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夏森老人(夏森老人扶贫事迹)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夏森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夏森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夏森同志生于1923年9月,14岁开始投身革命,1938年奔赴延安,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她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离休后,夏森同志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光荣事业中2006年4月至今,她先后捐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共200余万元,累计资助了182名家庭贫困大学生、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三学生完成学业,并多次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优秀师生奖励等慷慨解囊。
两位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夏森和爱人汝信同志始终生活简朴,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然而在捐资助学方面,他们几乎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持续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个定点扶贫县——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捐资助学,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老区人民奉献爱心。
2006年,夏森同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扶贫县——陕西省丹凤县考察时,亲眼看到了该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的艰苦环境她当即表示,要为当地扶贫和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于当年捐资2万元,为该小学添置课桌、凳子。
2008年4月,她又为该校捐资2万元,奖励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各165名;同年,再次捐资20万元,建起了龙驹寨镇赵沟小学教学楼2013年,夏森拿出多年积蓄,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之后又多次追加捐款,累计捐赠 176万元投入该助学金,用于丹凤县、上犹县的教育扶贫事业,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和高三学生上学,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安心学习。
2016年还安排6.3万元为上犹县社溪中学安装、配置了教学广播设备夏森捐资助学的大爱之举感人至深,受助学生及其家长由衷感谢,受到两个定点县干部群众和教育部门广泛赞誉 夏森和爱人汝信同志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定点县家庭贫困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夏森同志常说:“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2018年端午节,两位老人还邀请两位在北京求学的受助大学生到家里做客吃饭,给身在异地的年轻人以亲人般的温暖。
在长期捐资助学的同时,夏森同志还多次响应党组织号召,通过缴纳特殊党费等形式奉献爱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夏森同志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万元捐助灾区2020年,夏森又捐款10万元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18年,夏森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荣誉称号,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11年、2014年分别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2月26日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小学生散文怎么写十篇精美文章散文精选老舍
5、在光阴长河里十篇精巧文章,一代代斗争者既襟怀胡想又不驰于梦想,既勇于追梦又不骛于虚声,激扬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砥…
-
朱自清散文《夏》巴金散文精选
群众日報社概況關於群众網報社雇用雇用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5月26日…
- 精美散文摘抄一小段老舍散文集和散文精选一样吗
- 优美散文精选片段散文精选张爱玲
-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请以本文为例汪曾祺散文夏天散文的类型有哪几种
- 关于桃花的散文精选名篇散文杂志投稿邮箱大全适合练字抄写的散文
- 散文诗 投稿邮箱朱自清散文赏析散文精选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