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秋风秋雨愁煞人_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思是什么

李钟岳与秋瑾有过数面之缘,他敬佩秋瑾的胆识和才干,身为弱女子,不仅能诗好文、还能骑马击剑,更让人倾佩的是她心系家国天下,为了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

秋风秋雨愁煞人_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思是什么

 

1907年的农历六月初,暑气蒸腾,恼人的蝉鸣不眠不休,更增添了空气中的烦躁山阴县衙内,秋瑾与知县李钟岳相对而坐,气氛平静的像是老友相聚,没有半丝审讯的气息秋瑾要来纸笔,潇洒的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就再无他言,这也成了秋瑾的绝世之笔李钟岳与秋瑾有过数面之缘,他敬佩秋瑾的胆识和才干,身为弱女子,不仅能诗好文、还能骑马击剑,更让人倾佩的是她心系家国天下,为了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胜利,无惧生死

李钟岳内心无比纠结,他不想这样一位英雄死在自己面前;可他又无奈,上命难违,他只是个小小知县虽然他一拖再拖,多次给了秋瑾逃走的机会,奈何秋瑾一心想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中的国人,赴死之心已决最终,李钟岳在给予了秋瑾最大的尊重后,还是被迫执行了秋瑾的死刑。

但秋瑾不知道的是,李钟岳对秋瑾瘗玉埋香而束手无策的场景一直无法释怀,在踯躅纠结数十日后,他亦自缢而亡,他用鲜血祭奠了这位让自己崇敬的女子如果生于太平盛世,秋瑾或许会是一位堪比易安居士的才女她生于书香世家,祖上世代为官,诗书传家。

父亲当初为她起名“闺瑾”,字璿卿,乳名玉姑,寄寓了父母的无尽爱意和期冀,希望她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闺阁女子,平安度过一生只是她后来抽走了名字中间的“闺”,变成了秋瑾,亦抹去了曾经的温婉娇媚,变成了铁骨铮铮的“鉴湖女侠”。

幼时,她随着家兄一起在家塾就读,后来,又跟随表兄学习骑马击剑,可谓是能文能武,才貌双全1896年,父母将她许配王廷钧,王家世代经商,家境富足殷实,时人眼中应是门当户对的绝佳婚配可是她却常常心中苦闷,一心向往自由平等,期望能像易安与明诚一样的唱和相随。

可夫家的暮气沉沉,让她感到无比压抑和窒息

秋瑾男装照 1904年在跟随丈夫寓居北京期间,新思想和新文化让她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她想投身革命,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挽救民族危亡她希望丈夫能和自己一样,胸怀救国救民壮志,可事与愿违,王廷钧终是庸庸之人,无法做到与她并肩而行。

她叹息,“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无奈之下,她逃离了家庭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是她离家出走,寓居客栈时所写恰逢中秋,看菊花争艳,秋色明净如水,可再美的景,也难掩国家的危难、列强铁骑的虎视眈眈锦衣玉食,并非她人生所求中华大地风雨飘摇,国人水深火热,这一切,都击痛了她的心。

可是莽莽红尘,去哪里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呢?不久,她就在友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冲破封建家族的樊笼,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

在东京,终于遇到了一群和她一样身怀报国热情的人当时,周树人、陶成章、黄兴、宋教仁等都在日本,共同的志向和目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她在日本期间,经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同乡会等集会,积极宣传革命救国和妇女解放等思想。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她真正成为了一个革命者,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会停下革命的脚步关山万里,暮云层层,她改换男装,仗剑而行,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虽是女儿身,心却比男儿更坚韧,让多少血性男儿都望尘莫及。

秋瑾诗词手迹《祖国沉沦感不禁》1905年,秋瑾归国,并与徐锡麟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后又再次赴日本,在黄兴的寓所加入了同盟会,还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此期间,她积极投身革命,还留下了众多激昂壮烈的诗篇。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诗句慷慨而悲壮,充斥着无比的壮志与豪情,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一腔热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她积极的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誓将抛头颅、洒热血,力挽乾坤,拯救祖国和人民于水火之中

回国后,她宣布与家庭脱离关系,与家人诀别因为她知道,这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或许是那时的她就已经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1906年,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创办了大通学堂, 因无人负责,便由秋瑾以董事的名义主持校务,并以此为据点,联络各地会党。

她还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了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使清军离开杭州,然后再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攻杭不成,再回安徽与徐锡麟呼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想到原定于1907年7月19日的安庆起义,却因一会党人员被捕,供出徐锡麟,被迫在6日提前起义。

由于行事匆忙,准备不周,加之外援未至,导致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英勇就义这次起义失败,牵连到大通学堂的秋瑾等人7月10日,秋瑾得到消息,急忙遣散众人,却拒绝了一切要她离开的劝告,独自留守学堂一方面,她要销毁一切对革命不利的证据,保护其他的革命同志和大通学堂的学员;另一方面,她像谭嗣同一样,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只有他们的鲜血,才能唤醒民众,拿起武器,抗击敌人,争取自由民主。

她希望用自己的鲜血,能换取革命的早日胜利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两日后从容就义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的秋瑾,终于一腔热血化为碧涛,洒在了中华大地上,也洒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中。

秋瑾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她的牺牲,激起了千千万万男女同胞的爱国激情孙中山称她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并为她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

今招侠女魂!”血洒轩亭,侠女英魂永在,英烈们的鲜血,铺就了今日之光明坦途。文 / 初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