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不要告诉别人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手写诗词——《箜篌引》

不要告诉别人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起写写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6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公无渡河劝诫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乐府诗《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      《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公竟渡河质疑

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      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的,就格外使人颤栗  是的,死亡命运的陷阱,死亡的冲动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命定要作无望之极的抗争。

渡河而死结局

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我们已经习惯于庸常和合理的人生,即使常常遭遇莫名的伤害和挫折,也希望这个世界始终井井有条具有强大人格力量者,却往往拒绝接受这种庸常,时刻想游行于秩序之外

其奈公何追思

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

唐·李贺《相和歌辞·箜篌引》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浮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嗨,大家好,这里是右文画。每日更新,闲暇时间写写字,可以静心。喜欢的点进来看,也欢迎大家投稿。愿无处不在的相逢,共耽于文字之美。

#一起写写字#

微信公众号  右文画

新浪微博  @右四爷扫码关注我们

转载请注明来源:右文画

编辑:洛铭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