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越早知道越好宋朝皇帝列表(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自夏启“家天下”以来,历代帝王传位于子嗣就成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但奇怪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竟有两位老皇帝没有按规矩出牌: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独出心裁将皇位传给了孙子;另一个则是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将皇位传给了弟弟。

越早知道越好宋朝皇帝列表(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自夏启“家天下”以来,历代帝王传位于子嗣就成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但奇怪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竟有两位老皇帝没有按规矩出牌: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独出心裁将皇位传给了孙子;另一个则是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将皇位传给了弟弟。

前者可以理解,因为朱元璋驾崩之前,太子朱标就已过世多年或许是出于对太子的怀念,亦或是其他原因,朱元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赵匡胤就不一样了,既有儿子在侧,为何还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呢?对于这种现象,历史学家有过不同的解释,既有“阴谋论”,也有“阳谋说”。

细思之,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些道理,却终也逃脱不了捕风捉影的嫌疑我等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即便生在那个年代,对于皇室的承继问题也未必看得清楚但总体而言,赵匡胤此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综合多种因素的结果某也愚笨,只能妄自揣度,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匮之盟”据历史载,赵匡胤即位之后,其母杜太后经常参与政事,并且以贤德著称后来杜太后病重之时,曾把赵匡胤叫到床前嘱咐说:“你千万不要让小孩子当皇帝,你不行了,就让光义当;光义不行了,就让小弟弟廷美当。

只有这样,才能常保富贵啊!”为此,她还把宰相赵普叫来,并将传位顺序写成誓言,藏在一个金箱子里面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之为“金匮之盟”嘱咐完儿子,还要写下誓言,并且让当朝宰相从中监督,可见杜太后用心之良苦从历史记载看,这个约定应该可信,倒不是杜太后对小儿子偏向,而是出于大局安危的考虑。

而赵匡胤,本就是一个至孝之人,对于母亲的遗言不会不有所考虑和顾忌

二是赵匡胤确有此担心实际上,杜太后的话对赵匡胤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不是赵匡胤不想传位于儿子,而是想起了自己效忠后周时的经历想当年,正是因为后周皇帝柴宗训年龄太小,缺少号令天下的威严,才让自己的部下“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夺了江山。

而此时,大宋初建,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没有一个“铁腕人物”统摄朝纲,震慑天下,难免不会出现动荡而遗憾的是,长子德昭由于智力方面的原因,早就被赵匡胤排除在外,而聪明的儿子德芳年龄太小,肩膀羸弱处在这种局面下,赵匡胤不能不担心自己死后,小皇帝因为驾驭不了局面,最终导致江山易主。

三是赵光义堪当大任建立大宋朝之前,赵光义就是和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得力干将”,同样为大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天下是兄弟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何况,以赵光义之才,除了武功不如赵匡胤之外,要论“文治”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将皇位传给这样的一个“强势人物”,赵匡胤至少不用担心大宋朝改弦易张当然,如果自己的儿子确实比弟弟高出很多,赵匡胤当然愿意传给儿子但现实的环境告诉赵匡胤,两权相害取其轻,为了大宋江山和社会稳定,赵匡胤只能退而求其次。

说到底,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

四是胸怀天下,仁德之心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赵匡胤是一个马上皇帝,靠武力统一天下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事实就是,赵匡胤不仅雄才伟略,而且还是一个尚仁德、重亲情、讲义气的“好男人”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开国之君对于功臣来讲无一不是大开杀戒。

而赵匡胤不仅没有重蹈覆辙,而是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温柔方式实现了中央集权对待开国功臣如此,对待前朝遗老遗少也是这样统一天下,善待国君正是因为自己从后周小皇帝手中夺了天下,让赵匡胤内心十分不安,在后来的日子里,不仅善待后周皇帝,而且留下了“丹书铁券”。

这是一种心怀天下的大胸襟,有此人间正道,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自然让赵匡胤不敢等闲视之,权衡再三,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顺应了母命,也算是尽了孝道;二是稳定了局势,有效避免了江山易主;三是选择了一个有为之君,也为后人留下了选贤任能的佳话。

文章版权归暴走大历史微信号所有!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号不得转载,否则深究到底。

最后推荐几个很好的微信公众号~

tianqi555

我是天气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暴走大历史

我是暴走大历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showme0225

我是天气网服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