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简介(列宁岩简介)
作者:陈景院武篆列宁岩,原名北帝岩,是张云逸军长敲定的命名。这里,前腑拉甲大河谷,后连九万大石山。这个占地8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的溶洞,
作者:陈景院武篆列宁岩,原名北帝岩,是张云逸军长敲定的命名这里,前腑拉甲大河谷,后连九万大石山这个占地8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的溶洞,是苍天赋予韦拔群的天然课堂利用这个非同寻常的岩洞,韦拔群在这里创办了首届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右江农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灌输了思想、强化了组织、积蓄了力量。
从此,马列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了穷乡僻壤,更为日后的革命斗争培养了精英栋梁可以说,没有列宁岩,就没有右江革命的传奇,没有列宁岩,就没有广西一批民族将领的诞生因此,列宁岩永远是后人认识右江、仰仗先烈、拜读历史的地方。
韦拔群早期领导的农民运动,几起几落,由于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来指导,要巩固和发展却苦无良方妙药于是,他不远千里,冲破种种阻挠和层层封锁,于1925年1月到达大革命的中心广州随后在廖仲凯的推荐下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韦拔群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外地农民运动经验,并联系东兰农民斗争的实际,认真总结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进步很快,成为第三届农讲所的优秀学员他在这里结识了彭湃、陈延年、阮啸仙等著名共产党人他们在广州农讲所提前结业,由当时中央农民部部长廖仲恺委为农民运动特派员派回广西工作。
韦拔群、陈伯民在广州农讲所学习了崭新的革命理论后,满怀着革命的激情回到了广西,他们是随广东军阀师长黎鼎鉴一起回到南宁的时值滇桂军阀混战,广西政局混乱,难以开展工作,于是决定回东兰武篆,开展农民运动韦拔群回到家乡,留下的革命干部、革命青年和农民群众都很高兴,都来到东兰会见韦拔群,要求他赶快领导大家起来开展革命斗争。
韦拔群满腔热情地对大家说:“干,这回要大干一场,打出个满地红来!但是可不能蛮干了,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搞起来”韦拔群在东里的特牙山腰建起了一间小茅屋,在里面办公、写作和接待来访的人员他把从广州带回来的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像贴在屋内屏风上,还用一张红纸写着“为农民谋利益”几个大字贴在竹篱笆上。
在这段时间里,韦拔群有时在家写作、与人谈话;有时叫陈继保用竹排划进东里的小龙潭去办公,翻印他从广州带来的学习文件,起草和印刷传单,散发各地教育人民;同时组织革命青年到右江各县去串联,具体指导农运工作,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
到1925年秋,右江各县的农会组织和农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的农运干部为了推动农运走向高潮,韦拔群、陈伯民决定仿效广州农讲所的方法,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悉按照中央党部所颁章程办理学习手续”,为东兰和右江各县培养农运干部。
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首先要考虑的是校舍问题有的同志提议租借民房;有的同志提议搭茅棚……韦拔群综合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校址选在北帝岩为什么要选北帝岩作为校址呢?据黄举平同志后来回忆,校址选在北帝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韦拔群等人非常熟悉拉甲山一带的地形,洞内有曲径往山后,敌人来袭时有利于疏散学员, 这对于学员们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列宁岩内面积大,洞内干燥,阳光充足,可同时设置教室、办公室、学员宿舍;三是农讲所学习伴有军训,这里便于上军事课。
校址选定之后,韦拔群就将农讲所学员和相继来报到的学员们组织起来,带领大家动手建校学员们到洞外砍伐竹子及其他树木,用来制作课桌、板凳,编织各种常用竹器;又搬来了大量的石头,砌起学校的拱门和一丈多高的门阶梯。
据参加第一届农讲所学习的学员后来的回忆,第一届农讲所当时是这样布置的:洞口拱门两侧贴有韦拔群题写的一副对联:“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拱门内的正中是用竹笪席制成的揭示牌,供学员们出墙报或农讲所张贴文告之用。
揭示牌两边写有“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对联牌两边是陈设井然的图书室、俱乐部;牌后面是岩洞中央部分,排列着十几排木制的书桌和木制的长条凳,既做大课堂, 又做开会的大礼堂课堂左右两侧,为竹片扎成通铺的学员寝室。
通铺里端是用竹子编成的间壁墙,分隔成一间间简易的办公室兼教员寝室,韦拔群和教员们都在这里住宿间壁墙上都裱糊了纸张,上面贴有诗词、通知、通告、革命歌曲和口号办公室的门上写有办公室的名称以及办公人的姓名,如韦主任、陈管理、韦总务、邓教员等。
从通天隧道往里走,便是厨房大课堂往里的正中央,即洞内原来的大菩萨台,被装饰成了讲台讲台上方悬挂着列宁、孙中山的画像右方用木架子架起一块大黑板,讲台两边有韦拔群题写的一副对联:“土豪劣绅把穷人当盘中餐劳苦大众将豪绅做枪口靶!”讲台上方还写 有“团结、互助、奋斗、牺牲”八个大字。
讲堂左边的间壁上抄录有《水浒传》中的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讲台侧面竖立着一座泥砖砌成的揭示牌,牌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思想革命化,行动纪律化,生活工农化”十五个大字,作为农讲所的校训和学员们学习生活的准则。
洞内还有四处可见的标语、对联和口号,如“不劳动不得食,不自由毋宁死",“改造旧中国,改造旧社会”,“推翻封建势力”等整个北帝岩从里到外布置得井井有条,庄严朴素,堪称是一所生气勃勃的革命干部学校农讲所主任是韦拔群、陈伯民任管理员、韦命周任庶务。
教员有黄榜呈、黄树林、黄大权、黄书祥、陈守和、黄乾生、黄绍文、黄孟儒、黄焕章等军事教员有邓无畏、黄汉英农讲所开设有各国革命史、苏俄概况、政治经济学概要、经济学常识、军事知识、中国史概要、三民主义、法律常识、农民协会组织章程等课程。
各区、乡农会和学生联合会选派的学员们,躲过敌人的耳目,跋山涉水,克服困难,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了拉甲山,走进了北帝岩他们分别来自东兰、凤山、百色、凌云、奉议、恩隆、思林、果德、都安、河池、南丹等 11个县,共276名,全都是男学员。
农所的学习生活很紧张,每天三讲两操一劳动晚间到群众家中去访贫问苦,调查人民生活,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每逢武篆、江平、三石三个圩日,便列队去做街头宣传、演讲出发的途中,学员们意气风发,一路敲锣打鼓,吹号,唱革命歌曲,挥舞小红旗,高呼口号,阵容严肃活泼。
韦拔群既是领导,又是教员,他亲自给学员讲课,带领学员出操农讲所下午学习演讲和进行军事操练,学员们各自制作了一支木枪,用来练习刺杀韦拔群常在一旁观看,发现有人动作不对,就走上前去纠正韦拔群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对学员黄举平说:“冬天不冷就不像冬天,夏天不热就不叫夏天。
革命怕吃苦就不能革命啦!打仗的时候,哪能容你夏天撑把伞,冬天带个火笼呢?敌人更不会选定在晴日天暖的日子来捣乱的,所以不习惯的就要锻炼成习惯”“革命人要锻炼出三个习惯来:第一个,立场坚定,意志刚强,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第二个,要有结实的身体,能跑能跳,能吃苦耐劳;第三个,对敌斗争,要灵活勇敢,胆大心细,变化无穷。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死难临头也能昂然无畏,敢为革命奋斗到底现在我们天天学习、爬山、洗冷水,就是为了锻炼成这样有用的革命干部”当时农讲所的经费靠各区、乡农会负担一部分,还有些革命同志的捐献(长江区的牙苏民和凤山县的廖源芳各捐大洋100元),但主要是靠韦拔群变卖家中田产来维持。
第一届农讲所于1925年 11月1日开办,原计划学习半年,由于县知事黄守先和大恶霸龙显云等的破坏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就提前结业了北帝岩是为革命作过重大贡献的地方1930年春,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时,慕名前往北帝岩参观瞻仰,听了介绍,他认为韦拔群在这里传播了马列主义,意义非凡,值得纪念,提议将北帝岩改为“列宁岩”。
东兰县苏维埃政府经讨论同意了张军长的建议从此以后,这个充满革命情感,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名字传遍了右江,传遍了广西1926年秋,广西省当局对“东兰农民惨案”的调查 基本结束,东兰农运工作再现生机,东兰第二届农民协会成立,东兰农运进入新的高潮,因而干部缺乏的现象日益突出。
为了尽快解决农运干部的培养,以适应东兰农运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韦拔群于1926年7月又在武篆育才小学开办了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届农讲所广泛吸收青年妇女参加,编为男、女班,男学员80多人,女学员40多人(女班亦称“妇女运动讲习所”,是广西第一个妇女运动讲习所),共120人,均是东兰籍。
这届农讲所主任是韦拔群,教员有陈洪涛、黄树林、黄绍文、陈鼓涛、陈守和、黄润生、黄小全;军事教官邓无畏、黄宝霖;总务黄正雄、潘瑞生学习内容除与第一届农讲所的相同外,为适应妇女运动迅速发展的需要,还增设了识字教学和有关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课程。
学习期间,除政治课程、军事训练外,还由教员带领学员到附近村屯进行宣传,整顿农民协会经过六个月的学习,于同年12月底结业东兰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无论是男班还是女班,学员全都来自东兰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农民革命运动向周边各县发展,加速培养右江地区农运干部,韦拔群等革命领导人于1927年7月初,继续在武篆育才小学开办第三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
当时考虑到学员主要来自东兰、凤山、都安、河池等四个县,故这届农讲所 也称为“田南联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仍由韦拔群任主任,专职教员有邓无畏、叶一茅、闭雪萍、赵世俊等军事教练龙锦标(后叛变),总务梁士书兼职教员有陈洪涛、黄树林等人,邓无畏兼任副主任,叶一茅兼教务长。
本届学员有近200人陆浩仁、黄昉日、韦国英、覃国翰、黄荣、黄唤民等就是这届农讲所的学员学习的课程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经济学、农民运动史等同年8月,桂系军阀黄明远营窜犯凤山,镇压革命。
韦拔群率领农军和第三届农讲所学员前往凤山阻击敌人后来鉴于国民党桂系军阀又开始对东凤根据地全面进攻,迫于战争形势,韦拔群将农所学员从凤山前线撤回东兰后,就于9月5日提前分派工作,第三届农讲所就此结束了开办农讲所,需要经费、校舍、教员、教材,而且韦拔群、陈伯民等人还在受反动政府当局的通缉当中,谈何容易。
面对诸多困难,韦拔群等人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创造力,在东兰开办了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近 600名的农运干部,这在全国是少有的这些学员回到右江各地以后,在本地传播马列主义理论,领导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和农军。
开展对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使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燃遍了整个右江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参加了红七军,为红七军的创建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作者简介】陈景院,男,壮族,广西东兰县人,河池日报社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花和雨(花和雨马雅舒)
在新手爸妈、老来得子以及所谓几代单传的家庭,过度保护的现象尤甚。作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保护,这是一种天性。除此…
-
花和雨(花和雨马雅舒)
2011年,电视剧《步步惊心》在湖南台播出,吴奇隆在当时被称为最帅的清代皇帝。因此这让他收获了大批的狂热女粉,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这部…
- 节能环保论文(节能环保论文3000字)
- 我是一只蚂蚁作文(我是一只蚂蚁作文500字)
- 我是一只蚂蚁作文(我是一只蚂蚁作文500字)
-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辩论赛)
- 2021建党100周年征文(2021建党100周年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