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代理(新加坡代理服务器)
会议直播论文热点视频
编译|金泽宇 编辑|Via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基本问题涉及群体规模与贡献动机之间的关系文献的主要观点是“挤出”假说:当总量增长时,个人贡献
会议直播论文热点视频
编译|金泽宇 编辑|Via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基本问题涉及群体规模与贡献动机之间的关系文献的主要观点是“挤出”假说:当总量增长时,个人贡献水平下降在连续性公共产品的背景下,随着群体规模增加到无穷大,个人贡献水平降至零。
这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将他人的贡献视为自己贡献的替代品因此,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他们更有可能搭便车学者们曾使用温情效应(warm glow)理论来调和理论文献和经验观察之间的不一致性在这些模型中,贡献者不仅从公共品的总供给中获得效用,而且还获得私人利益或温情精神上的满足与奖励,例如道德满足感和被给予的喜悦,进而使得一个贡献者不再把别人的贡献当作自己贡献的完美替代品。
因此,群体规模增加带来的挤出效应变得不完整正如Ribar和Wilhelm(2002)所显示的那样,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每个人从公共品的实际提供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会减少在一定限度内,他们做出贡献的动机完全取决于“温情”精神需求。
此外,随着社会影响的增加,贡献者获得的私人利益这一满足感会因在其贡献量和与受益群体规模上都会增加的增加而增加最近一些研究发现,个人贡献者确实从帮助他人和获得声誉中获得了效用满足感,而且这种效用满足感可能会随着与其贡献的受益者数量而增加正相关(Lerner和Tirole,2002等)。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张晓泉和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朱峰于2011年6月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论文“Group Size and Incentive to Contribute: A Natural Experiment at Chinese Wikipedia”
。文章利用对维基百科参与者群体规模的外部冲击来研究贡献动机如何应对群体规模的变化。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文章发现,当群体规模外源性减少时,剩余群体的贡献减少约41.4%。>>>>教授简介
张晓泉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商务中心
朱峰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01研究背景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建于2001年1月,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免费百科全书项目,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运营,旨在“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获得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
”维基百科的文章由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合作撰写,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互联网进行编辑在线百科全书包含超过1000万篇文章,使用264种语言,是世界上访问量第四大的网站维基百科英文版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版本,拥有260多万篇文章,网站日页面点击量约为1.86亿次。
中文维基百科(Chinese Wikipedia)始于2002年10月,是完全依赖自愿贡献的中文版在线百科全书,其贡献者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讲汉语的人2005年10月,中国大陆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了屏蔽。
虽然中国大陆以外的贡献者没有受到影响,但中国大陆在屏蔽后无法使用或贡献中文维基百科文章使用中文维基百科(Chinese Wikipedia)这一群体规模的外生缩减,实证检验了群体规模变化对个人贡献的因果影响。
中文维基百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证环境来研究群体规模与贡献动机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对每次编辑作者ID的识别追溯,个人贡献水平可以在维基百科中被轻松衡量其次,外生的屏蔽事件很好地缓解了文章的内生性问题第三,由于维基百科的贡献者不会受到金钱报酬或潜在职业发展激励,因此其贡献动机仅出于利他主义,而非其他难以识别的影响因素。
最后,由于维基百科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知识共享模式,因此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未来的知识共享社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02研究数据
在中国大陆,中文维基百科的访问已被屏蔽和解封六次:第一次屏蔽发生在2004年6月2日,在中文维基百科网站的两名管理员联系了各自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并起草了一份上诉书后,于同年7月解封第二次屏蔽发生于2004年9月23日至9月27日期间,但这次屏蔽并非覆盖全部中国大陆的用户。
在此期间,维基百科的访问不稳定或不可用,但仍有许多中国大陆的用户表示从未受到影响第三次屏蔽于2005年10月19日开始,10月31日,部分来自中国大陆的用户表示已经可以访问维基百科,但几小时后再次被屏蔽。
近一年后,屏蔽被部分解除,但在2006年11月17日被重新屏蔽第五次解封发生在2007年2007年6月15日,除几篇敏感文章和中文维基百科外,对维基百科网站的屏蔽被解除2007年7月25日,中文维基百科也被解封,但几个小时后再次被屏蔽。
2008年4月2日,除中文维基百科网站和含有政治敏感内容的网页外,所有维基百科网站都被解封同期,国际奥委会表示,希望在夏季奥运会期间可以自由使用互联网从2008年7月3日起,中国已停止在全国部分地区限制访问中文维基百科。
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左右,解封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中国文章的实证分析集中在2005年10月发生并持续了近一年的第三次屏蔽,因为它是最长的一次屏蔽与其他五次情况相比,屏蔽和解封要么发生在几天之内,要么与其他混杂事件(如奥运会)一起发生。
它们对个人贡献的影响难以衡量此外,在第三次屏蔽之后,许多人认为禁令将是永久性的,而屏蔽的解除是由于长城防火墙系统的升级鉴于这些预期,在群体规模临时变化期间,贡献者可能不会调整其贡献水平第三次屏蔽也广为宣传。
图2显示了谷歌“中文维基百科”一词的搜索量索引第三次屏蔽之后,搜索量大幅增加为了回应这一屏蔽,中国维基百科的主页在顶部添加了一个链接,在2005年10月20日将任何来自中国大陆的用户引导到状态页面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可以轻松了解该区块。
这使得文章摆脱了一个担忧,即个人贡献水平不会改变,因为贡献者可能不知道环境的变化(Konow,2006)文章实证研究了2005年10月19日之前和2005年10月31日之后这些未受影响贡献者的贡献水平的变化。
1模型设定在一个只有一种公共品的经济体中,有M种不同类型的人T是每个人的可支配时间总量文章遵循Fries等人(1991)的方法来模拟经济规模的增长假设每种类型都有N个个体,称之为经济规模,或群体规模wij为类型i的个人j为公共品做出贡献的时间量(1≤j≤N,1≤i≤M)。
vij=T-wij是个人花在休闲活动上的剩余时间不同类型的个人从自己的贡献中获得的社会效益的价值不同令Si(wij,N)表示类型i的个人j从对公共品的贡献中获得的社会福利Si(·,·)是wij的增凹函数。
社会效应和温情效应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社会效应中,贡献的边际收益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即:
而在温情效应下,它不随群体规模而变化。文章将这种变化的速度称为社会效应的强度,即:
设定投入公共品的总时间如下:
假设每个贡献者用一个单位的时间生产一个单位的公共品因此,W也是生产的公共品总量定义U(vij,W)为贡献者从休闲活动和公共品使用中获得的效用U(vij,W)对vij和W中都是一个递增的凹函数此外,假设私人休闲活动和公共品的边际效用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Uv和UW表示为U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参数的偏导数,将UvW表示为它们的交叉偏导数,那么有UvW=0对于类型i的个人j,她分配她的总可支配时间以最大化以下效用:
在纳什假设下,每个个体在求解自己的最优时间分配时,都会考虑其他人的贡献。因此,文章将效用函数重写为:
文章关注的是对称均衡,即相同类型的个体贡献相同的时间此外,文章还假设,对于某些类型的贡献者,他们对最大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内部的在不丧失一般性的情况下,文章假设解是类型i贡献者的内部解文章采用关于wij的一阶条件,得到:。
其中,wi*和wk*是类型i和类型k个体的均衡贡献量。文章的目标是了解均衡贡献水平wi*将如何随着着群体大小N的变化而变化,文章首先考虑群体大小对社会效应的强度为零的贡献量的影响,即:
将式(3)的左侧表示为H。假设N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文章将其视为一个连续变量。通过隐函数定理可以得到:
已知:
因此,当:
便有下式:
文章将结果总结如下:命题1:当社会效应强度为零时,每个个体分配给公共品的均衡时间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命题1从本质上重申了在没有社会影响的情况下,个人的贡献动机会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可以看出,在没有社会影响的情况下,类型i的个人的贡献水平将在UW=Uv时计算得出。
当N增加时,为公共品做出贡献的边际效益降低。因此,最佳响应是降低贡献水平,以便当N增加时,Uw继续等于Uv。因此,随着N的增加,将观察到更多的搭便车现象。现在考虑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的情况,即:
从式(4)中可以推断,当
有:
否则有:
其中,阈值−UWW(W/M)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因此,对于贡献水平在(0,T)中的贡献者,当N增加时,社会效应强度高于该阈值的贡献者增加其贡献水平,其余将降低其贡献水平文章将结果总结如下:命题2: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时,如果社会效应的强度高于某个阈值,则每个个体分配给公共品的均衡时间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命题2表明,当群体规模增加时,搭便车的动机与享受边际社会福利的愿望之间存在张力这表明,当贡献的边际社会效益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充分增加时,个人的贡献动机实际上可能会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03实证分析文章从中文维基百科网站获取数据集(http://zh.wikipedia.org/)。
此数据集包含所有文章的全文及其完整的编辑历史在2002年10月至2007年2月间,共有196130篇文章发表 为了研究屏蔽的影响,文章关注2005年10月19日前四周和2005年10月31日后四周未受影响贡献者的贡献,以准确反映群体规模减少的影响。
8周的时间窗口还可以避免年底假期带来的潜在季节性影响在这8周的时间里,共发表了9048篇新文章,共对维基百科的所有中文文章进行了53519次修订以字符衡量的添加和删除总数分别为10436966和4321112字。
如果参与者已注册,则通过其ID识别否则,它们将通过连接时的网络IP地址进行标识由于同一IP地址可以映射到多个贡献者,并且一个贡献者在贡献时可能并不总是使用同一IP地址,因此文章在分析中重点关注已注册的贡献者。
对于每一篇文章,文章都会记录修订时间、贡献者ID以及每次修订中添加和删除的字符数然后,文章使用这些信息生成每个贡献者每周的贡献历史除了维基百科上的文章页面,每个贡献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用户页面或用户对话页面。
许多贡献者在他们的用户页面或用户对话页面上添加关于自己的信息,例如联系信息、照片,以及关于他们专业领域和兴趣的信息一些人还使用这些页面与其他人讨论与维基百科文章相关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些用户页面和用户对话页面,比如维基百科文章,任何人都可以修改。
文章还可以在用户页面和用户对话页面中获取每个贡献者的贡献历史文章首先需要通过两个信息源来确定不受屏蔽影响的贡献者首先,文章使用每个贡献者的贡献历史来推断其是否受到该区块的影响如果一个贡献者加入中文维基百科的时间在屏蔽之前,且在屏蔽期间内进行过贡献,那么其将被视为不受影响的。
共有6062名贡献者在维基百科被屏蔽之前加入了维基百科,其中1623人被归类为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其次,文章依靠贡献者输入的字符编码为了正确显示,汉字有两个主要的编码标准表1列出了不同地区使用的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采用了传统汉字(Big5编码),而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则使用简体中文(GB312编码)编辑文章。
通过分析每个贡献者使用的编码,文章可以确定贡献者使用的是简体中文还是繁体中文使用繁体中文编辑文章的人很可能在中国大陆以外,因此不受屏蔽的影响文章分析每个贡献者添加的字符一些贡献者在两种编码中都添加了字符,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复制和粘贴了来自其他网站的内容,这些网站的字符编码与他们使用的不同。
因此,文章认为,如果一个贡献者添加的内容中超过50%是繁体中文,那么其是不受影响的共有1207名贡献者被认定为繁体中文用户其中,118人在屏蔽前加入了中文维基百科这些数字比从第一种方法获得的数字要小,因为许多未受影响的贡献者使用简体中文。
然后,文章将这两个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列表合并起来,最终总共有1707名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在屏蔽之前加入了中文维基百科。
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文章使用添加的字符数、删除的字符数以及添加和删除的字符总数来衡量个人贡献文章认为添加和删除是不同形式的编辑,因为所涉及的工作量可能不同对于每个贡献者,文章计算她的贡献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屏蔽前后的贡献水平。
表2A中报告了受影响和未受影响贡献者的贡献。表2B中只报告未受影响贡献者的结果。文章发现,在屏蔽之后,个人贡献的所有衡量指标都显著下降。
文章继续在回归框架中测试每个贡献者的贡献变化。文章首先检验下述模型:
其中,i代表每个贡献者,t代表周,因变量Contributionsit是每个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对维基百科文章的每周贡献AfterBlockt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时间段在屏蔽之后则取1,否则为0文章还将age(以贡献者加入维基百科以来的周数衡量)作为控制变量,以及age2,以控制可能的曲线效应。
表3报告了回归结果在模型1中,文章使用添加和删除的字符总数作为因变量,仅使用AfterBlockt作为自变量在模型2和模型3中,文章将age和age2作为控制变量在模型4和5中,文章使用添加的字符数和删除的字符数作为因变量。
然后,文章在模型6、7和8中控制了个体固定效应后进行重复分析所有模型都显示了类似的结果:虽然个人贡献水平总体上随着age的增长而降低,但屏蔽还是显著降低了贡献水平此外,添加的字符数比删除的字符数下降得多。
根据模型6中的系数进行的简单计算表明,由于屏蔽效应,个人贡献下降了41.4%
接下来,文章研究了社会效应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群体规模的减小,从贡献中获得更多社会利益的贡献者更有可能减少他们的贡献文章使用几种方法来确定这些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可能获得的社会效益文章首先考虑贡献者参与用户页面和用户谈话页面。
积极参与这些页面表明,这些贡献者更可能希望通过贡献维基百科获得高水平的社会效用因此,如果社会效应为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动机,文章预计这些社会参与度更高的贡献者会更多地受到屏蔽的影响因此,文章计算每个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在其用户页面和用户对话页面中在块之前添加和删除的字符数。
文章考虑以下双重差分模型:
其中,SocialParticipationi是用户页面或用户对话页面中参与者i在屏蔽之前添加和删除的总数的对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SocialParticipationi的显著正系数表明,总体而言,获得更多社会效用的贡献者贡献更多。
交互变量的负系数表明,这些贡献者受屏蔽的影响更大
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超过85%的贡献者没有用户页面或用户对话页面为了更好地捕捉所有贡献者的异质性,文章构建了一个替代指标,即更关心获得社会福利的贡献者可能会自我选择更频繁地投稿给热门文章,因此他们可能拥有大型协作网络。
对于每个贡献者,文章通过计算其在屏蔽前投稿的所有文章中的合作者总数,并将该值除以其在屏蔽前在维基百科工作的周数,来衡量每个贡献者每周的合作者数量图3显示了所有贡献者每周协作者的数量分布这表明,对于大多数贡献者来说,他们的平均协作网络很小。
然后,文章通过获取每周协作者数量的对数,构建了一个新的度量值Collaboration Network Size i,在用Collaboration Network Size i取代Social Participation i后,文章重复上述双重差分模型: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文章发现,拥有较大协作网络的贡献者比拥有较小协作网络的贡献者减少更多对于协作网络较小的贡献者(即他们的Collaboration Network Size i值较低),他们的贡献在屏蔽后甚至会增加。
结果表明,对于这些贡献者来说,搭便车的动机主导着社会效应
最后,文章使用贡献者使用的汉字编码进行研究使用简体中文的未受影响的贡献者更有可能与中国大陆有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因此更可能关心他们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以及他们与中国大陆贡献者的互动因此,文章预计中国大陆的屏蔽将大幅降低其贡献的动机。
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贡献者可能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因此,文章预计繁体中文用户在屏蔽前后的边际收益变化较小文章构造了一个新的虚拟变量Traditional Chinese User i,如果贡献者i被标识为繁体中文用户则取1,否则为0。
文章使用以下模型进行估计:
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在模型1-3中,文章对三个不同的因变量采用OLS回归然后,文章使用固定效应进行重复分析文章发现,虽然繁体中文用户的平均贡献率较低,但他们的贡献率降低的幅度比简体中文用户低得多基于表6A中的估计,文章计算了屏蔽对繁体中文用户的影响(表6B)。
文章发现,虽然在所有模型中,使用繁体中文的贡献者的系数均为负值,但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对于这些贡献者来说,搭便车激励的变化抵消了社会效应的变化。
总的来说,文章的回归结果支持社会效应在贡献者的贡献动机中发挥重要作用接着,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首先,文章检验了上述结果是否是特定时间效应的结果文章检查了这两年同期的贡献,发现并没有减少然后,文章复制了2003年和2004年这两个时间段的回归分析,证明上述结论并非特定时间效应的结果。
其次,文章担心稿件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屏蔽结束后编辑方面的分歧减少文章进行了两次测试首先,文章将分析重点放在新文章的创作上如果这一下降完全是由较少的分歧而非社会因素造成的,那么撰写新文章的努力水平不会下降结果显示,在屏蔽之后,贡献者创造的新文章更少,而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贡献者更关心社会福利。
在第二个测试中,文章检查每篇文章的类别信息编辑文章时,贡献者可以将这些文章映射到数据库中的类别列表也可以轻松创建新类别例如,一篇关于“拍卖理论”的文章将被映射到“应用数学”、“经济与金融”和“博弈论”等类别。
文章从所有文章中汇编了一个31871个类别的列表,并手动浏览该列表,最终将2500个类别确定为有争议的类别然后文章排除对这些类别文章的贡献,并重复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个人贡献的所有衡量指标都显著下降第三,文章担心这一下降是由新创建的文章减少造成的。
由于屏蔽后创建的新文章越来越少,贡献者需要改进的内容可能会越来越少文章重新计算个人贡献,这一次只包括对屏蔽之前创建的文章的贡献,进行了重复分析后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最后,中国大陆技术娴熟的贡献者可能会使用代理服务器来绕过这一障碍。
由于代理服务器速度较慢,他们的贡献可能会比以前少文章重新将他们归类为未受影响的贡献者,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贡献水平下降维基百科的一项政策缓解了这种担忧,该政策禁止贡献者使用开放和匿名代理进行编辑此外,维基百科管理员禁止开放代理,这样即使是注册的贡献者也不能使用开放代理来编辑文章。
然而,仍有可能并非所有开放的代理都被阻止,一些用户可能会使用封闭的代理服务器访问维基百科使用封闭代理服务器的贡献者必须访问中国大陆以外朋友的计算机,才能在中文维基百科上编辑文章考虑到设置和访问封闭式代理服务器所涉及的复杂性,文章希望那些使用封闭式代理服务器的人成为专业的、技术熟练的维基百科贡献者。
因此,这些贡献者可能比之前的其他贡献者贡献更多,并且可能对与技术相关的文章做出贡献文章通过删除每周平均贡献超过屏蔽前平均值四个标准差的贡献者和对信息技术相关类别做出贡献的贡献者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最终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04结论私人提供公共品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理论表明,在这些情况下,搭便车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文章则利用对维基百科参与者群体规模的外部冲击来研究贡献动机如何应对群体规模的变化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文章发现,当群体规模外源性减少时,剩余群体的贡献减少约41.4%。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文章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来证明贡献水平的降低可能归因于社会效应在各种实证规范中,文章一致发现,更关心社会福利的贡献者比那些不重视社会福利的贡献者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更强烈文章将未受影响的贡献者对维基百科的贡献减少解释为公共品提供中存在社会影响的证据。
文章有两个需要强调的局限性1. 文章研究了在线社区中的群体规模和贡献动机能否将这些结果推广到慈善捐赠的传统背景下,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有趣问题2. 限制与“社会影响”的广义定义有关与之前的研究如何定义“温情效应”类似,文章没有区分引起社会效应的不同动机。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动机中的许多导致了类似的行为模式例如,贡献者激励可能会随着“社会互动收益”或“社会规范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未来的研究可以试图理解不同动机的相对重要性Reference【1】Lerner, J., & Tirole, J. (2003).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Open Source.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50(2), 197-234.。
【2】Ribar, D. C., & Wilhelm, M. O. (2002). Altruistic and Joy-of-Giving Motivations in Charitable Behavior.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0(2), 425–457.
【3】Konow, J. (2006). Mixed Feelings: Theories and Evidence of Warm Glow and Altruism.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4】Fries, T. L., Golding, E., & Romano, R. (1991).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Neutrality Property in Large Finite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32(1), 147.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文为学说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scholar2022-
后台回复关键词1. 获取国内顶级刊物重要研究论文回复以下期刊名: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学季刊/会计研究/产业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研究。
2. 获取国际顶刊备受关注的中国故事回复以下期刊名:JF/JFE/RFS/AER/JME/JPE/QJE/RES/MS/AR/JOE/JFQA/CGSS/CHFS/CFPS/RAS/JAR3. 获取2021中国境内高校学者的国际顶刊论文。
回复以下期刊名+2021:JF2021/JFE2021/RFS20214. 其他更多关键词【学术前沿】,获取国际经济学和金融学顶刊最新发表【招聘】,获取经济/金融/管理学术招聘信息【直播】,获取学说直播列表并提前预约。
【会议】,查看经济/金融/管理学术会议资讯。【智库】,获取学说智库系列报告。【元宇宙】,获取元宇宙发展报告完整版。【博士说】,获取博士生生存指南。我就知道你“在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新加坡代理(新加坡代理服务器)
会议直播论文热点视频 编译|金泽宇 编辑|Via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基本问题涉及群体规模与贡献动机之间的关系文献的主…
-
变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基本案情 1月14日,河北邯郸某中学八年级的四名学生在上早读课时迟到,班主任徐某将4人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徐某…
- 3元钱引发的悲剧(炫富引发的悲剧)
- 深圳社保卡补办(深圳社保卡补办要多久)
- 深圳市工资支付条例(深圳市工资支付条例2023)
- 滴滴代驾加盟区域代理(滴滴代驾加盟区域代理挣钱不)
- 企业信用评分(企业信用评分低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