這些東西你們看不到它很危險所以我告訴你做不得,有些人不知道做不得就做了,做了以後才知道「愛河千層浪,苦海萬丈深

」真正的慈悲是要對你有所約束,真正的放你自由才是對你的大殘酷,把你約束起來才是大慈悲,這就是聖賢制定戒律的原因下下聯「參天地之化育格物致知」大學之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就是窮究每樣事物的道理。

最好的物,跟人離得最近的是動物,其次才是植物,因為人本身就是動物,動物和人最接近,窮究了動物之道再窮究植物之道,這就是動靜之道動物都是屬陽的,植物都是屬陰的,一動一靜一剛一柔就是動靜之道我們的贊花園是我們真正參天化地的地方,贊花園掛的匾是「道在斯矣

」◆道在斯矣出自國學大師辜鴻銘先生說的:「道在斯矣,不待旁求」道就在這裡不需要到其他地方去求,就在這裡就能悟道●不易齋飯堂其名「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飯堂的牆上的一幅字君子不要在一頓飯的功夫違背仁德。

『大學』『中庸』講慎獨的功夫,什麼叫慎獨?君子慎其獨也這是人自我修養裡面最重要的,有人無人一個樣,這是儒家修道裡面最不容易做到的。

●放下館飯吃完了,光吃還不行,吃了還要出,有進有出才是宇宙之道,到哪裡出?放下館為什麼是放下?◆入得解脫,出享自在進去之前,很多時候是驚心動魄,一出來看你遍體清涼、神清氣爽,這就是放下的道理宇宙其實一切都跟你說得明明白白的,有進就有出有來就有去,哪裡有只拿起不放下的呢,哪裡有只進不出的呢?。

所以說人生境界是什麼?就是你認識事物的高度與寬度,每樣事物你怎樣看待的,問問你為什麼拉屎拉尿?就這個道理就看出你的境界了你說我想拉就拉嘛,自然境界,與禽獸沒有多大差別再問你為什麼拉屎拉尿?拉屎拉尿我很舒服嘛,拉了以後很安逸,而且拉了以後我身體好,我身體好了就可以更好地升大官、發大財、找大錢嘛。

認識到這一步功利境界,一切事物都與功利掛鉤,哪怕拉屎拉尿也不例外再問你,為什麼拉屎拉尿?你說我拉屎拉尿才健康,人生命才是暢達的,我才能更好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那麼這就是道德境界,做一切事情是和道德相掛鉤,拉屎拉尿也不例外。

再問你為什麼拉屎拉尿?你說我拉屎拉尿是要符合宇宙陰陽消長的法則,萬物有進就有出,有來就有去,有生就有滅,我只有進出了才能跟宇宙同體,才能與萬化同源,認識到這一步就是天地境界,也到達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