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迷醉(迷醉金纸成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迷醉(迷醉金纸成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李·谪仙·诗仙·剑客·政客·酒仙·天下第一·白从语文课本中苏醒过来,如此鲜活地带我们领略长安-扬州-黄鹤楼-潼关-松州-蓟州的风情风貌,穿越大唐的盛世烟火,也让我们再次窥见国学的非凡魅力。

探索国学之美,会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纸张的发明,它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就连许多成语也都与纸有关,小编挑选了两个鲜为人知的“纸”成语故事,分享给大家:纸醉金迷“纸醉金迷”并不算是很小众的成语,一般形容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

但你有没有疑惑过:纸要怎么喝醉人?退一万步讲,纸能喝吗?等等,这个纸真的是纸吗?答:纸醉金迷的“纸”还真不是普通的纸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唐朝的唐昭宗在位期间,有个名医叫孟斧,尤其擅长用偏方治疗毒疮,所以当时宫中一有需求,就会召他进宫看病。

过了几年后,中原战乱,孟斧一家就搬去了四川因为他前几年经常进宫,所以对宫中的内饰装潢(室内软装)非常熟悉他就喜欢那种金碧辉煌的样子,偏偏他又很有钱,搬去四川后就在新家里弄了个房间,按照宫中的样子布置了一遍。

新房间窗户亮堂,布局精巧,所有的家具包括衣柜、桌椅、茶几,统统都贴上了一层金箔,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这些金箔就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

就是这种金灿灿的感觉孟斧对这个布置特别满意,每次家里来客人,都要带着人参观这个房间,每个客人都对这个金闪闪的房间无比震惊,回去的时候都纷纷感叹:“在孟斧那个贴满金箔的房间里待上一会儿,真的使人纸醉金迷!”

所以,纸醉金迷这个词应该看成“金纸迷醉”被孟斧贴在家具上的金箔就是很薄的一层金子,薄的跟纸一样,所以也叫“金纸”,金纸的光芒令人目眩神迷,奢华富贵使人沉醉这就是纸醉金迷的字面意思了后来引申为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

洛阳纸贵初见这个成语,估计大家会以为是古代时候洛阳的纸质量好,所以价格贵,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洛阳的纸到底为什么就贵一些?这件事发生在西晋时期,有个人叫左思,左思的父亲十分鸡娃,琴棋书画什么都想让儿子学,偏偏左思贪玩又叛逆,啥都学不好,于是某一天,左思父亲跟朋友说起自己儿子的时候就感叹:“这小子,比我小时候差远了!”这句话偏偏给左思听了去,严重刺激到了某人叛逆的灵魂,于是左思发奋读书,在文学方面进!步!飞!快!。

当时他们家住在临淄,临淄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都城,历史悠久,于是左思就根据临淄的历史写了一篇《齐都赋》,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后来他读书的时候读到了当时备受好评的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的都是洛阳和长安,左思觉得他们都写得华而不实,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但是写洛阳和长安的文章已经够多了,自己得换个主题,emmmm……那要不就来一篇《三都赋》吧!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三个都城: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

为了不犯华而不实的毛病,左思亲自去到邺城、成都、南京这三个地方做实地考察,也拜访了很多当地名人收集资料(毕竟当时没有图书馆),前后一共花去了十年!这才写出了《三都赋》但是光写出来还不够啊,要让更多人能看到才行啊!左思就去找当时十分有名的文学家张华,给他安利《三都赋》,张华对文章评价特别高,也很乐意帮助左思在文学家圈子里进行推广,当时超级著名的医学家——“针灸鼻祖”皇甫谧[mì]看了《三都赋》也赞叹不绝,还给它写了序。

没用多久,《三都赋》就在洛阳火了起来,名人都争着给它做序,文人疯狂买纸抄写传阅,一时间竟然让洛阳的纸供不应求了,纸价一路上涨!左思彻底出了名,成了西晋大文学家。

本来门庭冷清的纸店竟然也有要排队才能买上纸的一天!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著作非常有价值,被广为流传的这种情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