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歌)
本文编辑:南京师范大学 胡玥手阅原创:紅色歷程 唐杨点击播放:歌词我老挝人民热爱祖国自古相传,齐心协力,团
本文编辑:南京师范大学 马丽手阅原创:紅色歷程 唐杨
点击播放:
蒙古国国歌National anthem of Mongolia的旋律创作于1950年,由蒙古国作曲家贝利金·达姆丁苏伦和卢沃桑坚特斯·穆日约吉合作完成乐曲启用于1961年,此后三次填词成为国歌蒙古国国歌的歌词在20世纪曾有三次改动。
1924年至1950年国歌为《蒙古国际歌》,是《国际歌》的改编版本1950年至1962年采用第二版歌词,由森丁·达姆丁苏仁填词1961至1991年为第三版199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实行民主改革,改名蒙古国,重新采用1950年最初创作时的版本,但删除了第二段有关歌颂蒙古人民革命党领袖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以及苏联领袖列宁和斯大林的歌词。
现行的国歌版本在2006年7月6日颁布,歌词由蒙古国会(大呼拉尔The State Hural)修订,以纪念成吉思汗创立歌曲4/4节拍,旋律庄严稳重,简单又流畅,是一首结合蒙古国和欧洲音乐风格的国歌蒙古国国歌的变迁正反映了蒙古国的历史沿革。
1大蒙古国时期在蒙古人崛起之前,蒙古大地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被蒙古贵族拥戴为大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建立元朝也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
此后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代大汗,直到1260年忽必烈即位于汉地为止,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蒙元史上被称为大蒙古国时期狭义的元朝概念,专指从忽必烈即位到1368年元亡为止的历史;而广义的元朝概念,也包括了大蒙古国这一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蒙古贵族四出征伐,所向披靡,建立了横跨欧亚,亘古未有的庞大帝国大蒙古国半个世纪的统治,对蒙元历史、漠北草原历史、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元王朝千户百户等制度的实施开始了草原氏族制瓦解、不同部族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假如大蒙古国在征服中原后很快将统治重心南移,假如漠北草原没有保持五十余年的帝国核心地位,那么草原上部族融合的趋势就可能中止甚至逆转,蒙古就可能成为漠北历史上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统治民族
大蒙古国统治的意义,在于蒙古贵族在这段时间里不仅继续巩固、强化了千户百户等新的制度体系,而且充分利用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资源为漠北草原服务,使这一荒远的亚洲腹地进入一个超正常繁荣的黄金时期波斯史家志费尼说:"蒙古人的境遇已从赤贫如洗变成丰衣足食"。
这种持续稳定而繁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蒙古族消化草原各部族的进程即使到忽必烈定都汉地以后,由于草原本位政策的残存影响,元朝统治者对漠北依然予以超常的重视终元一代,漠北一直由中央牢牢控制,与前代王朝(如唐、辽等)治下羁縻约束、叛服不常的情况截然不同。
在这样一种平稳形势下,漠北的社会结构沿着成吉思汗开创的道路,渐渐发生着改变元朝虽然在十四世纪下半叶灭亡,但漠北已经不会再像匈奴、突厥汗国崩溃后那样出现新的统治民族了1368年元朝灭亡后,蒙古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分裂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亦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喀尔喀蒙古;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额鲁特)蒙古,明朝称瓦剌。
鞑靼和瓦剌是明朝时期威胁中原的两大主力2明清时期明朝自建国初始,就把对蒙古的战争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朱元璋、朱棣的努力,包括设置军事重镇和修建明长城,朱棣发动了五次亲征,把蒙古势力赶到了大漠边上,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蒙古对其北方边境的威胁。
明朝中期以后,蒙古的不同部属先后对明朝的西北边境发动了持续的入侵和袭扰,并在嘉靖年间达到了最高潮1449年(正统十四年),瓦剌部落的也先大举进犯边境,明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鞑靼人大举进攻明朝,兵临北京安定门下,史称“庚戌之变”,此后明朝和蒙古各部落之间时战时和到了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政府迫于对己不利的严峻形势,与漠南蒙古右翼达成了颇具历史意义的“隆庆和议”,漠南蒙古右翼对明朝俯首称臣,双方之间开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贸易。
1624年,蒙古科尔沁部首先成为后金的藩属1636年,皇太极征服了察哈尔部并改国号为清而后清朝降服了蒙古各部落,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内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等由俄罗斯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
1733年,漠北蒙古(今蒙古国)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为省级行政区,也就是外蒙古1761年,置库伦办事大臣、置科布多参赞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各路蒙古兵3 民国时期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
清帝退位后,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勉强保住了在法律意义上对外蒙古的主权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中国政府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
1921年蒙古人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同年7月建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
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1949年10月16日中蒙建交60年代中后期受中苏关系恶化影响,两国关系经历曲折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双方签署《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4年,双边发表联合宣言,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这个时间节点,蒙古国总统来华访问是对中国的支持一、歌词我们神圣的革命之乡,是全蒙古人祖传炉床,没有敌人能叫我们屈膝投降,我们的…
-
成瑞龙(成瑞龙生辰八字)
生活需要经验,更需要智慧
- 手表定律(手表定律什么意思)
- 新教师法(新教师法2023年实施关于职称最新)
- 新教师法(新教师法2023年实施关于职称最新)
- SWOT分析案例(swot分析案例范文ppt)
- 刖刑(刖刑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