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全程干货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选题比较新颖的题目)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大V在网上评论姑苏和风事件说现在一些国人,做奴才久了,站起来就不习惯了,总想找回做奴才的感觉才安心,也有大V说这是文化自卑使然

全程干货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选题比较新颖的题目)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大V在网上评论姑苏和风事件说现在一些国人,做奴才久了,站起来就不习惯了,总想找回做奴才的感觉才安心,也有大V说这是文化自卑使然其实文化自卑现象在一百年前那个黑暗的年代更为激进,那些知识分子看到列强凌辱中国,他们把中国的羸弱怪罪到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上,他们不但‘打孔批孟’,还要把文字变成拉丁文拼音。

‘革字’其实已经提上给国民政府,不过由于战争被搁浅下来随后劳动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在伟人的高瞻远瞩之下,文字进行了有序的简化,去掉更为激进的一次简化,留下了现在我们使用的简体字与此同时我们的国学随后也被批判得断筋脱骨,至今仍未复苏。

落后就要挨打,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真的落后吗?难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与西方文明站在一起,中国五千年文化就像王济站在卫玠身边就得叹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诚然古老的文化沉淀下来总有良莠不齐的存在,犹如繁体字,繁体字的繁琐阻碍了文字普及,简化后的简体字即保留了文字的美观,也能更好的方便记忆。

前些日子,姑苏和风事件爆发出来,我和友人就此事与友人相辩,友人指出在那个亡国灭种的黑暗年代,中国自己的五千年文化到底在那场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自卑有错吗?我说哥们,你真的错了,错得很离谱,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需要整个社会去承载,人人相传,口口相授,在这场战争里不正是那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让国人觉醒才有了传奇色彩的川军死字旗的出现吗?文化不是武器,它能让我们认清现状,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使用才是我们现今社会的问题。

现今,国家一直想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我真不明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之城,为何要弄一个和风街出来,须知著名的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历史如此悠久为何要和风,古典园林不香吗?

想起国内的各种山寨建筑,山寨悉尼歌剧院,山寨白宫等等林林总总,说白了还是文化自卑国人总觉得发达的国家就是好,什么都好,所以山寨建筑,山寨产品,山寨品牌,就连起名字都要洋音化,衣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就连民族服装都要照搬,似乎只有穿着和服看樱花才是最时尚的选择。

为何会有年轻人认同这种想法?这就是被他国文化输入的负面影响,一个国家把他的价值观与风土人情输入到别的国家,让别的国家人民一开始接触感觉很新颖,渐渐的在外来文化的熏陶下逐渐认同,觉得这个国家的审美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以至于日常行为都要向那个文化靠齐,于是就有了看樱花只能穿和服看才有味道,某女在电视上说她的日常说的是英语,喝的是咖啡,只有全盘洋化她才觉得自己像个知识分子。

用某公知对这种现象解释得好——自己活在这个国家时间久了,对自己国家的审美极度疲劳了,孔是土,孟也是土,老子,三皇五帝、唐宗宋祖都是土古代史是土,近代史也是土,唯有岛国的漫画与历史能吸引他们,洋人几百年的文化与‘鸡肠文’在强大的国力下向外强推,对外来文化的好奇的年轻人愚昧的接受了这些文化,最可悲的是还认同了。

于是出现了有人知道岛国的战国时代,却不知道中国的战国时代,或许九年义务教育教授的历史他选择性忘记了,因为‘土’记得刷抖音就有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别的国家武器再先进也是别的国家欺负我们的武器,我们的武器再落后也是保卫我们家园的武器。

同样,别国的文化只是别国的文化,他们输出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也是作为一种武器使用,而这个土鳖的文化则是养育你成人的国家自己的文化,再怎样古老也已经根深蒂固的融入你的血脉之中接触外来文化的年轻一代已经骚动不安,那些从心里认为西方文明就是卫玠,我们自己的文化就是王济。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国家,就有人喜欢用外国的道德观来批判国人,说国人这不行,那不文明,这需要包容,那话说不得记得上个月去表姐家吃饭,她的韩毒女儿吃饭不端碗,被表姐说了一句,这韩毒女说吃饭端碗在韩国是很不礼貌的。

我说这是中国,不是韩国,你是中国人,不是韩国人,韩国人的礼仪与你何干,你需要用韩国人的礼仪来给活在中国的你辩解自己的无知与无礼吗?韩毒女甩筷子走了,把自己锁在她的思蜜达天地里其实除了这个韩毒代表,各种因为外来文化被同化的骚动青年在网络上也有不少。

就以爱狗来说,将狗当成伴侣的西方文明各种让人傻眼的立法被包裹在他们文化输出里,国人也有不少人被同化,然而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里,狗作为宠物的同时也会被作为食用动物,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济公吃狗腿的形象到兔死狗烹的成语,狗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作为我们自己传统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为何羊头可以挂,羊汤可以喝,狗肉就不能卖也不能吃?

说到底还是文化自卑,一旦认同了外国的文化,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爱狗如命就来了,这就是我们最可悲的一面,更可悲的是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大国文明落后的体现,会影响大国形象当印度人喝恒河水,点牛粪灯,爱牛如命,西方人同样嫌弃且指着这样不卫生,这样愚昧,可也没见印度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自卑,我们五千年未曾断裂的文化为何就能因为自己的传统必须低头哈腰接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后自卑的指责国人的行为并且强迫别人与他们同好?。

同时商人逐利四处推广舶来文化的各种节日,并且制造节日气氛以打折销售各种商品以图利,消费者渐渐的把这种特价节日挂在嘴边,然后记得贪图便宜,久而久之,下一代就被这种理所当然的节日给熏陶,渐渐的接纳了这个舶来节日。

这些年国学又被提及,评论语,讲三国的被称为国学大师,传统文化似乎在汉服兴起中被带了出来,越来越多的古风歌曲进入国人的耳朵有人问国学真的能治愈根深蒂固的文化自卑吗?它能消除那些跪久了站起来不适应的症状吗?。

能!那么国学是什么?八股文?之乎者也?《三字经》?我用我认识的一个喜欢研究四书五经,被人自称半个秀才的退休教师的话区别现代教育与古代的应试教育,现代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填充知识,古代教育是则反思教育,这就是区别。

诚然,现代社会需要这种填充式教育方式,这点不可否认,但古代的反思教育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而制定,那么,古代的教育到底反思什么?其实无非就是用历史的事情来展开辩论,从而获得治国之道,所以古代的三试就是从孔孟学说里挑一句话来考,所以一个秀才脑子里记下的各种历史事件,各种历史名人书籍非现代人能比。

那么国学为何能治愈文化自卑?我得说一下刚才提到的半个秀才,前些年与友人下乡祝寿遇到这个文绉绉的书生教师,乡里的人都说他是半个秀才,我们慕名攀谈,才发现儒者席上珍这句话并非虚吹从天南到地北,只要说出一个历史名城,他就能说出城市的一点历史与人文,从史记里记载的苏秦腰挂六国相印,到乞丐皇帝朱元璋的生平点评得头头是道,我们拿起手机翻度娘看,发现度娘上的还不如半个秀才说的多。

最重要的是这半个秀才从故事里的人物行为反思出来的为人处世着实让我震惊不已比如不可一世的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后非但不杀苏秦还更优待他,苏秦知道事情败露怕被杀去了齐国然而后世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明万历中兴的功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居功至伟,他私通太后被人捅到万历皇帝哪里,万历皇帝知道后也不杀张居正,还更以礼相待,等张居正死了之后抄了他全家,收割五百万两白银进账。

为何两个帝王都不杀那些爬上龙床当便宜爹的人?其实就是这两人杀不得,以礼相待就是麻痹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败露,继续让他发挥作用,为自己办事,如此隐忍能说明这些帝王能分清孰轻孰重,知道取舍,不能因为私人恩怨坏了大局。

恨得如此咬牙切齿的事这些王者能隐忍,回头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你我能启发到什么?半个秀才说的就是国学教育的一个缩影,那时他还说了鲁国织缟、楚国买鹿,听他讲这些典故让我们这些人都忘记了自己是来喝酒祝寿的,仿佛又回到教室上了一堂历史课。

他说古代的考场出题很特别,往往就是几个字,一段话,让你写一篇论文,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你根本不知道题目出于何处,从而无法去答题比如题目就‘合纵’两字,如果你没看过苏秦合纵之事,你根本无从答题,往深处想,这就是一个策略题。

意思就是论合纵抗秦的策略关于论合纵,现代的你会怎么写议论文考状元?从童生到秀才的乡试,从秀才到举人的会试,从举人到三甲的殿试,国学其实并非只有批评者口中的八股文这么简单,至今国学的定义是什么也没有专家能给出一个范围。

国学真的土吗?非也,中华五千年文明,各种典故充满古人的智慧,善用国学,能让我们年轻一代理解历史,通过学习历史,反省历史,我们能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找到做人的智慧让年轻人了解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这样我们年轻的一代就不会迷恋外国的文化,他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战国时代远比岛国的战国时代更精彩。

优雅的汉服我们看着都眼花缭乱,江南烟雨中拂袖过断桥,或许能和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旗袍小姐姐结一段良缘。如此古典的美与故事,我们何须崇尚穿和服看樱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