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拉歌词_拉歌词部队大全

我第一次接触到拉歌,是在新兵连。  一九七六年冬天,我们在家乡人民敲锣打鼓,夹道相送下离开了武冈。在邵阳改乘闷罐子火车。火车一路北上,走走停停,

拉歌词_拉歌词部队大全

 

  我第一次接触到拉歌,是在新兵连  一九七六年冬天,我们在家乡人民敲锣打鼓,夹道相送下离开了武冈在邵阳改乘闷罐子火车火车一路北上,走走停停,几天后到达承德我们在承德改乘部队迎接新兵的汽车,一路颠簸百余里后,到达了新兵连驻地,承德市滦平县柳树沟。

至新兵连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营房四周是白皑皑的雪当晚我排一个新战士因从承德至新兵连的途中双手冻伤而被送进了团卫生队  翌日清晨,好奇心的驱使,我急不可待地跑出新兵连营房,去看周围的环境  目之所及,对面是巍峨雄伟的燕山山脉,沙通线在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穿行。

铁路路基下面尽是悬崖绝壁深山峡谷中,沟壑纵横山中树木尽皆银装素裹,几只苍鹰时而从悬崖绝壁上空掠过柳树沟沟底的溪水早已结冰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倒吸了口凉气  当过兵的人都晓得,部队生活、训练很艰苦,新兵连尤甚。

  我们经过三天的休整,就进入了为期三个月的紧张训练  军事训练方面主要的科目有:队列、战术、投弹、射击等每天八个小时的队列训练还好对付战术训练最为吃苦,整天在砍过玉米、高粱的地里,摸爬滚打,衣服划破是常事,脸和手也时常划出一道道血口子。

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其次是练刺杀,双手举着七斤六两重的步枪,右脚蹦着腿踢出去,突刺刺,练得两眼直冒金星,腿肚子抽筋不是我们当新兵的怕吃苦、矫情,究其原因是生活水平跟不上我们南方人生活习惯与北方人不同,在家乡吃的是大米饭,而在新兵连,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是细粮。

况且还包括面粉在内,其余尽是高粱米、小米、包米楂子一个星期难得吃上两顿大米饭二米饭,我就是从那时熟识的:即用大米和高梁、小米或包米楂子混合做成除此外,吃的还有窝窝头,包米糊糊生活不习惯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体能就差。

在军训中,难免吃不消加之初出远门,又逼近年关,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思乡、思亲之情自不必说特别是晚上的政治学习,大多的内容是搞“忆苦思甜”,唱《不忘阶级苦》这“忆苦”和思乡、思亲之情掺和在一起,好多人就难得有好心情。

好在“男儿有泪不轻弹”,实在难以释怀时,他们会悄悄走到墙角边,或营房后面去  新兵连的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余,想方设法来营造高兴愉快的氛围如大力开展文体活动,教唱革命歌曲,击鼓传花之类。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等歌曲,就是那时在新兵连学会的  拉歌也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黄连长和潘指导员,把一至四排的班、排长分成两组,进行拉歌。

黄连长和潘指导员分别担任两组的指挥  黄连长指挥一、二排的班、排长,齐声喊道:“三四排,唱首歌!唱首歌,三四排!”“一二三,快快快!”潘指导员带领组员应战,唱了首《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组员们引吭高歌,激情满怀。

唱罢,潘指导员马上组织反击:“我们唱了你们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像个傻姑娘!”再进一步紧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你们到底有没有?”黄连长这边大声应答:“有!我们当然有歌!”于是指挥组员们来了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歌声嘹亮,豪迈有力我们这般来自农村的新战士,先是觉得好奇,一个个伸长脖子,瞪圆眼睛,直楞楞地看,接着情绪随之高涨起来,一个劲地拍着手,跳着,笑着,傻孩子似的……  目睹此情此景,黄连长和潘指导员会心地笑了。

  后来的日子,唱歌、拉歌在集会前、训练间隙中进行开展成了常态新兵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各种不快,私心杂念随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心扑在了训练上各项训练中,战士们宁肯掉皮掉肉不掉队,在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大家分别以“优秀”、“优良”或“合格”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结束了新兵连的训练  由此可见,拉歌能鼓舞人心,缓解压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拉歌还能团结士气,凝聚人心,提高部队战斗力  新兵连解散后,我们各自下到了该去的老连队我们十五连位于红旗隧道出口,一个叫梁下的地方。

其时部队大部分指战员尚在唐山、天津塘沽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我们连仅一个排留守连队,看守、维修机械人员少,拉歌条件不具备,拉歌活动只好作罢  抗震救灾工作一结束,我们十四师和八师、九师接到了修建通霍线的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迎风冒雪开到了科尔沁草原。

  这条铁路全长419公里,沿途要穿越草原、沙漠、盐渍、丘陵地带,地质复杂。又因为在寒区,风沙大,困难可想而知。  但困难再大也难不倒“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英雄铁道兵战士。

  当时我们三营就驻扎在科尔沁草原,吐列毛杜的哈吐查干屯  大部队在一起,拉歌自然有了用武之地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拉歌是在七九年的“八一”建军节  那一天,全营为庆祝“八一”,组织各连演唱组文艺会演。

地点设在我们连大操场  上午九时许,各连指战员们身背钢枪,手持自制的小马扎,一路高歌,踏着节拍,迈着威武雄健的步伐,有序地列队进入操场,成方阵坐好  大家刚落座,被全营誉为“拉歌大侠”的我连田指导员,当仁不让,抓住了先机。

他站在我连方阵前,亮开了大嗓门,挥舞着雄壮有力的节拍,指挥我连战士唱起了《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战士们在指导员极带“煽”的指挥下,歌声铿锵有力,荡气回肠歌声刚落,十四连黎连长站在本连方阵前大吼:“十五连唱得好不好?”战士们高声应答:“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田大侠自然不会上当,他有自己的小九九,得蓄精养锐,好戏在后头。

马上回敬:“要我唱,偏不唱!十四连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欢迎你们唱支歌!”我连战士跟着大吼:“一二三,快快快!”“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心急!”说实话,论拉歌,除了我们十五连,没有其他连是他们的对手。

他们自然不会甘拜下风,黎连长撕开喉咙大喊:“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随即挽起袖子,打起节拍,指挥连队唱起了他们的拿手好曲,《打靶归来》十四连歌曲的第一句刚落音,田大侠指挥我连一首《大刀向鬼子们头砍去》碾压过去,气势磅礴,真的是盖住了……。

  虽然拉歌跟“歌”有关系,却与一般意义上的唱歌迥然不同它主要体现在“拉”上,而不完全在“歌”  操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声未落彼又落为了拉歌,拉赢歌,各个连把“挑战法、紧逼法、鼓励法、激将法、击掌法”等拉歌方法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妙处。

  当你置身歌埸,此起彼伏的吼声,有板有眼的节奏,声嘶力竭地嘶喊,定会顿得浑身血脉贲张,热血沸腾,打了鸡血似的你会情不自禁的、不由自主地融入这个滚滚洪流之中,会聚集所有力量,为自己的队伍呐喊、鼓劲  当天的文艺会演成了配角,拉歌却变成了重头戏。

  说也怪,通过拉歌,战士们的情绪真的完全被“煽”起来了  部队出现了三多三少的新局面:参加集体活动的多了,独自一人想私事的少了;同志与同志间谈工作的多了,几个老乡凑在一块拉家常的人少了;积极工作、出满勤的多了,躺病号的少了。

  在筑路施工的日子里,广大指战员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冰冻的大地上,修筑路基的十四连指战员们,有的用铁锤和钢钎在坚石般的冻层上打炮眼,有的用铁镐刨开冻层挖土,有的推着手推斗车运着土石在路基上狂奔。

尽管风啸雪舞,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但战士们都脱掉了棉衣,身着衬衫和绒衣在干活时值吉林省委检查团的领导下来视察铁路修建工作,见此情景,甚为感动,通报表扬了十四连我们连在负责其他施工连队配属机械施工的同时,在吐列毛杜的一个碴场,积极组织机械化施工,创造了月产道碴万方以上的记录。

十一连和十二连在担负哈吐查干隧道的攻坚战中,采取“三班倒”方式施工,工地不离人施工中推行了湿凿岩,风枪支架,改进了通风防尘和爆破技术,采用了全断面开挖隧道的新技术,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全面贯通了500余米的隧道。

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沼泽地3座涵渠的修建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与拉歌有内在的关联

  拉歌同时也是促进相互了解,彼此和睦相处,沟通友谊的桥梁七十年代末,广大农村、边远山区、草原牧区及军营,盛行的文娱活动就是每月看一场露天电影  科尔沁草原的隆冬,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尽管天气再寒冷也阻挡不了战士们和牧民们对电影的渴望。

他们似乎都在屈指计算着下次放电影的日子  师部宣传科电影队放映组的同志终于来了我们三营、沈阳军区守备十二师炮营的两个连、哈吐查干屯的牧民,如期而至  差不多两个营编制的战士,加上牧民,观众千人之多  军民有别,虽然同处一场地,军人有军人的方阵,牧民有牧民的处所。

  尽管是夜晚,在雪光的映照下,军人枪上的刺刀仍显现出冷冽的光  放电影前,自然少不了拉歌这一重要环节  拉歌是军营,或看电影前、集会场合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此时,我们梁营长捷足先登,指挥全营战士唱起了咱们铁道兵战士最爱唱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我们唱得气势雄伟,地动山摇。

接着梁营长就率领我们拉起歌来“炮营是我们的老大哥哎!”我们附和:“老大哥哎!”“我们请你们唱首歌哎!”我们应声:"唱首歌哎!”炮营张营长毫不推让,扯开嗓子吼道:“革命歌曲大家唱,你们唱了我们唱,要唱我们放声唱,唱得不好请原谅!”接着炮营战士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歌声雷霆万钧,排山倒海。

继而梁营长和张营长联手提议:“老乡们,来一个!”“来一个,老乡们!”草原上的牧民虽然酷爱唱歌,且擅长唱歌,但毕竟先前没见识过拉歌,面对解放军战士威武雄壮的拉歌阵势,似乎有点胆怯、难为情好在哈吐查干屯的白书记、何营长一番耳语后,带领牧民们唱起了《拥军花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着,唱着,我们所有的战士都跟着牧民们唱起来,霎时间,电影放映场俨然成了歌的世界,歌的海洋。

歌声响彻云霄,在草原上空久久缭绕、回响  这歌声蕴藏着军人与军人、军人与老百姓的心声这歌声凝聚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眷眷深情这歌声彰显了军民联防、共筑钢铁长城的坚强信心  是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弹指一挥间,离开军营已是四十余载。感谢拉歌,给我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

编辑:乐在其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