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苏州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在哪个校区)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本篇目录01 院长寄语02 学院简介03 专业介绍04 学院博士、硕士点05

苏州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在哪个校区)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本篇目录01 院长寄语02 学院简介03 专业介绍04 学院博士、硕士点05 教学科研平台06 学生奖励政策07 国际合作高校、机构08 学生获奖情况09 实践基地

10 校企合作11 学院风采12 走进王健法学院院长寄语01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亲爱的同学们: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家国情怀,近现代历史上,法界才俊汇集于斯,或执鞭任教哺育莘莘学子,或笔耕不辍终成法学名宿,或亲身庭案维护公平正义。

现在,我们秉承“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对照“双一流”和“卓越法律人才”专业培养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探索改进教学形式、方法与课程设置,整合资源,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和环境学院一定是有志于投身法律事业的同学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起航地,欢迎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学院简介02学院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东吴大学法科1915年9月,时在东吴大学任教政治学并兼任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美籍律师查尔斯·兰金,以东吴大学为本,于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使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

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易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法学院随之并入华东政法学院;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苏州大学,同时恢复法学教育,设法律系;1986年扩建为法学院2000年,原东吴大学法学院校友王健先生慷慨捐资支持法学院建设,苏州大学法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69名,包括教授24名,副教授28名,讲师17名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2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绝大部分具有海内外名校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有机搭配的学术梯队。

教师热爱教学事业、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优良,以研促教、关注前沿,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行政管理与图书资料等教辅人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为教学科研事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积极为法治国家建设献计献策学院教师近三年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董必武青年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包括3项重大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

在CL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在中国法学权威类刊物《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发表论文3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在国内法学院中科研能力靠前学院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教室设备一流,并设有中式、西式模拟法庭、国际学术会议厅等,同时为全体教师配备独立的研究室。

图书馆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藏书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600多种,可检索的电子图书30多万种,并在收藏、保留港台地区法学期刊、图书方面具有特色

自1982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法律人才2069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95人,在职硕士研究生3020人,本科生4644人,自考和成教生9593人广大毕业生以公平公正的理念,服务人民的态度,尊重法律的精神,践行法治使命,守护法律规则,成为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有200余名毕业生担任了基层法院副院长以上的职务,近140名毕业生担任了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以上的职务,90余名毕业生成为主任律师此外,在高校工作的法学院毕业生中还有50余人晋升了教授职称。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们深知,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先贤们所创造的成就与辉煌相比,眼下法学院所取得的成绩还微不足道目前,全院教师在重温东吴法学精神的同时,力求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加精益求精,以踵继前人的事业。

或许我们能够告慰东吴校友及学界同仁的只能是:我们已经努力过,我们还在努力中!

本科教学介绍专业介绍03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也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知识产权专业承担了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法学学科建设获评B+,并被评为江苏省序列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宪法学入门”、“法律文书与写作”入选江苏省首批“金课”【法学】专业学制:4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学科优势/专业排名: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法学学科建设获评B+,并被评为江苏省序列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含合同法)、婚姻法与继承法、商法、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总论、经济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双语)、国际公法学(双语)、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法律职业伦理等。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政法机关,并进入律师事务所、银行、各类企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来,本专业在继承和发展东吴法学倡导的“良以法律教育之目的,不再培植专为个人求功利之普通人才,当为国家社会培植知行合一、品学兼优之法律人才”理念基础上,通过构建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深度融合机制,建立面向司法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多方协同的“法学理论+法律实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面向司法实务培养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的有效路径。

本专业的“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宪法学入门”、“法律文书与写作”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金课”自2016年以来,本专业学生进行的公益性诉讼,连续三年入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年度十大司法案例,并有1个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收录,获得各级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人民日报、CCTV、央广网、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主流媒体20余次正面报道。

【知识产权】专业学制:4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学科优势/专业排名:长三角作为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是极其旺盛的学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为了服务科技进步,学校自2010年起开始培养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自2012年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5年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研究院。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院培养了超过80名硕士研究生,300名本科生2018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教育厅共同支持苏州大学建设省级知识产权研究院2019年,本研究院被国家版权局认定为“国际版权人才培训基地”。

2021年,本专业承担了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管理及运用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知识产权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含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刑法总论、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等。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事务管理工作等人才培养特色:2020年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成功立项苏州大学首批线上微专业目前,本专业在学校的统筹协调下,正在进行面向科技专利、商标和版权保护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改革与探索,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了解现代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以及体育娱乐产业发展动态,又掌握专利、商标、版权申请和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解决学习法律的人才不懂科技和产业逻辑,懂科技和产业逻辑的人才不了解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问题。

国内外知名法学教授在本院讲座的精彩瞬间学院博士、硕士点04学院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教育体系完备本科设有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属首批全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2005年)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2010年)学位授予权以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同时,王健法学院也是我国较早开展法律硕士教育(2000年)的单位,招收培养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攻读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法学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法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法学江苏省序列重点学科和优势建设学科:法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家精品课程:法理学省级优秀课程群:法学理论教学科研平台

05学院拥有“公法研究中心”和“国际能源法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研究基地,其中“公法研究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研究所合作建有“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建有苏州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是苏南乃至江苏地区的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心。

学院还建有多个校级和学院研究所(中心)2014年创刊的《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学生奖励政策06除苏州大学的各项校级奖励政策以外,学院每年提供 “王嘉廉奖学金”用于中短期出国(境)交流和学科竞赛资助,另有每年“春天里”、“固本培研”学术科研奖学金,并接受律所、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各类专项捐资助学金近25万,用于各类专业学习类竞赛开展和生活困难学生资助。

学院还从各类经费中筹措设立学生学科竞赛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总额上不封顶学院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前往意大利米兰大学进行为时一学期的交换学习,学分互认,提供学费、路费最高全免的各层次奖励资助。

小城公益诉讼与普法活动合作高校、机构07学院先后与美国圣约翰大学、美国福德汉姆大学、美国康州大学、英国班戈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捷克马萨里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澳洲邦德大学、日本静冈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协议双方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形式,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中外高校间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生获奖情况08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全国三等奖

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0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青年中国行前20强团队2021年第六届江苏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特等奖,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团体二等奖

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级一等奖2021年第十五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大陆地区二等奖、辩方最佳书状第二名2021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全国三等奖,英文模拟法庭比赛全国二等奖

学生学科竞赛及获奖证书实践基地09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仲裁委、苏州各区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苏州律师协会、常熟律师协会,苏州漫修律师事务所、江苏立泰、江苏坤象、江苏剑桥颐华等律师事务所。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共建“模拟审判”课程举行结课仪式校企合作10近年来,学院与苏州市和苏州各区县法院合作,开设案例研讨教学课程;与知名律所合作,进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2.0版实施方案的改革探索,开设公益诉讼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学院设有“王嘉廉奖学金”用于学生中短期出国交流和学科竞赛资助,多家校友律所常年资助学生开展学术科研和学科类实践活动。

学院风采11

最高法周强院长来院调研 2017年“金法槌杯”华东十二校模拟法庭大赛

法学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九届中国大陆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走近王健法学院12所在校区:天赐庄校区咨询电话:朱老师 0512-65228786   吴老师 0512-65221269 曹老师 0512-65228860

学院网站:http://law.suda.edu.cn/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法学院

及时 准确 用心在苏大相遇与苏大一起前行续写无悔青春路

●“院”为你来|有“教”无类,涵“育”英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欢迎你!●青春赛道 奋力奔跑——致2022年全国高考考生的一封信●“院”为你来|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你!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编辑/贾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