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体_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
王昭君\x0a\x0a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x0a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x0a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x0a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上官仪 ——词采自达,绮错婉媚荐读人:明月夜凭栏王昭君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1.这是一首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咏史诗按题材可以区分为咏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陈迹按表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述古、怀古和评古当然,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题材和表现方式此诗是一篇咏写历史人物的怀古之作。
从古代诗词作品中看,怀古一类诗词的内容与思想往往都比较沉重,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因为是怀古,诗中必然会涉及到历史典故,所以此诗紧紧围绕昭君出塞这一事件来写2.这首诗的体裁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来源于“街陌谣讴”,多表现社会底层疾苦,歌辞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后来的诗人在诗歌题材上有了拓展,但诗歌的感情基调没有改变从唐朝诗人作品看,一个“怨”字基本可以概括这一体裁的感情基调如虞世南《饮马长城窟行》“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宋之问《江南曲》“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沈佺期《长门怨》“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王勃《采莲归》“共问寒。
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李白《公无渡河》“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李贺《箜篌引》“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刘方平《婕妤怨》“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刘希夷八首《江南曲》,基本都是这一格调,当然,还有骆宾王《王昭君》,全诗如下:“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3.第一联,“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玉关”即玉门关,“金河”即大黑河,经常被古诗同时使用,形容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如许浑“去想金河远,行知玉塞空”,郑愔“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李竦“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骆宾王“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春色晚”极言环境恶劣,王昌龄“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概化自此处;“路几千”极言此去匈奴路途遥远两句以景造情,出塞尚未成行,先写途中之景,奠定诗歌悲凉的基调4.第二联,“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这句描写的是出塞之初的景象。
“柳花”好理解,隐含离别之情“桂条”是什么呢?我看有的鉴赏文章说是“琴声飘荡在桂树那柔柔的枝条上”,勉强说得通但又不合常理,且不说古代桂树这个品种稀缺与否?桂树这个意象和这苍凉的格调也不搭这里的“桂条”应该是马名,借代马,南朝梁元帝《答齐国双马书》“名重桂条,形图柳谷”,北周。
庾信《侠客行》“侠客重连鑣,金鞍被桂条”,唐李峤《兔》“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刘言史《春游曲》“喷沫团香小桂条,玉鞭兼赐霍嫖姚”,宋梅尧臣 《送刘成伯还都》“既吹莲叶舟,更逐桂条马”古诗文中的“桂条”一般用来代指马,指桂树的枝条一般用“桂枝”。
就此联而言,琴声在马背上悲咽应该更适合当时的情境这一联分别运用了拟人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拟人不讲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文又分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和排句互文四种,单句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如“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种互文在格律诗中比较常见隔句互文和排句互文在赋和古风中多见,有些长调词也偶能用到,。
隔句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排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联“琴”“笛”互文,“桂条”“柳花”互文,指一路上,琴、笛在马背上悲鸣,在柳花间穿梭5.第三联,“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对仗尤为工整,委婉曲折,雾对风,掩对惊,临妆对入鬓,月对蝉;雾掩月对风惊蝉;临妆月对入鬓蝉。
字字相对,十分工整查找了一些资料,对此联的解释值得商榷多数抄来抄去的文章原文是:“本来,雾气升腾发散遮掩了天上的月,凉风刹起惊动了树上的蝉,这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但是此时的月是月临妆,月是临近美人梳妆的月,月是修饰美人的妆面的,此时的蝉是蝉入鬓,蝉是融入美人鬓发的蝉,蝉是修饰美人的鬓发的,因此雾掩月,风惊蝉,自然就和人有关了,人和物很好的融为一体”。
说得挺好,疑问是,哪来的月和蝉?王美女半夜在树下梳妆?其实,此句的月就是指美人眉,蝉鬓也是指美人的一种发型“月眉”“蝉鬓”是古诗词中经常用的两个词“月眉”如萧衍《江南弄游女曲》“容色玉耀眉如月”,李贺《昌谷诗》“月眉谢郎妓”,周必大《朝中措》“月眉新画露珠圆”等。
“蝉鬓”如温庭筠《菩萨蛮》“镜中蝉鬓轻”,冯延巳《鹊踏枝》“东风尽日吹蝉鬓”等卢照邻《长安古意》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新月上鸦黄”,此处也是以月代眉再说“临妆”,也不是临近梳妆,而是对镜梳妆的意思古诗词中临妆多和镜在一起用的,“临妆镜”是一个常用的词组,分开用的也很多,如“忆事临妆笑,春娇满镜台”“向宝镜鸾钗,临妆常晚”等。
李煜的爸爸李璟有一首《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把“月眉”“蝉鬓”“临妆”统统包含了“雾”“风”也应该结合“香雾云鬟湿”“雾鬓风鬟乱”“云鬟香雾成遥隔”“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鬢与风鬟”等等诗句来理解,其实“雾”一般也用来借代秀美的头发或梳妆时氤氲的香气。
结合上下文,这联应该是描写昭君到达匈奴,梳妆打扮准备见单于时那种迷茫、惊惶的心境6.第四联,“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此处也多被解释成昭君在匈奴百般无奈,因而遣使送信,期待汉帝接她回去,因等不到使者回来,所以洒尽泪水。
我觉得这样并没有结合全诗的情节结构来理解前面讲了,全诗就是围绕昭君出塞这个典故来写此处的“待还使”,如果作“待/还使”即等待使者回来理解,与缄书一起,不管是行为还是感情都太跳跃了,与全诗的时空转换、感情流向都不太协调。
在语法上也与上述句意不符,缄书,即把信封好,代指书信,按字面理解是封书(书信)待/来使,也就是等着人来送信,显然有点莫名其妙全诗的前三联脉络基本是按照出塞前-出塞初-到达时来写的,非常紧凑,如果最后一联突然写不习惯匈奴的生活以至于写信求助汉帝接她回去,眼巴巴的等着使者回来,等不来就哭得一塌糊涂,既和前面结构不协,也不太适合人物的形象。
起承转合,尾联重在“合”,要在情绪、逻辑、意义上对前面的描写或叙述进行揭示和升华我觉得此处“待还使”应该作“待还/使”来理解,即待还的使者,使者送昭君出塞还没有回去呢意思是使者已经等着要回去复命了,只好修书一封给他带走了。
修书的内容是什么,给什么人?全留给读者想象了但是,可以想见的是,使者一走,这苍凉无比的苦寒之地,就只有昭君一个人孤苦无依了,之中隐含了多少幽怨之情啊这种情感,比起在匈奴生活几年才不甘寂寞而修书遣使,要强烈得多吧?“泪尽白云天”便将这幽怨之情极致表达,同时暗示了修书徒劳无益的这个残酷现实,书中的内容也就无关紧要了。
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直接化此句来悼念亡友,可见此语的强大表现力7.全诗五言八句,虽是乐府旧题,却基本呈现了律诗的结构及声律特征首句虽与格律不谐,然也是标准的律句“琴悲桂条上”是律诗
的特殊格式“平平仄平仄”上官仪极重声律,让“上官体”名重一时,却没有及时完整地给律诗定型,是便宜沈、宋了……“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他因袭了前人的诗有“六志”“八阶”“八病”之说并加以推广;总结了言有“七例”,对一到七言的各种句式结构进行了归纳;创新型地提出了“六对”“八对”的诗词对仗手法,并对其进行了阐述,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这些理论在他的《笔劄华梁》都有所体现。
个人觉得,对仗理论是他诗歌理论的创新之处,影响也更加深远,值得大家学习如“双拟对”“连绵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等技巧,特别注重声律的协调其实这些技巧大家也在用“连珠对”,即大家都经常用的叠字对,如黄莺出谷《茶味》“水盈叶片。
层层翠,壁映灯辉点点红”“双拟对”,指五律第一第三字(七律第三第五字)相同,如《冬暮》“愁来愁不已,梦去梦无凭”“连绵对”,即五律第二第三字(七律第四第五字)相同按照格律的句式结构,此处是一句前后分隔处,所以虽然两字相同,但不属于叠字,所以也就不是连珠对。
如钟灵毓秀《无题》“蜂蝶沾花花乐意,蜻蛾触叶叶含羞”“双声对”,即出句和对句句尾都是两字声部相同,如晚秋《国庆抒怀》“礼炮欢呼鸣盛世,雄鹰振翅舞天台”“叠韵对”,即出句和对句句尾都是两字叠韵,如赵斌《高山台怀古》“万里长城多。
缱绻,千年号角久徘徊”后来,大家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展,这些字或者词不一定要在固定的位置,但基本对法没有变“隔句对”“回文对”等在律诗中实用性不强,在古风或者词的创作里偶会出现,其他的对仗形式都很简单,这里不过多介绍。
有人说,“上官体”的风行一时,是因为上官仪位高权重,众星捧月的结果,显然他们没有理解上官仪诗歌体系的价值上官仪让诗歌的性情和声色走向融合,使诗歌创作无论从格律还是意境皆有法可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甚至影响到今天的律诗创作。
摘录几首……
入朝洛堤步行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从驾闾山咏马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假作屏风诗绿叶霜中夏,红花雪里春去马不移迹,来车岂动轮假作赠别诗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郁,垂露几行啼。
假作幽兰诗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假作田家诗有意嫌千石,无心羡九卿且悦丘园好,何论冠盖生咏雪应诏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江王太妃挽歌黄鹤悲歌绝,椒花清颂馀埃凝写邻镜,网结和扉鱼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别有南陵路,幽丛临叶疏故北平公挽歌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高密长公主挽歌
湘渚韬灵迹,娥台静瑞音凤逐清箫远,鸾随幽镜沈霜处华芙落,风前银烛侵寂寞平阳宅,月冷洞房深谢都督挽歌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楚挽绕卢山,胡笳临武库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早春桂林殿应诏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咏画障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八咏应制二首其一
启重帷,重帷照文杏翡翠藻轻花,流苏媚浮影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罗荐已擘鸳鸯被,绮衣复有蒲萄带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洛滨春雪回,巫峡暮云来雪花飘玉辇,云光上璧台共待新妆出,清歌送落梅。
八咏应制二首其二入丛台,丛台裛春露滴沥间深红,参差散轻素妆蝶惊复聚,黄鹂飞且顾攀折殊未已,复值惊飞起影舞衫前,飘香歌扇里望望惜春晖,行行犹未归暂得佳游趣,更愁花鸟稀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精彩链接,欢迎赏读:
【好诗荐读】第03期——王 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好诗荐读】第02期——虞世南:治世之音,先人而兴【好诗荐读】第01期——李世民:用咸英之曲,变浪漫之音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喜欢,请点赞转发,感恩支持!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上官体_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
初唐诗人上官仪长于五言诗,其诗内容多写宫廷生活,重视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形成绮错婉媚的风格。上官仪地位显贵,时人纷纷效仿其体,称为…
-
稻城亚丁几月份去最好_稻城亚丁几月份去最好天气
马上就是暑假了,大家准备好去旅游了吗?稻城亚丁是非常漂亮的地方,夏天防暑的好去处。那么稻城亚丁七月份天气怎么…
- 稻城亚丁几月份去最好_稻城亚丁几月份去最好天气
- 耳鸣那个医院看好_甲钴胺吃几天耳朵就不响了
- 耳鸣那个医院看好_甲钴胺吃几天耳朵就不响了
- 耳鸣那个医院看好_甲钴胺吃几天耳朵就不响了
- 胭脂妆_胭脂妆儿童舞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