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丧事歌曲(丧事歌曲大全)

马路对面某条巷子里飘了一天的歌声,从流行到网络,从抒情到平淡,从这头到那头。通常上场超度的是四个人,其中一个是主唱,一般要穿个袈裟,戴个唐僧那种

丧事歌曲(丧事歌曲大全)

 

马路对面某条巷子里飘了一天的歌声,从流行到网络,从抒情到平淡,从这头到那头。音乐声盖过了所有街道的喧嚣,听得人为之迷迷瞪瞪。

据说至少要到晚上十点才停,我那年冬天在北京五环外的那个小区里就经常听到这样的歌声隔三差五的就来一场这样的“演唱会”,一唱就就一整天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阵轻微的敲锣打鼓的声音从那边的马路遛过,留下零星几张碎纸,和隐隐约约几声抽泣声。

等人们完全苏醒后,一切都恢复原样,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那一年冬天,附近的几个小区里好几个老人走了更久远的一年冬天,村子里好几个熟悉的老人也走了这样的“演唱会”开了一场又一场,唱得人心颤抖不知道从何时起,这样形式进入到丧葬文化。

好像谁家的歌唱得越多越响亮,谁家就越风光

很久之前,在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经常跟奶奶去村里别人家听“戏”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响的音响,也没有这么多的流行歌曲可以唱,只有四个唱道场的师傅师傅是专门负责丧事的人,我们这边叫道长,他们不仅负责晚上的超度,有的还会帮忙制作花圈。

那时候不像现在,花圈都是别人直接送的,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家,可能就只有道长给亲手制作几个在很大程度上,花圈的多少和样式大小,显示着这一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道长真是多才多艺,不仅唱功了得,在手工制作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那一朵朵的大花小花,那惟妙惟肖的小纸人小房子,都是他们在下午亲手做的到了晚上,六点多吃完晚饭后,四个道长便开始在棺材边为死者超度,孝子贤孙们齐齐在前面跪了一地通常上场超度的是四个人,其中一个是主唱,一般要穿个袈裟,戴个唐僧那种帽子,而且要站起来唱。

其余三个负责伴奏,每人负责一种乐器,唢呐、锣等等传统乐器,时不时附和几声当然,主唱也是有乐器的四个人轮流当主唱,一人唱一出,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如果你仔细听,能听到很多精彩的故事,或许还会被里面的故事感动落泪。

我奶奶就挺爱听那里面的故事的,村子里谁家老人过世了,不管亲不亲,只要不是特别远,她都去听也许是当时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除了一年几次的公映电影(国家放映员下乡当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别的故事可听还有就是,我奶奶的娘家之前有个戏台子,经常会有戏班子去演戏,对戏曲感兴趣。

我是听不懂那些戏里的故事,只知道看他们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听着敲锣打鼓的声音,时不时还有几个互动的“小游戏”。比如道长用麻绳打个结,挨个儿让亲属拉开;跟着道长围着棺材转圈……小时候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尤记得有一次我奶奶跟我说起戏里一个河蚌的故事,说人家去河里把河蚌拷上来,煮了吃了,然后随手把河蚌壳扔到马路上,有人走过不小心被割破了脚,结果又被世人骂……这就是河蚌的故事,一个凄苦无助的故事当年年纪小,不懂其中的道理。

后来慢慢长大才知道,人这一生有时候就跟那河蚌一样身不由己类似的故事,戏里还有很多一场超度也各有不同,男女有别,老少不一,还有豪华与简洁之分有一次村里一个老人过世了,他家里给办了个特别豪华的超度法会,几年的项目好多都没见过。

那次我奶奶也去看了,之后跟别人说起了那叫一个羡慕她也想到自己过世了也能有一场风光等“送别会”

十一年前我奶奶过世,家里给请了一个“戏班子”来为她唱道场我还是不懂戏里唱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顺她老人家的心那个时候村里也开始流行丧礼唱流行歌了,也请了一组人来唱,一直唱到半夜,附近好几个村子都听得到~#杂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