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哥特式电影是什么?哥特式电影风格特点!


最近我们全球艺术汇的小编跟哥特式风格(Gothic)杠上了,系统地写了三篇文章来介绍哥特式,大家不妨阅读一番,会有意想不到的知识收获哦~哥特式字体前两篇的文章我们大概捋顺

哥特式电影是什么?哥特式电影风格特点!

 

最近我们全球艺术汇的小编跟哥特式风格(Gothic)杠上了,系统地写了三篇文章来介绍哥特式,大家不妨阅读一番,会有意想不到的知识收获哦~哥特式字体前两篇的文章我们大概捋顺了哥特式建筑的来龙去脉,那么我们这篇就着重了解一下哥特式艺术风格极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哥特式艺术最基础的形式,即哥特字体。提到歌特字体估计大家或多或少是见过的:

哥特式字体

哥特式字母A

以上就是几种典型哥特字体的英文字母,当然哥特字体并不仅限于英文,基本上凡是拉丁字母体系内的文字都出现过哥特体从上面的图片也可以看得出哥特字体并不是一陈不变的,他有着相当多的变形与装饰这主要是得益于当时大量的经文以及古籍的印刷与抄录,使得那时的人们对书籍的字体及封面极尽装饰之华丽,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哥特字体绝大多数都有着同一个路数:繁复、华丽、装饰味儿极浓。

哥特式装饰说起装饰,那时伴随着字体同时诞生的还有透着浓浓中世纪味道的复杂、华丽而又极具构图美感的装饰纹样。他们通常都伴随着经书或者传记的发行而大行其道。下面的两幅图片就是基于这装饰艺术的再创作作品。

后来以上面这种落在纸上的中世纪的装饰纹样连同刻在哥特式建筑物上的雕刻图案为原点间接的启迪并滋润了数百年之后的巴洛克艺术以及极具装饰意味的洛可可艺术。

说到这儿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即“哥特复兴”哥特复兴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至于哥特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呢?那时间还得往前推,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14世纪产生文艺复兴从文化上倡导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又导致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而新教17世纪在英国崛起,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8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为了防止天主教在英国死灰复燃,新教就要刻意创造一些有别于教廷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风格的其他建筑形式因此,更早期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便成了不二之选由于英国新教刷的这波情怀,使得民间喜欢哥特式的建筑从业者重新回到建筑领域,并且让哥特式建筑从教堂走向了民间,也随着英国国力的上升而向外辐射。

这次的哥特建筑回暖很重要,正是由于这次的回暖产生了一些列连锁反应,才发展出了至今依然繁荣的歌特艺术哥特式小说随着18世纪中叶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文学界最先受到了哥特式的感染,最贴近大众的便是通俗易懂的小说,这其中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被认为是歌特小说的开山鼻祖。

霍勒斯·沃波尔(1717年9月24日- 1797年3月2日)是英国艺术史学家,文学家,辉格党政治家他的《奥特兰托城堡》首创了集神秘、恐怖、超自然元素于一身的哥特式小说风尚这部哥特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到了1964年,他发表二百周年之际至少已经再版一百五十多次。

很多作家都受到过他的影响,你甚至可以在伟大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中看到《奥特兰托城堡》等影响,比如《远大前程》和《荒凉山庄》,当然狄更斯其实也写过纯哥特小说。

查尔斯·狄更斯以此为契机哥特小说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欧洲遍地开花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病态的邪恶,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

另一个分支是感伤型哥特式小说,其特点是保留古堡场景,但抛弃过分神秘成分和极度的恐怖气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威廉·贝克福德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年8月30日-1851年2月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短篇作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哥特小说基本上的都是以恐怖,古堡,黑暗,传奇故事,以及神怪吸血鬼等位主要内容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读者兴趣的迁移,哥特小说也在解构,重构。

并且与后来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内容不断丰富,题材也不在拘泥于早先的中古奇闻怪谈哥特式电影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歌特小说的扩散,哥特艺术也在全欧乃至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时间来到19世纪后期,电影技术逐渐成熟,因此哥特艺术借助电影再次盛行起来。

进入20世纪一位来自丹麦的导演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拍出了一部名为《女巫们:历代的巫术》,由于当时电影刚刚诞生不久,电影技术还不发达,完整的有故事情节的影片凤毛麟角,电影特技也是简单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为人们复现了一些有关“巫术”的影像资料。

《女巫们:历代的巫术》虽说这部电影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但他却给了后来的从业者一个很好的启发,再后来又有一位德国导演首次将吸血鬼带上荧幕,这就是《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这部电影被看做是哥特电影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此后《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飘扬过来来到了美国,受他影响《吸血狂魔》在美国诞生,已经上映便好评如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第一部有声哥特电影。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

《吸血狂魔》转眼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哥特电影迎来了他的黄金时期我们今天熟知的很多电影都属于哥特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剪刀手爱德华》,作为一部哥特电影他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故事。

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当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特电影,至此哥特电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优秀作品不断推出:《断头谷》、《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乌鸦》、《魔诫坟场》、《理发师陶德》、《僵尸新娘》等等、等等。

不胜枚举!

《剪刀手爱德华》

《惊情四百年》

《夜访吸血鬼》

《乌鸦》

《僵尸新娘》哥特式摇滚随着时间的推移,差不多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摇滚乐逐渐盛行,而百搭的哥特风格融几乎可以跟摇滚乐无缝对接最初应该是在朋克摇滚走向低谷的时候哥特风格切了进来,结果就有了哥特摇滚他继承后朋克时期阴冷、悲观的情绪并将之无限放大,同时还赋予了自己超自然的神秘属性,跟后来那些被人们擅自贴上哥特标签的金属音乐不同,哥特摇滚更重视情绪渲染和由内向外的心理建设,让听众不寒而栗,较之于朋克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反叛精神,哥特摇滚更倾向于唯美、颓废、冰冷、低调、不问世事、回避政治。

比较知名的哥特乐队有:包豪斯乐团、苏克西与女妖、仁慈姐们等。

苏克西与女妖

仁慈姐妹后来从摇滚乐里又分枝出了重金属那么当重金属遇上哥特风格他就是哥特金属由于摇滚其实是一个大类目,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我们以后可以专门找一期详细介绍一下摇滚随着摇滚乐的风靡乐手的着装风格也大受追捧,所以带有哥特风格衣着打扮也就一同收到热捧,他们逐渐融入到流行文化当中这就演变出了哥特服饰,哥特妆容等等。

通常典型的哥特服饰化妆要满足这样几个特点:大面积的黑色、有银饰品、肤色要苍白、头发要黑色或者极浅的金色又或者是红色、黑眼圈黑口红、脖子上要有深色的细带子、得有披肩或者斗篷、当然最好身上或者面部有穿孔这样的形象搭配好了便是一个不错的哥特着装效果。

如果没搭配好有可能就会变成早些年常见的杀马特形象。

上面三张图片就属于典型的哥特服饰个化妆之后哥特风格随着流行文化来到日本,很快他就从服饰渗透到了动漫当中,哥特风格与动漫完美结合。再后来哥特式风格又很快融入日漫的亚文化中,接着就有了哥特萝莉。

典型的哥特风动漫《枪神》

典型的哥特风动漫《黑执事》

以上两张是哥特动漫中的女性形象,由此形象衍生出的亚文化即被称为哥特萝莉好了,至此哥特式艺术风格就告一段落了,经过这三期我们基本上就把哥特式艺术风格的脉络捋的差不多了往期哥特式文章:全球艺术汇 | 黑暗时代的绚烂艺术

到底你对哥特式风格建筑的了解有多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