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春到梅花山(春到梅花山课文)

眼下,梅花山上各色梅花正陆续开放,逐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宛如巨幅彩色画卷,恰如文中所描述的景象。

春到梅花山(春到梅花山课文)

 

早春,寒气还没有褪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收录的关于南京梅花山的课文——《春到梅花山》。眼下,梅花山上各色梅花正陆续开放,逐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宛如巨幅彩色画卷,恰如文中所描述的景象。

梅花山

那么这漫山花海是如何从无到有?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梅花山原是东吴孙权的墓地,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1929年,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开始筹备建设纪念性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植物园共分十八区,其中特辟吴王坟为蔷薇花木区,种植梅花、樱花、木瓜、桃、李、海棠、黄刺梅、榆叶梅等共计8400株,但主栽梅花。

梅花山的梅

当时的植物园设计者陈嵘教授认为,梅花原产中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历史与中华文明史不可分割,深受国人爱戴,具有热爱中华大地之灵性,与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情愫相一致梅花作为纪念性花木比其他花木如桃、李、玉兰、樱花等均更为妥当。

因此,当时引进各种名花以丰富陵园景观,但不能代替梅花,这也是现在梅花山上虽有樱、李、桃、木瓜、杏等,但数量上梅花呈现绝对优势的原因

上个世纪30-60年代·动荡至1930年,共征集梅花品种约80个,果梅品种9个上个世纪40年代,因护理经验不足,梅树死亡较多,仅余约30个品种 1949年后,逐渐加强管理,保护了大批梅树,并开展梅茶间作。

60年代,中山陵园规划建设“四季景观林”,将梅花山作为春景点打造,着手精心管理和品种收集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梅林并未发展成型十一届三中全会·新契机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山陵园对梅园进行垦荒、扩种、补植,对老梅树进行复壮处理,对品种进行复查、收集,从国内外收集引种品种100余个;。

种植面积增加至250余亩,梅树达6000余株。此时,新老梅树健壮生长,踏春赏梅已成为南京人的习俗。

上个世纪80年代·奠基1982年,南京市将梅花定为市花,中山陵园分别于1985年、1986年从日本引进梅花品种116个,以丰富梅花山梅花品种资源,提升梅花山景观80年代后期,成立“梅花研究中心”,以加强梅花科研、生产工作,开始探索梅园融科研、生产、观赏于一体的发展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1992年,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东侧开辟了新的梅园,不仅是梅花山的延续,又是自成一体的自然山水型梅花专类园,与梅花山一起,形成了“千亩园、万株梅”的景观20世纪初至今·新的飞跃2005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启动钟山风景名胜区环境综合整治,以此为契机,又建设了梅花谷公园,打造了一个山水相映的赏梅佳地。

2009年在梅花谷公园内建立了 “中国梅花艺术中心”,成为研究梅花文化,传播梅花精神的一个重要基地。

在梅花山整个发展历程中,几次重要的种植节点,设计者均考虑到了不同梅花品种、不同花色以及早、中、晚花的自然搭配与科学分区,于是有了如今浑然天成的五彩斑斓的花海景观。

来源:科普钟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