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呆若木鸡的故事(呆若木鸡的故事及寓意)



呆若木鸡中的呆为发傻的意思,是说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
这则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在《庄子·达生》中讲的一个小故事: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 鸡

呆若木鸡的故事(呆若木鸡的故事及寓意)

 

呆若木鸡中的呆为发傻的意思,是说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

这则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在《庄子·达生》中讲的一个小故事: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 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所处的时期,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国和国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驯斗鸡。纪渻子就帮他驯起斗鸡来。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呢,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又过十天,齐王又去问:驯好吗?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听见响声或者看见影像,仍会被惊动。又过了十天,齐王又去问鸡驯好了没有。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仍然那么目光犀利,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齐王又去问,这时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鸣叫,它也没什么变化了,看上去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它的德行可以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见到它掉头就跑了。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由于庄子的这一寓言,呆若木鸡就从望之似木鸡矣演化而来。

从《庄子》里这个故事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关于斗鸡的雄壮,我们可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首骈文《檄英王鸡》给以了解。《檄英王鸡》中的一段话,有人翻译成了白话:看你连续扑打纵横跃击的气势,哪里会有自断其尾逃避决斗的担心呢。身上涂有芥末,脚上武装金钩,你的装备之好已到极点,两翼张开,脚爪奋起,去与其他鸡搏斗吧。季平子和郈昭伯此时成了你的臣下,你雄立斗桩俨然国君一样威风。两雄相斗必须决出胜负,一次啄击的胜利又怎能自夸呢。平常的训练中养成优良的品性,在呼号争杀中才显示出真正神威。初时看你似木头一般没有反应,关键时刻你却是铁爪横举神志昂扬。应战时,反应机敏,神秘莫测,冲杀中不由自主地尾巴高耸,俯首直击。无论是在村或是在店,碰到对手就攻击,无论生为鹳生为鹅,在同类中都要傲立群雄。凭借枭勇好斗的天性击退对手的攻击。即使力量大小悬殊,也敢勇于战斗,即使形势不利,也要(用我的利喙)战斗到底。

大胜之后,昂首挺胸,张开翅膀,俨然大鹏展翅。搏击中撕下的对方身上的肉,成了你口中的美食,对于败者你岂能容它有私下鸣叫的余地,不必等到交付厨房,你的铁口无异于滚水与烈火。捷报快迅传出,鹅鸭为你惊呼。胜利时刻,大家争睹你雄鹰般的矫健英姿。颁发旌旗,你依然只顾吞食对方而不害羞,用优美语言记述你的功绩时,你还把它的鸡肋放在嘴里而不吐出。

呆若木鸡原为褒义。可是后来却多被人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看来是被误用了。之所以被误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外表的样子,却没理解呆的内含。

有人说: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木鸡之所以呆,是因为已经成竹在胸,做好了应付一切的准备。所以呆是一种高级境界。但误用既然约定俗成,也只好如此了。

例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214)

来源:商丘古城旅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