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的职权不包括)

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

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的职权不包括)

 

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 没有也不可能沿用中共九大之后产生的中央军委因此, 当时的中央军委只是一个名义, 并无具体的组织实体这是“文化大革命”长期混乱导致的结果, 反映了林彪事件造成的严重影响, 以及叶剑英等军队老干部与“四人帮”之间的矛盾斗争。

关于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情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语焉不详, 有关权威史书的记载也存在矛盾之处一种说法是:1973年8月30日,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批准了29日由中央军委提出的新军委组成人员名单, 军委成员共计63人, 其中保留原军委成员28人, 增补35人。

(1) 另一种说法是:1973年8月以后一直是延续中共九大之后组成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2) 亦即十届一中全会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那么,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后有没有产生新的中央军委?是否沿用了第九届中央军委?存不存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织实体?造成实际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共十大之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1973年8月28日, 中共十大闭幕8月29日上午, 叶剑英与军委办公会议部分成员召集参加中共十大的各大军区负责人开会, 酝酿协商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办法会议提出新的中央军委保留原中央军事委员会的28人, 再增补35人, 共计63人组成。

当日, 叶剑英等人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中共中央报告, 并附上拟增35人的名单和所任职务, 供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研究决定这一点, 《周恩来年谱》等的记载是准确的但是, 这个名单并没有在十届一中全会得到批准。

之后, 叶剑英等人再次进行了研究, 于9月6日以中央军委名义又一次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报送了《关于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请示》 (以下简称《请示》) 该报告提议新的中央军委由原中央军事委员会保留的28人, 加上新增的53人组成, 共计81人;军委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仍为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4人, 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照旧不变。

报告还提出:军委副主席、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是否还要增加, 请毛主席、党中央考虑决定”但是, 毛泽东和党中央对这个报告均没有批示, 组成新的中央军委的事并无下文也就是说, 这一时期没有产生一个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二、中共十大之后没有也不可能沿用过去的中央军委既然没有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是否可以沿用“旧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 从法理上讲, 不能沿用过去的中央军委新中国成立后, 1954年9月28日, 中央政治局决定, 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一个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 (1)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于是日正式设立。

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党的内部机关, 不公开对外行文因此, 1956年中共八大的《党章》没有对中央军委的组织办法作出明确规定“文革”爆发后, 过去的规定和做法被打破从1967年初开始, 中共中央军委走入公众视野, 或单独, 或与中共中央、国务院等机构联署, 公开对军内外发布文件、指示和命令。

有关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的职务也开始公开在报刊上出现虽然中央军委的组织公开了, 但“文革”期间和“文革”结束不久召开的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通过的《党章》都没有及时对中央军委的组织办法作出规定“文革”以后, 中央军委早已成为全国人民熟知和接受的机构, 其公开化也延续了下来。

1982年9月, 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作出规定:“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从此以后, 中央军事委员会便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一样, 随着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而有规律地一届一届正常更替了。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 关于中央军委的组成规定比过去更正式、更明确, 但究其实质与过去的组成办法是一致的1982年前, 尽管没有《党章》的明确规定, 但是根据中央军委的组织关系, 每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产生后也都要成立新一届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军事委员会, 是党的中央组织, 其组成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并隶属于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是任期制, 每次换届后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就停止工作了, 中央军委机构也应一并停止工作。

新的中央政治局不可能也不应该领导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产生的军事委员会正因为如此,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十届一中全会、十一届一中全会都是在产生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 中央主席、副主席之后, 随即考虑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但是,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 中央军委设立后的最初20年, 历经中共八大、九大、十大, 军委机构的组成受政治因素等影响, 还不够规范, 每一次的组成方式都不一样除中共九大后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及时组成之外, 中共八大和十大, 都是在新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产生后, 才由原中央军委酝酿提出新的中央军委组成方案报中央政治局批准, 以致不能马上决定新的中央军委的组成。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时, 中央军委组成的情况比较特殊其时, 中央军委刚成立两年, 人员和组织机构运行顺畅, 不必作大的变动, 只需部分的调整补充八大结束后, 10月11日、16日, 中央军委两次开会研究增加军委委员的问题, 具体方案经中共中央批准后, 中央军委于11月20日发出通知, 增补黄克诚等10人为军委委员。

(2) 这相当于在中共八大后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军委1973年8月中共十大之后, 中央军委召集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讨论新的军委组成名单, 连续两次上报都没有得到批准, 最终没有组成新的中央军委由原中央军委持续代行职能, 这在法理上说不通。

其次, 林彪事件导致中共第九届中央军委无法被继续沿用林彪事件后, 中央军事委员会严重地残缺不全军委中担负主要责任的副主席 (1) 和军委办事组的主要人员 (2) 或出了问题, 或被取消军委权力, 另有一批人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到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时, 本届中央军委49名委员中除5人已去世外, 另有16人或被定为叛徒、反革命, 或犯有严重错误而被打倒或接受审查其中, 除已宣布处理决定的外, 有些人并没有明确免去军委委员职务。

除去上述的21人, 还有一些人也被认为有问题, 虽然没有被点名打倒, 但在内部已被控制使用, 在军委中有名无实而林彪事件后临时成立的军委办公会议10人成员中, (3) 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张才千、王洪文5人一直没有被增补为军委委员。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第九届中央军委已难以沿用再次, 中共十大以后, 中央和军队实际上没有沿用过第九届中央军委“文革”时期, 中央军委委员除参加军委全体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外, 平时一般难以发挥具体作用中共十大之后, 于1975年召开过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1975年2月刚成立的中央军委常委会成员, 有各总部领导人, 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等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以及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各1位领导人, 共76人。

(4) 上述人员除了新产生的中央军委常委, 其余都是以军中担任的行政职务身份参加会议, 没有以中央军委委员名义参加会议的正常情况下,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都以军委委员为会议基本成员, 再扩大一批高级将领等人员参会, 组成扩大会议, 197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却没有以第九届中央军委为基础召开。

这再一次说明, 当时既没有沿用第九届中央军委, 也没有以1973年9月6日《请示》中81人军委委员名单为军委扩大会议的基本成员, 《请示》中的军委名单没有被批准生效

三、中共十大之后中央军委的运行方式如上所述, 中共十大之后没有产生新一届中央军委, 也不能沿用第九届中央军委, 然而, 这一时期仍时常有中央军委的指示、命令公开发布, 就是说中央军委并没有停止发挥作用那么, 中央军委是如何运行的呢?实际上, 这时的中央军委只是一个名义, 并没有具体的组织实体。

这种很不正常的情况并非突然出现的, 而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中央军委长期非正常运行的结果“文革”开始后, 中央军委受到造反派夺权的反复冲击, 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萧华等一批军队领导人陆续被打倒或“靠边站”。

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 毛泽东指示军委常委会停止工作, 由军委办事组代行军委常委会职责由此, 开始了中央军委非正常的工作局面中共九大以后, 在复杂的政治局面中组成了一届不寻常的军事委员会(5) 新成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不设立常务委员会, 军委办事组继续代行中央军委的职权。

“九一三”事件后, 这一届中央军委中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一批人出了问题为了保持中央军委的工作不间断,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定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并组织了由叶剑英、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等10人组成的军委办公会议代替军委办事组。

但是, 在10人中就有4人不是第九届中央军委委员, 后来增补的王洪文也不是军委委员可见, “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之中, 中央军委的组织构成和人员进退比较随意中共十大以后, 中央军委延续了非正常的工作状态。

这时期, 虽然一个形式上的军事委员会不存在了, 但各种场合下仍继续使用中央军委的名义中央军委处于虚位运行状态, (1) 处理军队日常工作的方式是继续用军委办公会议代行中央军委职权实际上, 这时的军委办公会议经过一两年之后也已经运行不畅, 很少开会。

(2) 1974年1月, 中共中央决定由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苏振华组成军委六人小组, 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同时规定, 六人小组对内对外不行文, 一律以中央军委名义开展工作(3) 军委六人小组组成后, 实际上取代了军委办公会议, 军委办公会议名存实亡。

成立军委六人小组之前, 中共中央于1973年12月22日发出通知, 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委员, 参加军委领导工作(4) 这使邓小平成为这时期唯一的军委委员1975年1月, 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成为这时期唯一的军委副主席。

1975年2月5日, 中共中央决定取消军委办公会议, 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叶剑英、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刘伯承、陈锡联、汪东兴、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粟裕等11人组成(5) 从此, 中央军委常委会回归本位处理军队工作了。

如果加以深入分析, 1975年2月成立的军委常务委员会并不符合组织程序, 因为它不是建立在某一个军事委员会基础上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军委常委会时, 说明取消1971年成立的军委办公会议, 却没有说明是针对哪一届军事委员会而成立常务委员会。

正是由于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沿用中共第九届中央军委又不合理, 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的恢复, 事实上是处于一种逻辑困境之中尽管如此, 成立军委常委会仍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因为这是自1968年3月军委常委会停止工作近7年后重新恢复组织、行使职权, 是在军委运行极不正常情况下一个重大的补救措施。

它使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当时特殊的状况下, 长期非正常运行之后又开始复归正常

四、中共十大之后没有产生中央军委的原因正常情况下, 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或全会后应及时成立新的军事委员会、军委常委会和军委办公会议, 或对原来的军委组织机构重新调整、确认等但是, 这些都没有成为事实, 其中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一) 林彪事件持续造成的影响阻碍了中央军委的产生林彪事件后, 根据中央的指示, 军队发起批林整风运动, 清查与林彪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由于“文革”中极“左”的政治斗争思想影响和江青一伙借清查之机插手军队工作, 加上林彪集团的问题时间长、牵连广, 本身比较复杂, 清查工作迟迟不能结束。

1973年1月, 军委办公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 提出中央军委1973年第一个任务就是继续深入批林整风, 着重是批林, 把上层建筑搞清楚, 把领导班子搞纯洁(1) 8月, 中共十大在匆促中召开, 尽管这时对林彪集团已经作出了组织结论, 但在军队中并没有解决林彪事件带来的组织问题, 军队高级干部的审查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江青一伙借清查与林彪集团相关联的人和事, 打一批、拉一批军队高级干部, 增强在军队的权势, 人为地使审查变得越来越复杂受江青集团的影响, 毛泽东等人也认为在军队总部机关和军区机关的高级将领中还没有查清与林彪事件的关系。

在中共十大上担任了党中央副主席的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一直被江青等人攻击为与林彪集团有关联几个大军区的领导人也被指责揭发林彪事件不深入, “捂盖子”这使毛泽东感到高级将领队伍的政治面貌还不甚清楚这是迟迟不能决定本届中央军委的因素之一。

不久, 毛泽东批评“军委不议军”, 并决定对任职时间较长的几个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 即影响巨大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974年, 各总部、军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批林运动, 深入清查与林彪事件相关联的人和事(二) 叶剑英等军队老干部与“四人帮”之间的矛盾斗争影响着本届中央军委的组成

1973年1月, 毛泽东指定王洪文参加军委办公会议,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王洪文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王洪文进入中央工作后, 就与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因共同的政治利益而站到一起, 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在中央逐渐形成。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 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也都进入中央政治局, 张春桥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四人帮”的势力在中央处于上升状态在政治上获得权力的同时, 江青一伙急切地想要攫取军权事实上, 早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他们就曾多方谋取军队指挥权, 但受到军队老干部顽强反对而屡屡受挫。

林彪事件后, 军队一时间出现权力真空, 江青集团乘机进入军委决策层, 并利用一切机会在军队中巩固和扩张势力中共十大以后两次报送中央军委名单的过程, 体现出以叶剑英为首的老干部和“四人帮”等“文革”造反派势力之间的较量在持续进行。

比较8月29日和9月6日叶剑英等以中央军委名义呈报的两份军委委员名单可见, 前者已经包括了一批“文革”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年轻中下级干部后者虽也增加了一些老干部, 但更多增加的是比较年轻的军队中下级干部, 其中还引人注目地出现了3名女干部。

这批年轻的军队干部大多是“文革”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 受到“四人帮”的青睐此外, 两份名单在中央军委实际起作用的领导班子组成意见上也存在明显区别前一份名单中没有提及对除军委委员之外的军委其他组织和人选的意见。

后一份名单则提出:中央军委主席为毛泽东, “军委副主席现有4位同志, 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现有10位同志;是否还要增加, 请毛主席、党中央考虑决定”简单的字面背后往往包含复杂的内涵后人不难看出, 讨论第二份名单时在军队领导班子人员变动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最后采取了稳妥办法, 即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把这一高度敏感问题上交毛泽东、党中央决定。

至于请示报告有军委副主席“现有”4位同志、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现有”10位同志的提法, 则明显含有新军委组成应充分考虑现状的提示之意可以说, 第二次提出的中央军委组成名单, 基本意见是保持原状当时, 军队中对老干部的使用还不够充分。

虽然在林彪事件后陆续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 但这批人在经历批判和流放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后, 囿于形势仍然受到造反派的掣肘,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在中央军委决策层, 与“四人帮”日益坐大相比, 老干部的力量反而有所削弱。

军委工作受此影响而难以顺利开展就当时政治态势来看, 如果改变军委副主席人选, 势必增加王洪文, 甚至还可能有张春桥, 从而挤掉长期“靠边站”、不参与实际工作的几位老帅如果组成军委常委会, 或改变军委办公会议人选, 除已有的王洪文、张春桥外或许还要增加“四人帮”属意的其他一些干部。

总之, 老干部与“四人帮”的斗争极为尖锐并一直在持续这一时期, 叶剑英反复向毛泽东推荐邓小平参加军委工作1973年底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工作后, 尤其是1975年领导军队整顿期间与“四人帮”多次发生正面交锋, 一度使老干部的力量占据上风, 但不久又因“四人帮”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而被再度打倒, 这些也都是斗争的具体反映。

(三) 多年来中央军委非正常运行的方式使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织变得可有可无“文革”开始后, 中央军委机构受到影响, 很快陷入非正常状态1966年9月, 原来代替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受到批判10月, 根据林彪指示, 由叶剑英、萧华、杨成武3人组成军委常务班子, 处理军队各项工作。

1967年3月增加谢富治、萧华、杨成武、粟裕为军委常委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军委常委会工作恢复正常“二月逆流”事件持续发酵, 造反派夺权造成的混乱日益影响到军委决策机构, 使中央军委的地位一步一步受到削弱1968年3月以后, 军委常委会停止工作。

之后多年, 一直是以军委办事机构行使军委职权到1973年8月底, 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内中央军委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1973年8月以后, 中央军委同样只用其名, 只不过走得更远, 连中央军委的实体也不存在了。

经过“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各种机构打破重建的极端混乱状态后, 人们对中央军委的非正常运行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此外, 不成立中央军委也是当时中央复杂的政治斗争局面下一种可以平抚各方、为各方可接受的办法尤其从军队老干部方面来说, 在“四人帮”得势、正处于膨胀的时候, 为阻止他们在军队获得更大的权力, 在军委组成上宁可消极处之, 甚至不组成一届军委, 使中央军委只保留一个名义, 继续使用军委办公会议之类替代机构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不失为一种与“四人帮”周旋的手段。

综上所述, 中共十大以后中央军事委员会缺失的状况是“文化大革命”政治动荡大背景下的结果, 它反映了“文革”后期中央军委组织的严重不正常状态, 反映了持续多年的“文革”对军队造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也反映了“四人帮”等“文革”激进派与军队老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日益激化, 还可以看出毛泽东晚年对军队领导结构更替困境的些许无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