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是寓言故事吗)
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当时学习的时候,不是在想这篇课文的主题,而是总是在想,掉下去的宝剑,还能捞上来吗?下面是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当时学习的时候,不是在想这篇课文的主题,而是总是在想,掉下去的宝剑,还能捞上来吗?下面是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作者:吕不韦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触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舶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这篇课文是依据《吕氏春秋·察今》的一则寓言故事编写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篇令人捧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作者形象插图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朱自清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名篇原文
作者的文章切进口虽小,但内在深入,布满理性的思辩
-
散文的三大要素儿童散文的四个特点
一首《动物志》,买通人与天然的隔绝,照出李跃豆影象深处的天下
- 散文精选十篇短篇散文精选大全经典版散文精选老舍
- 中华散文杂志散文大全app下载
- 鲁迅散文精选短篇课文散文作家
- 伤感散文精选大全 经典版免费阅读现代散文精选名篇名家游记散文精选短篇300字
- 徐志摩的散文《落叶》散文精选大全 现代散文作文散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