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事记(201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青岛九中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2021年6月17日上午9:2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感受科技进步与中国航天名场面,青岛九中组织班主任利用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收看直播。
高二党支部书记宋立坤还搜集了相关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盘点推送给学生
孔瀚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那一刻,正直课间操,我们班主任用手机打开直播,希沃白板投影,我们和电子大屏一起数倒计时点火那一刻,我们跟着火光热血沸腾中国航天事业,一次一次翻开新的篇章王莅尧:还差一分钟的时候,我们随大屏幕一起倒计时,最后十秒,大家都屏息凝神。
随着飞船喷出浓浓火焰冲向天空,同学们不禁发出“哇”的感叹,我们骨子中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在此刻也沸腾起来,我们向飞船行注目礼,宇航员们伸出手比出“OK”手势,看到他们安然无恙,心中的华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航天人承载着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希望,用勇气和智慧筑起了华夏飞天伟梦,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秉持一颗永怀发现与探索的心,未来的航天伟梦将由我们实现!。
王海倩:“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向”看着愈升愈高的火箭,内心是兴奋的,更是自豪的镜头转向飞船中的宇航员,只见弹幕上有句发言“我六岁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宇航员”,班主任说“我曾经想成为宇航员,所以非常努力学习物理。
”我的内心很是触动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是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每个航天员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请守护自己的梦想,那是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东西,那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至于泯然于众人的东西望着同学们一双双亮闪闪的自豪的眼睛,我想,就让我们在岁月流逝的滴响中,固守着自己梦想。
刘宣佑:班主任课间操时间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惊喜——集体观看神舟十二发射直播倒计时点燃的不只是火箭的助推器,更是千千万万观看直播的观众的一腔热血和无限自信,通过小小的屏幕,我看到了大国的腾飞,看到了我们的信心冲向天际!。
姜星宇: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的直播,熊熊的烈火照亮大地,火箭昂扬地直冲云霄我们惊叹于神舟十二号烈焰划破天际,我们惊叹于神舟十二号圆梦苍穹,而我们不会忘记背后每个人的智慧和汗水,我们新一代应当砥砺前行,学习其精神,向这浩渺的星空不断探索,成为强国青年。
愿我们航天事业一路长虹!李小童:今日神舟12号载人火箭发射升空,全班同学见证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一幕伴随着异口同声的“三、二、一”,熊熊火焰迸发出极为绚烂夺目的光彩,巨大的气流产生的推力助箭身冲出笼罩在城市上空厚厚的云层,在蔚蓝的天幕下划出一道笔直而极富力量的色彩。
载着全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和热望,怀着英雄无畏的战斗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本次升天无疑是我国航天领域又一个辉煌的奇迹,更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的以己所能回报社会的价值导向给予了巨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
供稿:办公室(新闻中心)
中国载人航天25年回顾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盘点导语: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25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了不起的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载人航天25年回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着25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发生了哪些重大事项?。
25年前,中国航天事业翻开新的篇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自此,从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首发、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第一艘货运飞船发射……了不起的中国航天人,在短短25年间,用勇气和智慧筑起华夏飞天伟梦。
一、1992年9月,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央审议批准开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研制,并明确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同时批准启动工程第一步任务研制建设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系统组成最庞大、技术规模最复杂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带动和促进科技进步,培养跨世纪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1999年11月,中国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11月21日,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考核了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设施设备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间的协调性神舟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在轨飞行21小时,于10月16日安全返回,胜利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
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四、2005年10月,中国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六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10月16日,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此次任务,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突破掌握了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积累了人在太空较长时间驻留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五、2008年9月,中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七号任务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
此次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重大跨越六、2011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突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入轨。
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进行了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2012年6月,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刘旺在景海鹏、刘洋的密切配合下,手动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
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七、2010年9月,中国启动实施空间站研制建设2010年9月25日,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按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相比前期任务,空间站工程要突破和掌握长期载人飞行、在轨组装建造、批量物资补给、空间机械臂与舱外操作、大型舱段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大批核心技术,任务规模更大、各种挑战更多,技术上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核心舱,进行空间站建造技术的试验和验证,之后相继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八、2012年6月,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女)搭乘神舟九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执行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
此次任务,不仅顺利完成了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等既定目标,同时也使得刘洋(女)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填补了我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进一步扩大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影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九、2013年6月,中国首次举行太空授课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为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大约40分钟的太空授课,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对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向往宇宙空间、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探索精神的热情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十、2016年6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6年6月25日,我国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为长征系列火箭家族增添了新成员,使我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不到9吨提升到近14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进入空间能力,为顺利实施后续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也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秀之战,标志着该新型发射场在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中低轨道航天器、大型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方面正式起航,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的行列。
十一、2016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正式发射入轨,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行任务期间先后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到访,考核了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配合验证了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了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十二、2016年11月,中国航天员顺利完成中期驻留任务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2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出舱,完成为期33天的飞行任务,标志着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胜利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之后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随后顺利进驻天宫二号十三、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发射成功
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入轨天舟一号是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全新研制的货运飞船,此次任务也是天舟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亮相。
4月27日,天舟一号顺利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表明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这一重大关键技术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正式迎来空间站时代中国的航天梦还在继续,无数的中国的航天人也还在努力,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也将不断地记下新的变化。
2021年5月大事件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5月15日,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当天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小村庄的聂海胜语录: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挑战,以最优异的成绩,让祖国挑选。来源:央广网
第1954期
招考特辑 | 青岛九中2021年招生简章招生问答 | 青岛九中2021年招生问答秒懂礼贤 | 一秒带你走进青岛九中招考特辑 | 一图读懂,青岛九中2021年自招变化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2011大事记(201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会议公报40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航天注入“推进剂”,中国航天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加快腾飞。…
-
烦恼 作文(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八篇
- 烦恼 作文(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 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观后感(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观后感300字)
- 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观后感(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观后感300字)
- 建党100周年观影读后感(建党100周年观影读后感300字)
- 建党100周年观影读后感(建党100周年观影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