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西溪湿地简介(西溪湿地简介100个字)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湖区与余杭区两区,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离杭州西湖6

西溪湿地简介(西溪湿地简介100个字)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湖区与余杭区两区,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离杭州西湖6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

“三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

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地第一园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

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三堤福堤:是一条南北向的长堤,全长2300米,宽7米,位于蒋村港的西面、深潭口港的东面,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间串起六座“福”字桥,分别名为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

六个“福”字,寄托了西溪百姓美好的心愿,散发着无限浓郁的乡情“河是自然,桥是文化”,福堤“六福桥”先后串接起了御临古镇、高庄、交芦田庄、交芦庵、曲水庵、洪园、河渚街、蒋村集市……等众多景点,是西溪的一条文化堤,其意为杭州是。

“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绿堤: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堤,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鱼塘基上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在绿堤的东部和城市相接的区域就坐落着“一带四区”西溪湿地植物园——绿堤湿地植物群落展示带和包家埭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西侧水生花园展示区、东侧水生花园展示区、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

绿堤穿越了西溪的核心保护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湿地生态植物园和湿地生态主要科研科普项目等,是西溪的一条生态堤,与杭州市打造生态城市相呼应

寿堤:位西溪湿地三期内,与五常港并行,南北走向,全长约3600米,宽4.5米,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南起五常大道湿地三期入口处,北至文二西路南侧的水上巴士码头,两岸纵横交错的水域,百年的树木码头,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态景色。

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隐秀、幔港寻幽、桥亭思母、柿林秋色、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串珠成链漫步堤上,如在画中游,举目远眺,可见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交相呼应,景宇肃澄,令人心旷神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沿途用心去捕捉西溪美景的细节,去细细体味,感受自然、野趣、返朴归真的意境。

旖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历史,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完美的自然生态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融为一体,使风景呈现在举目望去的每一处地方

西溪湿地十景  1.秋芦飞雪:初名大圣庵,始建于宋“庵水周四隅,蒹葭弥望,花时如雪”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名“秋雪”自宋而元、明,屡有兴废清南浔商贾周庆云从住持明圆手中购得庵址,重建大殿三楹及弹指楼,复以旧制,并增三楹置为。

“两浙词人祠堂”,奉祀唐张志和以下词人1044人,后毁。2005年重建,是西溪景区内唯一需舟楫才能到达的景点,也是西溪湿地的精华景点之一。

 2.火柿映波:柿子树,被誉为长寿树,七绝果前人称赞:"柿有七绝:一长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果可食,七落叶可书"每当金风送爽之时,一树树饱满次第呈现眼前蓝天白云下,苍苍翠翠,一望无际的柿林,一粒粒橘黄的果点染了这幅美极的柿林秋色。

有的柿树叶子已几乎落尽,只剩下一树丰硕的果实,伸向蓝天里,仿佛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在枝头,点亮了这片柿林的秋天,远眺好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枝头西溪水岸,红柿万株,红果累累,缀满枝头,乡村田园景色展现眼前,使西溪湿地显露别样风情。

  3.龙舟胜会:自古以来,每年农历端午节,西溪四邻八乡之龙舟胜会于此,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至今长盛不衰相传清乾隆帝南巡江南,曾在深潭口观赏蒋村龙舟,欣而口敕“龙舟胜会”自此西溪龙舟声名远播每年端午龙舟胜会,深潭口和五常河道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古戏台上戏曲、武术、舞龙舞狮精彩纷呈,水中几百条龙舟来往穿梭,试比高低,这项象征西溪人勇猛顽强,百折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的民俗活动。

4.莲滩鹭影:西溪综保工程,极大地改善并恢复了生态环境,西溪已成了鸟类和各种湿地生物的天堂莲花滩生态保护区位于西溪腹地,是西溪主要的观鸟区,植被丰茂,绿水环绕,鹭鸟飞翔天际,鸣禽宛转丛林,生意盎然,野趣纷呈。

 5.洪园余韵: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时期著名的“钱塘望族”,明尚书洪钟晚年归隐于西溪五常,建洪园,为休憩吟咏之所,槿篱茅舍,小桥横溪,此后洪氏家族在五常繁衍生息数百年,涌现出了洪楩、洪升等一批历史名人当年,洪钟承先世遗业,青缃盈积。

构书楼,课子弟,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此次复建,尽现园内峰石崩云,花木扶疏胜景体现宁静淡泊、远离喧嚣的归隐文化

 6.蒹葭泛月:该景点位于五常港东御田里西溪环迥五常,四周一望沙汀水濑,蒹葭弥望土风淳厚,有黄橙、红柿、紫菱、香茶之美,四时皆宜,宜秋更宜月秋深蒹葭吐絮,遇风吹,漫天秋雪月夜泛舟芦港,四望茫无边际,晶光摇曳,皎洁眩目,月明溪动,光漾天际。

厉鹗诗云:“一曲溪流一曲烟”,非亲临其境,不知其美也。明人施万于月夜泛舟西溪,有诗写道:“白露带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风,高歌云汉里。”

7.渔村烟雨:渔村烟雨地处西溪腹地,原为西溪自然村落,2005年予以修缮有西溪酿酒、婚嫁、桑蚕、渔耕等民俗农事展示及餐饮设施其周水塘交错,环境幽静,树木繁荫尤适雨至,凸显"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迷人景色

8.曲水寻梅: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片,毗邻河渚精华“秋雪庵”景点,与附近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共同构成西溪梅竹休闲区其周梅花成林,浑然朴野,是西溪主要赏梅区之一,重现“过客探幽休问迳,雪香深处是西溪。

”的意境。

9.高庄宸迹: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高士奇,杭州人其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被清人比作李白、宋濂一流人物,所藏书画甚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曾临幸西溪山庄,并赐"竹窗"二字和诗一首。现恢复的高庄由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史场景。

高宅墙高院深,门前没有大户人家常见的石狮,用方砖雕刻成的“高宅”两字高高地镶嵌在花岗岩条石门框的上方进得门去,第一进是前厅,檐下挂着蓝底金字上书”西溪山庄“的匾额厅中堂是一幅”康熙驾临西溪图“,描绘了康熙在一六八九年驻跸高庄的盛事。

,宅外小石桥前有一座“高庄宸迹”碑亭(宸者,北极星所在,后喻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这里的“宸迹”,暗指康熙皇帝曾大驾光临),也记录了这件事情。

穿过前厅到一个小庭院,左右两棵树,还有两缸绿油油的睡莲,迎面就是客厅了厅的正中挂着明王时敏八十岁时画的山水,画中主峰高耸,山谷幽静,意境深远而氛围闲适这符合古代读书人志存高远的理念,也透露着情归山野的淡泊。

高宅的第三进是一栋二层楼房,这是高士奇和家人的居所底楼居中照例是厅堂,廊檐下挂着“逸志不群”的匾额厅中用雕花木板分隔出一个雅致的暖阁,康熙就端坐在里面的紫檀木床榻上,而高士奇则笑容可掬地站在一旁,师生二人正在聊天。

这里再现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高士奇伴驾南巡到杭州,帝驻跸高庄的场景说来也希奇,高士奇作为帝王之师,却不是两榜进士出身,而且这个老师还是康熙自己找来的十八年前,身居北京的高士奇突然父母双亡,尽管他满腹经纶,才气纵横,却无奈屡试不第,生活无着,竟沦落到在关帝庙外卖文写字混日子的地步。

某日,心有不甘的高士奇突然心血来潮,顿时笔走龙蛇,一幅“天子重英豪”的横幅顷刻挥就没几天,康熙微服出宫,正好在关帝庙外看到了这条横幅,不禁对作者的才气大加赞赏,就命人把高士奇召入宫中,并让翰林院对高士奇等人进行考试。

两场试毕,高士奇均踞榜首,于是就奉旨开始了内庭侍读的仕途康熙对高士奇极为倚重,即使外出巡视乃至行军打仗,都把高士奇带在身边,为的是时时都能向高士奇请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乃至古玩鉴赏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刚刚入关的满清统治者了解和控制汉族知识精英,巩固满族政权都是极为重要的。

康熙曾对身边的大臣说起自己写诗的本领就是高士奇教会的这次驻跸高庄,康熙还写了一首诗,曰:“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苔古”寥寥几句,不但写出了高庄环境的清雅,也写出了一个出身于马背民族的帝王向农耕文明转型的审美倾向,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汉文化的教化功能。

高庄的西院有一幢同“逸志”楼用天桥相连的楼房,楼下的厅堂外就挂着康熙手书的“竹窗”匾额楼的规模看起来同“逸志”楼差不多,不过外形和布局却有所不同从荷塘向南望去,“逸志”楼顶向外自然倾斜,白墙黛瓦是典型的民居风格。

而“竹窗”就显得有点张扬,楼的两端向着荷塘伸出了两座飞檐翘角的楼台,楼台之间用走廊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外阳台楼上楼下都是厅堂样式,雕花的窗门显得十分精巧,向北推门出去就是朝着荷塘的亲水平台;南面则是一个庭院,有一泓池水有一座小石桥还有一座高大的假山石。

高庄的一半是荷塘,后花园的亭台廊庑厅堂都环水而建这荷塘有一湾池水伸到了“逸志”楼下,水上有小石桥,桥旁有假山洞,楼上的窗户半开着,颇有“小轩窗正梳妆”的意境过了小石桥有一座重檐的亭子,隔一条石板小桥是飞檐翘角大屋顶的“桐荫堂”面对荷塘。

,边上有几棵梧桐,厅外有茶座;在荷塘的北端,有一座简朴的亭桥,如果在春雨霏霏或者秋雨绵绵的日子里,站在桥上看着烟雨中的池塘微起涟漪,远山青黛衬托着竹窗逸志,若还能把酒临风吟诗颂文,则乐在其中矣离桐荫堂不远紧靠荷塘东侧的院墙,有一座两层的“临流草堂”,已辟成茶室;贴着院墙的还有长廊,有一段还是二层楼的,连着一座楼台,其楼下向着荷塘的墙上开了一个大大的园洞,不过没有落地不算是门。

在“临流草堂”和长廊之间的院墙上有一扇门,出得门去有一间临河而建供游人休憩的草棚,边上草木成蹊,水中飘着菱角浮萍,旁岸芦苇茅草水莲蕉在风中摇曳......原来康熙向往的柴桑、竹窗、草堂就在高墙院外,而院内的那些匾额所题,只是文人的一种标榜罢了。

荷塘西面园之一角,有个红楼梦研究机构“西溪红学陈列馆”,里面非常宁静雅致。据有人考证,红楼梦中大观园是以西溪为蓝图的。

10.河渚听曲:河渚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东北河渚街是西溪湿地民俗文化和传统特产的集中展示地“西溪小花篮”、“龙头雕刻”、“蓝印花布”、“西溪船拳”、“越剧”、“舞龙”及“西溪米酒”、“西溪糕团。

”、“西溪豆腐”、“西湖绸伞”等一大批体现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的传统项目在此落户可在茶馆品茗,在商铺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赈济扶贫、乐善好施的蒋氏三兄弟,在古戏台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制作。

其他部分景点1.秋雪庵:穿过密布的水网,茂盛的芦苇,不时惊飞数只水鸟,船在芦苇荡间穿行,边上出现一个孤岛,那便是秋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中心的水域的秋庵,四面环水,只有靠小船划桨才能进入因在孤岛之上,向东向南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一片白茫茫的意境。

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蒙钓船”的意境,题名“秋庵”秋庵以民国时期老照片为依据,结合周围的自然风貌和前人的文字记载和诗文意境,重新设计恢复秋庵是“秋八景”的核心景区,也是河渚胜地的静幽之境

2.深潭口:船过了长春桥,便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三棵上百年的大樟树分布在河岸两侧,枝繁叶茂,即为深潭口《南漳子》一书记载道:“深潭口,非舟不能渡;闻有龙潭,深不可测”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氛围,最适宜龙舟竞划。

因此,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竞划龙舟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兴于南宋,盛于明清;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流传至今,它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

如今的深潭口河两岸间隔着两三米就有一个青石板埠头,岸上有数十户民居,夹杂着座座石桥、数个葡萄藤架,江南水乡柔情依旧

3.清平山堂:杭州明代的刻书坊中,洪氏家族明代后裔洪楩的清平山堂有着重要的地位,所刻之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平山堂是洪楩刻书的堂名,原址位于杭州城内清平山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洪楩所刻书皆署清平山堂,所刻之书。

“既精且多”。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有《路史》《清平山堂话本》等。今在西溪重建,主要展示了杭州刻书历史的整体面貌和清平山堂刻书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互动项目还可以让你亲手感受刻书印书的乐趣。

4.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外围,天目山路与紫金港路的交叉口,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布展面积78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专业性博物馆,于

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通过典型湿地的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和图文展示等方式展现湿地之美,普及湿地知识,从而增强观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中国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湿地厅和西溪湿地厅四个主题展厅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湿地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人类与湿地的关系;中国湿地厅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也最有特色的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

注:1.湿地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6:30免费参观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放时间为8:30~16:30门票80元,60周岁半票高庄门票5元摇橹船线路详情:由着船工的性子从内河道进发,周家码头——梅竹山庄——西溪梅墅——西溪水阁——秋雪庵——周家码头,大约为。

1个小时左右,100元/小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