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扎迪(古尔扎迪性格)
《东方学刊》2021年冬季刊“政治”栏目文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哈梅内伊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SS038)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摘要】完人是伊朗人的理想人格追求,也是伊朗传统政治文化早熟的集中体现在琐罗亚斯德教的神话体系中,完人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在伊朗史诗《王书》中,完人是人类始祖伽尤马尔特、勇士鲁斯塔姆等;在伊斯兰教传入并实现波斯化后,完人被赋予神秘主义之内涵,苏非神秘主义兴起后,神秘主义大师伊本·阿拉比首次将完人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16 世纪初进入萨法维时代,宗教与政治高度融合,完人思想开始与什叶派伊玛目、政治领袖相结合,众多学者也围绕此展开宗教与哲学上的论证,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斯法罕学派的知名学者毛拉·萨德拉,他将完人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并影响后世。
【关键词】完人;伊朗神话;《王书》;苏非神秘主义;毛拉·萨德拉完人思想纵贯东西方世界,几大文明圈皆有各自的完人传统与形象,波斯文明圈也不例外千百年来,完人思想在伊朗神话、宗教、史诗、文学中皆有笔墨浓厚的描写,并且完人思想还进一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伊朗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强的塑造作用。
中外学界在谈及伊朗完人思想时,一般仅从苏非神秘主义方面说起,且大多只关注苏非宗师伊本·阿拉比(Ibn al-Arābī)的完人思想,然而完人思想在伊朗政治文化中的出现绝非一时一地某一人的伟大创造,而是在历史上经过漫长滋生、孕育而逐渐形成的。
本文结合伊朗远古神话、宗教经典和史诗作品中的相关材料,以探索完人思想在伊朗文化中的发展脉络,揭示完人思想如何成为伊朗人的理想人格追求伊朗完人思想的古老传统伊朗神话中完人形象的记述存在于伊朗最古老的文献、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和伊朗史诗《王书》(又译作《列王纪》)中。
《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充分反映了伊朗先祖的“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以及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1】《王书》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用三十余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
两部著作虽然间隔千年,但其中的一些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以及凸显的含义却是相通的,两者不仅有相同的完人形象凯尤马尔斯(Keyumarth),还有各自塑造的完人形象琐罗亚斯德教是前伊斯兰时期古波斯历代王朝的主要宗教信仰,在萨珊王朝(公元 224—
651 年)时期达至鼎盛,成为波斯人共奉的国教在长达 1500 余年的历史发展中,该教的神话故事在中亚与西亚一带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其创始人是伊朗第一先知琐罗亚斯德他既不是超现实的神话人物,也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凡夫俗子,他所宣扬的基本教义“善恶二元论”对波斯文明的形成,及伊朗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铸造,发挥了独一无二的基础性作用。
《阿维斯塔》中写道:“在伟大、优越和完美方面,反对妖魔的琐罗亚斯德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前者是法拉赫·卡尔特河、是一泻千里的江河、是参天巨树,后者是涓涓细流、小溪和细弱的草木”【2】“完美的”宗教必有完人存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完人便是阿胡拉·马兹达,他既是善的代表,又是完美的存在。
阿胡拉·马兹达在《阿维斯塔》中有两种完美的代表形象存在,即霍尔达德(Khordad)和凯尤马尔斯霍尔达德的词义为“完美、优秀”,他是伊朗神话中的第五位大天神(阿姆沙斯潘丹),在天国代表阿胡拉·马兹达的完美无瑕,在尘世负责保护水源安全。
琐罗亚斯德在宣教时说:“愿你的智慧,以及你至诚的两位助手(霍尔达德和阿莫尔达德)的安乐,将最优良的品德赐予追随我的宗教,选择真诚、善良道路之人”【3】凯尤马尔斯又名伽尤马尔特(Gayomart)、伽尤克马尔特(Kayokmart),其含义为“有生命的非永生者”,由人间第一对男女——马什亚(Mashya,伊朗神话中的“亚当”)和马什亚娜(Mashyana,伊朗神话中的“夏娃”)的精液演化而成。
他是伊朗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是始初第一位非永生者,是“聆听阿胡拉·马兹达教诲的第一个人,是雅利安人的始祖”【4】,是传说中伊朗第一个王朝丕什达德王朝(Pishdadyan)的国君琐罗亚斯德创教的目的是通过抑恶扬善的长期斗争,实现拯救世人的终极目标,为此他提出人类应该践行“三善”原则。
所谓“三善”,指善思、善言、善行他在《伽萨》【5】中教诲世人要践行“三善”,并言辞坚定地说道:“将自己无与伦比的善思、善言和善行,以及对正教的服从和力量,全部奉献给马兹达的天宫”【6】根据琐罗亚斯德的说法,凡是严格践行“三善”原则的信徒,死后其灵魂将进入光辉灿烂的天国;反之则会落得可悲的下场。
因此,“三善”原则不仅是宗教信条,也是信徒达至完美的道德规范【7】以“三善”原则为基础的琐罗亚斯德教完人观,通过宗教的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优良的传统,至今伊朗人在日常生活中仍普遍以“三善”为接人待物之道,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以琐罗亚斯德教作为伊朗主流宗教的时代,其以“三善”原则为基础的完人观对伊朗人的理想人格追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人一直以“正义”的一方自居,视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为“撒旦”,这正是琐罗亚斯德教完人观的集中展现。
在伊斯兰教成为伊朗的主流宗教后,琐罗亚斯德教的完人观在舒毕思潮【8】的影响下反而持续产生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结晶当数菲尔多西的《王书》《王书》上承伊朗神话,其内容纵贯开天辟地到阿拉伯人灭亡波斯帝国,其时间跨度在4600 年以上。
全书分三大部分,即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其中塑造的完人形象主要是凯尤马尔斯、法里东和鲁斯塔姆《王书》故事的开端便是神话传说中波斯的第一个国王凯尤马尔斯,他“统治世界整整三十年头,像太阳一样光辉照耀宇宙。
他从皇家宝座上放射光芒,光芒泻地如同十五的月亮”【9】此处的凯尤马尔斯正是琐罗亚斯德教中阿胡拉·马兹达在尘世的完人形象,他打败恶魔阿赫里曼,治下的王国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另一位完人形象是法里东,《王书》中讲他的降生是“顺天承运”,像是“泽及大地的辽阔苍穹”,他“光明磊落行事如光灿的太阳”。
【10】他为父报仇,打败行恶政的蛇王佐哈克,从世上廓清一切恶行,并彻底从世上清除了心术不正的坏人可以看出,完人在法里东身上最主要的特质依然是善,其次是仁义《王书》就对此有相关描述:“法里东并不是天降的神明仙人,也不是超凡入圣的玉体金身。
他恭行仁政才博得良好名声,你行仁义你也就是法里东”【11】法里东有三个儿子他的三个儿子向也门国王求亲时,法里东交代他们:“言谈应酬宜沉稳慎重,听国王讲话应聚精会神,回话要有礼有节亲切和蔼,举止风度应大方沉稳,遇事先加思考处处加意留心,要正派自然还要谦恭谨慎。
交往中若想对答如流谈吐不凡,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财产”【12】父亲对儿子的告诫也可被视为完人的标准,最终法里东的三个儿子也顺利地迎娶三位公主回到波斯《王书》中的第三位完人形象是勇士鲁斯塔姆鲁斯塔姆是伊朗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他英雄业绩的历史背景是伊朗与其敌国图兰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在战争中他是保家卫国的主将,是伊朗的第一位勇士,一生充满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鲁斯塔姆这一形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忠诚和勇敢:忠诚是他生命的灵魂,尤其是他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忠贞不二;勇敢则是他忠于国家高尚情操的体现,面对任何敌人,他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鲁斯塔姆还具有伊朗人所特有的自尊和高傲当伊朗王子埃斯凡迪亚尔奉其父亲之命去谴责鲁斯塔姆对国王不尊敬,并提出在保证他的安全和地位的条件下,把他绑缚到宫廷去赔礼致歉时,他断然拒绝,他不能接受这种无端的侮辱菲尔多西通过赋予鲁斯塔姆这些特质,不仅将其塑造为一位高大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而且将其塑造成一位典型的伊朗完人的形象。
至今鲁斯塔姆仍然活在伊朗人民心中:每逢战争,战士必在战前诵读关于鲁斯塔姆战斗的诗句,以壮军心;在各种大小集会上,也常常诵读《王书》,以兴宴会;几乎每家都有一本《王书》,鲁斯塔姆也常被人们用来当作名字总之,《王书》不仅是伟大的民族史诗,也是塑造伊朗完人的王书;鲁斯塔姆的形象借助《王书》的普及而成为一种高度人格化的完美化身,滋润着伊朗人的心灵家园。
《王书》之后历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寓言作品在创作旨趣上沿袭《王书》,实际也是寓理于文、鞭策隽永、劝人为善、促人完美的文学作品如被誉为“波斯孔子”的萨迪在其《蔷薇园》中所闪烁的人道主义思想;贾米在《春园》中对帝王英雄的劝诫,对慷慨美德的赞誉;等等。
完人的特质在成书于 12 世纪中叶的由内扎米·阿鲁兹依·撒马尔罕迪 【13】所著的政论著作《四类英才》中也有细致的论述该书描述了文人墨客的生平轶事和早期伊斯兰文化的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作者赞美古尔王朝国王法赫尔丁·玛斯乌德的次子阿卜尔·哈桑·阿里具有完美的品性,这些特质即“正确的见解,敏锐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和英明的远见”。
【14】实际上,作者也是从侧面提出了完人的特质,只有具备这些特质,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克成书于 11 世纪由昂苏尔·玛阿里【15】撰写的《卡布斯教诲录》也是一部使人受益的道德劝诫作品作者从宗教信仰、技艺学习、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论述成为完人所需具备的诸多基础条件。
其目的是“不仅能在时代的压迫面前坚强不屈,并且能不断地增长才智,以便在两个世界【16】中争得荣誉”【17】综上所述,伊朗远古神话和宗教经典中的完人原型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的盛行和《王书》的普及,再加上后世众多的波斯文学创作的强化和渲染,逐渐凝聚了越来越丰富的完人品格,构成了一代代伊朗人追求勇敢、诚实和智慧的精神家园,为伊朗民族性格和人格理想打上底色。
苏非神秘主义的完人:走向哲学化“完人思想”(al-insan al-kamil)是伊斯兰苏非主义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的完人主要是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尊称,即完人是真主以完美之人的形象所创造的人之代理清代中国回族学者刘智在《天方性理》中称之为“人极”,即“人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
【18】完人是反映真主一切美德的缩影,具有真主的一切德行和本质真主不仅在万物中显现,也在人中显现,人是真主以自身的形象所显现的,是真主在宇宙中的代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现真主之道的,只有先知穆罕默德才能体现,且穆罕默德居于众先知之首,因此被视为完人。
《四类英才》中就讲到先知特质有三:“一是不学而知;二是无需实例对比即能通晓过去与未来;三是具有强大的潜能他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一个事物的形态,这就是非凡的天性”【19】这些特质相对于普通人来讲,无疑是超凡脱俗的完人特质。
殉道者曼苏尔·哈拉智(Mansur al-Hallaj)在其遗著《塔瓦辛书》中首次涉及了完人思想,他认为阿丹是真主的镜子,真主从中看到自我的完美和永恒,【20】但是他的作品中并没有“完人”这一字眼之后,完人思想经过穆斯林学者的不断建构,最终由苏非宗师伊本·阿拉比正式作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引入苏非主义中。
此后,完人思想又经过众多什叶派哲学家的理论建构与阐释,并通过什叶派的国教化进一步塑造了伊朗人的理想人格照明学派创始者舍啥布·阿丁·苏赫拉瓦迪(Shihab al-Din Suhrawardi)上承伊朗神话,借
鉴《王书》中的英雄故事,将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置于神秘主义思想框架内,开始初步展现完人思想菲尔多西强调波斯神话的史诗和历史方面,而苏赫拉瓦迪则专注于其神秘及深奥内涵他在著作《红色智慧》(Aql-e Sorkh)中讲一只名为思摩夫(Simurgh)的鸟遇到了一位满脸通红的男人,这个人是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男人,他是人类的原型,因为他代表了在创造之前就处于完美状态的完人。
苏赫拉瓦迪接着采用琐罗亚斯德教卡夫山(Qaf)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及扎尔、鲁斯塔姆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来建构其思想框架思摩夫住在卡夫山的顶峰格里芬(Griffon)上格里芬不仅象征着神圣本质,而且还是伊朗神话中鹰头狮身带有翅膀的神兽,寓意力量和尊贵,是杜绝邪恶和妖术之害的保护神。
生在卡夫山下的扎尔出生时长满白发,代表智慧和纯洁思摩夫将扎尔带到山顶并将其养育成人,最终生出鲁斯塔姆鲁斯塔姆通常被视为史诗般的波斯灵魂,他是一个最终克服了自我的人苏赫拉瓦迪认为思摩夫即是完人的象征,其智慧远在尘世之上,并被光照所接受。
【21】这只在伊朗和伊斯兰世界东部广为流传的“百鸟朝凤”传说中的神鸟正是苏非信徒追求完美、渴慕真主美名的艺术化表达之后,伊本·阿拉比延续这种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将完人理念确立为苏非神秘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al-Insan al-Kamil”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伊本·阿拉比的著作《智慧珍宝》中的开篇章节该章节是伊本·阿拉比为阿丹而作,后来成为他关于完人思想的经典论述伊本·阿拉比以《古兰经》中的言论“当我把他塑成,而且把我的精神吹入他的时候,你们应当对他俯伏叩头(15:29)”为依据,认为真主向阿丹吹入其精神以来,精神从一个先知传向下一个先知,最终传入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并终于作为完人而肉体化。
完人就是处在现实的两个极端中间的“地峡”【22】他既是天又是地,是相对于大宇宙的小宇宙的人,将天地融于一身,获得存在单一性,完人因此也是宇宙的第一理性伊本·阿拉比还说:“第一理性的属性会体现在每位终极人物身上。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位人物,根据神的完美精神管理现世,使‘穆罕默德实在’的属性得以体现”【23】对阿拉比来讲,伊斯兰教其实就是通过完人所获得的体验与真理,完人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担当先知和使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他认为完人是一种人类的典范,普通人是难以企及的。
因此,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就说:“穆罕默德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是这个人类物种中最完美的存在物为此,秩序从他开始,并与他一起印证当阿丹介于水和泥土之间时,他是先知,且他的基本结构是先知的封印”【24】阿拉比的完人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显化,是宇宙和人类中最完美但普通人又难以企及的化身。
伊本·阿拉比的完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著书立说,将完人思想进行阐发伊斯兰灵知学家奈赛菲(Nasafe)受伊本·阿拉比完人思想的影响,认为完人是践行并完成沙利亚、塔里格和哈维格的人,也就是说,完人是完成了教乘、道乘和真乘的人。
他还认为完人是在“完美的语言、完美的行为、完美的性格和完美的认识”【25】四个方面达到完美的人苏非学者阿卜杜勒·卡里姆·阿勒吉利(Abd al-Karim al-Jili)是系统化伊本·阿拉比思想学说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最重要的著作是《普遍的人》(Universal Man)。
该著作是对伊本·阿拉比完人思想的阐释他更明确地将完人定义为先知穆罕默德,并将完人思想真正地提升至苏非形而上学的高度在他看来,其他完人仅仅是穆罕默德现实的表征,而完人的完美仅是对真主完美的反映【26】13 世纪中叶蒙古人对西亚统治的最重要影响之一就是造成苏非道团在伊斯兰世界遍地开花。
完人思想又随着苏非教团的地方化和民间化而逐渐获得支配地位教团领袖为增强自身的权威性与神秘性,以吸引更多的信徒加入,开始将自己塑造成完人式的领袖形象中亚库布拉维亚(Kubrawiyya)教团的领袖、神秘主义思想家和学者阿齐兹·阿丁·纳萨菲(Aziz al-Din Nasafi)的著作《完人书》(Kitab al-insan al-kamil)便是这样的例子。
在波斯和中亚地区,“伊斯兰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苏非信仰”【27】苏非信徒追随苏非长老,逐渐形成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苏非教团,完人思想也在信徒中间逐渐扎根世俗统治者也逐渐身披宗教领袖外衣,开始有了完人色彩菲尔多西在《王书》中曾说道:“须知王者事业与先知之道,是嵌于戒指上的两颗宝石。
”13世纪伟大的波斯哲学家、什叶派思想先驱纳西尔丁·图西(Nasīr al-Dīn al-Tusī)将独一无二的“完美的哲学家”(Hukama),即理想的统治者和先知置于社会的最高等级;次高等级是语言大师(Zu al-lisan),以使普通百姓和下层人士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
【28】伊斯兰哲学与教义学家密斯姆·巴赫兰尼(Mism Bahrani)首先提出伊玛目阿里是完人的概念,他将关于阿里的教义置于苏非的思想框架中进行阐释,赋予阿里以苏非神秘主义色彩萨法维时代的完人:进一步人格化。
萨法维教团成立初期便与苏非主义交织在一起,完人思想在教团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团领袖不仅皆被其追随者视为“完美的向导”(Murshid-e kamil),而且被视为过去为先知家族事业而战的英雄人物的转世如教团领袖曾被视为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因为“大众对阿布·穆斯林的崇拜和神圣精神的灌输与真主合一的观点,似乎与救世主的倾向相纠缠”。
【29】萨法维王朝建立后,国王继承教团的完人理念,将此理念结合自己的政治领袖身份,以树立一位无可挑剔的统治者如伊斯玛仪一世即被视为完人,伊斯玛仪一世所具有的象征性和超凡魅力的角色促使奇兹尔巴什中的许多部落向他无条件地效忠,并且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的极大成就,为他在突厥部落前展示了一种救世主的姿态;而作为“完人的沙赫”。
【30】反过来又在国家体系中体现了神秘主义式的强大影响力阿巴斯大帝也借助完人思想,力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无懈可击的推动者”【31】完人思想因统治者的加持,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吸引了众多什叶派乌莱玛的关注。
其中真正对完人思想进行理论建构,合什叶派伊玛目与完人为一体,以及将其进一步人格化的是伊斯法罕学派的伟大哲学家毛拉·萨德拉(Mulla Sadra)【32】对萨德拉来讲,普通人类物种的存在必然需要更高级的物种,即先知和伊玛目等完人的存在,因为更高级的存在是低级存在的目的。
正如什叶派圣训所说:“即使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也必须有一个是伊玛目”【33】这种观点使得完人有了向下延伸的可能性,即完人的逐渐人格化因此,萨德拉将完人定义为“对所有神圣与本体层次的智慧和普遍灵魂的一种理解性的表达”。
【34】他认为完人是一种普遍性的创造,因为其将神圣实相和宇宙中的一切都聚集在本体内部萨德拉认为完人的修炼经历了与真主结合的四次旅程,这可以视为其完人思想最重要的特质,即“与神同在”【35】第一次旅程从世界到真主,旅行者从多重性和欺骗性的现象论转向统一性和对现实本质的认识,通过揭露旅行者与其精神实相之间黑暗与光明的面纱,达到与真主同在的状态。
第二次旅程是与真主同在的旅程,在这一阶段旅行者已经成为圣徒,他的存在已成为真实存在,他从本质之站开始这一阶段的旅程,接连进入完美之处,直到他沉思所有的神圣完美第三次旅程是从真主到世界,对于神秘主义者来说,这是回归清醒并实现这个世界上道德代理的职责。
第四次旅程是世界与真主的最后旅程,在这一阶段揭示了什叶派十二位伊玛目对旅行者的思想状态的重要性,旅行者认识到一切皆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反映的是真主的本体论及统一性最终,旅行者在完成四次旅程之后成为了完人,完人将“超验知识、有效的思想和行动及为乌玛服务的可能性融合,回归到更大的乌玛”。
【36】萨德拉因此暗示完人的使命是指导信徒和领导社团他将先知视为“公众指导者”(al-shawahid al-rububiyya),通过将先知的智慧与启示“下降”到想象和感官知觉的水平,以便传达给信徒按照萨德拉的观点,完人并非遥不可及,人皆有成为完人的潜质,若要发掘该潜质,则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精神升华。
首先,完善理智能力萨德拉认为理智的完美是人类灵魂最高的成就,理智是完人形成的间接因素之一他将人类理智的完美取决于其与代理理智的关系,代理理智也被他称为“最高级的笔”(al-qalam al-aʿlā)和“拥有超强力量的老师”(al-muʿallim al-shadīd al-quwā)。
【37】理智能力经过四个层级达至完善第一个层级是潜在理智(al-aql bi al-quwwab)在这一层次中潜在理智伴随灵魂始终,就像灵魂本身一样,它是贫乏的,没有明显的和可思辨的事物这种灵魂的存在状态是肉体世界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进入形而上学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级是普遍理智(al-aql bi al-malakah)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可理解事物的概念而达到第三个层级是真实理智(al-aql bi al-fi’ l)当这些可理解的东西为灵魂而被创造时,人类就会产生反思和对可理解的东西进行思索的渴望,这反过来又会使人类自觉地反思,利用先前所知来获得新的理解。
第四个层级是后天理智(al-aql bi al-mustafad)该层次的理智与实际的理智完全相同,所有的思辨知识皆与其同在其次,加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也通过四个层次达到完善:第一个层次是遵守神圣法律和宗教戒律,如祈祷、斋戒、布施、照顾亲朋、净化容貌等;第二个层次是从不道德中净化心灵;第三个层次是用神圣的形式和美德装饰灵魂;第四个层次是将灵魂完全归于真主,同时细致地观察真主及其王国。
最后,提升知识能力萨德拉曾撰写了一篇有关知识塑造人之灵魂的文章《知识的优越性》(Kitāb al-faḍl al-ʿilm),主要探讨了关于人类灵魂最初不完美的神学叙述,以及其对知识的追求以完善自身、超越不完美和低级的肉体层次。
书中,萨德拉认为知识有着不同的层次,因此人也就有了不同的层次他说道:“知识是指拥有知识的人经过大量的思考、思辨、沉思和理解之后,在他们的灵魂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强弱有所不同,其完美和不完美取决于灵魂的纯洁程度。
”【38】该论述表明完人的标准是其知识水平,知识水平越高,灵魂就更为纯洁,也就越接近完人这样,人的灵魂在此三方面进行精神升华,并借助四次旅程可达到存在的最高阶段,即与主合一;且存在的等级越高,完美的程度就越高。
【39】精神升华弥补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四次旅程的修炼是成为完人的必要途径萨德拉还强调完人是宇宙所有事物的浓缩,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完人,那么他就能通晓整个创造界【40】总之,在萨德拉的理论建构下,完人思想进一步人格化,从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萨德拉本人也被后世伊朗穆斯林学者奉为完人予以膜拜,有人赞美萨德拉是:“杰出的穆斯林领袖、完人的缩影、最优秀的思想家、先知传统的来源及阿里知识的受托人、诠释《古兰经》的领袖、正确的证据、卓越之海、古今圣贤的骄傲、传统秘密的阐释者、饱含思想秘密的宝库、学者的典范、最好的一神论者、花园旅行者和神秘之光。
”【41】结语完人思想在伊朗数千年的变迁中,大致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前伊斯兰时代,完人体现为神化色彩,其特征是绝对的善和正义至今伊朗人所表现出的抵抗霸权与不公正是此精神的真实写照和实际延续第二,在中世纪的苏非神秘主义体系中,完人思想走向哲学化,成为各苏非教团领袖建构自身权威的重要理念。
第三,萨法维时代至今,完人进一步走向人格化,尤其指代极少数经过深入的宗教学习,成为拥有创制权力的穆智台希德(Mujtahid)随着什叶派教义的国家化和政治意识形态化,完人从萨法维时代开始在人格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泛化为实际生活中具体而实在的个体,进而形成了在什叶派穆斯林中盛行但不成文的效仿制度,即,把什叶派穆斯林分为穆智台希德和穆卡利德(Muqallid),其规定未经专业宗教训练的穆卡利德必须效仿一位在世的穆智台希德。
这些极少数的穆智台希德被称为“效仿渊源”(maraj al-taqlid),效仿者视其为完人伊朗当代伊斯兰哲学家莫尔塔扎·穆塔哈里(Murtadha Muthahhari)甚至提出“完人即最好的穆斯林”。
【42】总之,完人思想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与伊斯兰教两种宗教体系,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伊朗完人思想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琐罗亚斯德教所衍生的神话和史诗可被视为完人思想的“底色”,伊斯兰什叶派的效仿制度可被视为完人思想的“表征”。
完人思想从琐罗亚斯德教到伊斯兰教经过伊朗人的选择、吸收、改造和调适,已成为伊朗政治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精神特质之一,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伊朗人的理想人格第一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系安徽大学西亚北非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注释(1)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 2016 年版,第 19 页(2)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第 329—330 页(3)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第 58—59 页。
(4)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第 267 页(5) 《伽萨》是《阿维斯塔》中最古老的部分,是琐罗亚斯德本人吟诵的诗篇(6)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第 60 页。
(7) [伊朗]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第 329 页(8) 舒毕思潮是指,阿拉伯入侵后,在波斯和被征服民族中所产生的一种反阿拉伯的爱国主义思潮(9) [波斯] 菲尔多西:《列王纪选》,张鸿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4 页。
(10) [波斯] 菲尔多西:《列王纪选》,第 64 页(11) [波斯] 菲尔多西:《列王纪选》,第 100 页(12) [波斯] 菲尔多西:《列王纪选》,第 114 页(13) 内扎米·阿鲁兹依·撒马尔罕迪,生卒年不详,是效力于突厥政权古尔王朝(1145—1215 年)的宫廷诗人。
《四类英才》是献给古尔王朝国王法赫尔丁·玛斯乌德的次子阿卜尔·哈桑·阿里的,记述了文翰、诗歌、天文和医学四个方面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和成就(14) [伊朗] 内扎米·阿鲁兹依·撒马尔罕迪:《四类英才》,张鸿年译,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1 页。
(15) 昂苏尔·玛阿里(1021 年— ?),是伊朗地方王朝兹雅尔王朝的王子,其祖父是第四任国王卡布斯(976—1012 年在位)昂苏尔有一个儿子吉兰沙赫,这本《卡布斯教诲录》就是写给他的(16) 指精神世界和肉体世界。
(17) [伊朗] 昂苏尔·玛阿里:《卡布斯教诲录》,张晖译,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1 页(18) 〔清〕刘智:《天方性理》,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 页(19) [伊朗] 内扎米·阿鲁兹依·撒马尔罕迪:《四类英才》,第 24 页。
(20) Mansur Al-Hallaj, The Tawasin, Translated by Aisha Bewley, Bradford: Diwan Press,1974, pp.1-3.(21) Mehdi Amin Razavi, Suhrawardi and the School of Illumin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7, p.21.
(22) [美] 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第 3 卷,晏可佳、姚蓓琴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061 页(23) 王俊荣:《天人合一 物我还真——伊本·阿拉比存在论初探》,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77 页。
(24) Muhi-e-Din Ibn Arabi, Fusus al-Hikam: The Seals of Wisdom, translated by Aisha Bewley, San Francisco Bay Area: Ibn Arabi Society, 2014, p.127.
(25) 转引自沙西里:《奈赛菲“完人”思想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4 期,第 107 页(26) Fitzroy Morrissey, Sufism and the Perfect Human: From Ibn ‘Arabī to al-Jīlī, London: Routledge, 2020, p.142.。
(27)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05 页(28) Colin Mitchell, The Practice of Politics in Safavid Iran: Power, Religion and Rhetoric, London: Tauris Academic Studies, 2009, p.12.。
(29) Rula Jurdi Abisaab, Converting Persia: Religion and Power in the Safavid Empire, London: I.B.Tauris, 2004, p.134.
(30) Colin Mitchell, The Practice of Politics in Safavid Iran: Power, Religion and Rhetoric, p.5. 另,“沙赫”即波斯语中的国王。
(31) Colin Mitchell, The Practice of Politics in Safavid Iran: Power, Religion and Rhetoric, p.177.(32) James Winston Morris, The Wisdom of the Thron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ulla Sadra,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p.84.
(33) Mullā Ṣadrā, Sharḥ uṣūl al-kāfī, II, Tehran: Mu’assaseh-yi Mutali’at wa Tahqiqat-i Farhangi, 1366, p.442.
(34) S. Mohsen Miri, The Perfect Man A Comparative Study in Indian and Iranian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di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 Aligarh, 2000, pp.100-101.(35) ردصالم میکح هاگدید زا لماک ناسنا,دنونجیبزرمارف امنهرربک, (November16,2014), نوخسار یگنهرف لاترپ, https:// rase khoon.net/article/show/980233/, retrieved October 17, 2021.
(36) James Winston Morris, The Wisdom of the Thron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ulla Sadra
, p.16.(37) Mullā Ṣadrā, Sharḥ uṣūl al-kāfī, II, p.442.(38) Mullā Ṣadrā, Sharḥ usūl al-kāfī, II, p.73.
(39) ۱۳۹۳ ناتسمز،۴هرامش ,۱۴ هرود زاریش هاگشناد ینید هشیدنا همانلصف ,اردصالم هاگدید زا لماک ناسنا ملع , ربکاروپالیل یمداخ هللانیع,.۱۰۴ص.
(转引自[伊朗] 艾诺拉·哈德米、莱拉·波拉克巴:《毛拉·萨德拉的完人观》(波斯文版),《宗教思想》2015 年第 4 期,第 104 页)(40) اردصالم هاگدید زا لماک ناسنا ملع ,ربکاروپالیل یمداخ هللانیع. (转引自[伊朗] 艾诺拉·哈德米、莱拉·波拉克巴:《毛拉·萨德拉的完人观》(波斯文版),第 104 页。
)(41) Sajjad Rizvi, Reconsidering the Life of Mullā Ṣadrā Shīrāzī (d. 1641): Notes towards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Vol. 40, London: Taylor & Francis, Ltd., 2002, p.182.
(42) Murtadha Muthahhari,“Perfect Man”, translated by Dr.Alaedin Pazargadi, Bethat Islamic Research Centre Qom-Iran, p.4, Al-Islam. org.
本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
《东方学刊》在中国知网上线啦!识别上方二维码可以查看并下载最新一期以及往期所有文章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三国群英传11单机版(三国群英传11单机版破解版)
今天,由台湾著名游戏厂商宇峻奥汀授权、国内知名游戏研发公司开心网络研发、全球领先移动游戏发行与运营服务商飞流九天独家代理发…
-
三国群英传11单机版(三国群英传11单机版破解版)
Apperley, Thomas H : “Genre and Game Studies: Toward a Critical Approach
- 恶魔城:暗影之王2(恶魔城暗影之王2在哪个平台)
- 使命召唤4配置(使命召唤4配置要求高吗)
- 使命召唤4配置(使命召唤4配置要求高吗)
- 分辨率自动设置工具(手机分辨率修改工具)
- 分辨率自动设置工具(手机分辨率修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