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cf积分活动是什么?cf活动积分有剩怎么办!


守护养老安全 破解“养老诈骗”
用“兵法”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理财项目”、销售“养老公寓”、“保健产品”的幌子

cf积分活动是什么?cf活动积分有剩怎么办!

 

守护养老安全               破解“养老诈骗”

用“兵法”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理财项目”、销售“养老公寓”、“保健产品”的幌子,向老年群体宣传,以此吸引老年人投资这些所谓的服务和投资,忽悠在先,陷阱在后,不仅没有起到养老的作用,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

防范诈骗需要将防线筑在心里,不断提高警惕,在无法分辨真假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求助,告知子女、咨询社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消费,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但是诈骗花样繁多无法辨别怎么办?

别慌顺检君亮出压箱底的“兵法”教大家将这些陷阱逐个击破!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养老诈骗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利用老年人的养老期待,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诈骗行为的核心就在于对“养老服务”进行包装,以获取对象的信任,引诱其进行投资让我们来看一看,你所接触的项目如果有以下几个特征,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一)巧立名目

幸福晚年离不开养生保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心理,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免费体检、领取福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借机推销能够“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高价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看似是调节血压、血脂的普通保健品,其实是打着售卖的名义,吸引投资,惯用的套路就是先忽悠老年人小本投入获得分后之后再“一掷千金”。

国家层面的“以房养老”,也被称为“反向住房抵押贷款”,自2014年启动,是指老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月支付给老人钱款,在老人去世之后,保险公司对房屋进行清算,收回住房使用权,实质上是一种保险,意义就在于通过将房屋变现、支付养老金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养老质量。

但这种保险启动以来,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打着国家福利政策的旗号,将其鼓吹为高收益的投资理财,其实变质成了“套路贷”、非法集资的违法行为

近些年,有部分公司在注册时将公司名称注册为“某某养老银行有限公司”,并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养老银行”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但实际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二)常见套路

许多推销员接待潜在的老年投资者,态度上“热情似火”、生活上“无微不至”,其实就是“糖衣炮弹”,先利用亲情和关怀破解老年人心理防线,之后借机推销保健品、理财投资。

有平时不怎么联系的故友,某天突然声称要一起挣钱,向你介绍各种理财项目,并展示自己的收益,这样的老相识要警惕,拉亲傍友投资的,最后可能变成“难兄难弟”。

投行专家、经济学教授、政府职员......不法分子也曾利用这些身份以假充真,将自己包装成值得信任、专业又高端的模样,投资人无法对其进行身份核实,对于不法分子而言,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又极易获得信任(三)

投资人常见入坑行为

近些年,高额返利的坑频频爆雷,远高于银行理财利率的返利率,成为说服投资人的黄金理由,此外,许多不法分子还推出了“消费挣积分、花钱又挣钱”的项目,引诱投资人在其商品平台充值,购买商品之后兑换等值积分,积分在平台中可作钱款使用。

许多投资人有投资需求,但缺少投资的谨慎性,听到高额返利、积分兑换等投资“好处”之后,便只有投资的心,只剩充钱的冲动

合同是交易双方的纸质凭证,代表的是对交易行为的确认,但在非法集资案件中,有时候会变成不法分子获取信任、规避责任的手段投资人容易只看到合同是对于自己的保护,但看不到的是,项目本身就不是合法的,钱款转走就不是自己的,合同并非能保证投资万无一失。

投资是一项专业活动,复杂的投资项目、返利过程,让人眼花缭乱,许多投资人存在一种极其危险的习惯,就是听信一人之言、且听之任之不懂流程的情况下只追求高额返利,不懂操作的情况下全权委托给介绍人,甚至直至案发,也不知道自己的到底投资了多少钱,记不清是什么银行卡、什么渠道转的钱。

顺义检察供稿 | 高雪颖

推荐阅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普法宣传进社区,守护百姓养老钱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一键拆招!检察官带你揭露养老骗局 ●【说案】收藏品中陷阱深,老人痛失养老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