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印_太极印章
———马国相先生“太极·心像”诗书画印观感 “太极本由无极生,
———马国相先生“太极·心像”诗书画印观感“太极本由无极生,无极道场感斯通万法归一虚空尽,万象包罗易理中”当一首信守拈来的清新小诗,以一幅飘逸的书法作品的形式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雄浑的字体、错落有致的构思、直追秦汉之风的印章、墨迹透出的动静相兼的太极韵味,使我对作品产生了莫名的神秘感:太极、武者、文人、墨客,这四者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为难得。
但当一一欣赏完当代太极名家马国相(艺名:老马)先生 “太极·心像”诗书画印系列作品后,又觉如此释然古往今来,文武之道素来相辅相成,然亦有同源异流之说,兼修者素来寥若晨星,能在崇尚太极武学的基础上研习诗书画印,且臻如此境界者,国相先生实为翘楚,诩为家,可信也!。
翻开马国相先生《我的太极之路》,研读咂摸,一个自青年时期便痴迷武学,历尽千辛万苦,五下太极发源地陈家沟拜师求学,终成正果的励志形象便会跃然眼前再查阅先生的著作,《太极初步》、《陈式太极功夫》系列、《陈家沟太极功夫》、《马畅时尚太极》、《太极大观》、《基础太极》、《陈式太极国家标准56式拳》、《陈式太极刀剑谱》等专著,可谓著作等身,且一字一句、一章一节均亲力亲为,无不渗透着先生的心血和汗水。
步入新千年,先生便开始了游历、布道、传承的脚步先是在家乡五常市和大庆市开办太极武术学校,后又南下珠三角筹建太极武馆每到一处,均招贤纳士,广结良缘,布德施教,弟子遍布全国,成就颇丰,影响甚远2015年,先生在经过缜密思考后,开创性地推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马传太极带徒工程”,轰动太极界,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名太极爱好者。
目前,带徒工程进展顺利,效果颇佳,成果可期
国相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先生不但多年徜徉于太极世界,且自幼受家学影响,通中医、书法、绘画,与太极技艺相辅相成,多年研习不辍近年来,先生在传播太极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每每陷入沉思:太极技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高层次的文化遗产,其理论基础源于《易经》,而《易经》又与中医、汉字尤为紧密,太极技艺为什么不能与中华文化有更加紧密的结合呢?纵观当今太极界,除以拳套、功夫展现在赛场外,多以健身养生、娱乐为主要呈现形式,大大削弱了太极文化的内涵。
于是,国相先生独辟蹊径,以自身丰富的阅历,开始了太极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发展的深入探索在这个领域,国相先生最引以为荣的,就是英年早逝的女儿女儿自幼聪颖,继承了先生好学上进、吃苦耐劳的品性,加上先生严苛的家教,年纪轻轻便拳艺精湛,在全国赛事上展露头角,大学毕业后,便在京尝试太极与舞台艺术相融合的深入探索,开创了广受青年群体喜爱的“畅太极”传播模式,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追捧,开创了太极崭新的领域。
可惜天妒英才,无情地泯灭了太极界一段优美的传奇为此,国相先生曾意味深长的说;“女儿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艺术品她虽然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还要为太极创造更多的精彩”先生与相濡以沫的妻子以出游的方式,自驾游历祖国山川,以此消磨失去女儿的痛苦,夫妻携手登名山,寻古迹,领略五千年中华文化来慰藉破碎的心灵。
行程中先生将所闻、所见、所感,创作了大量诗、书、画、印作品其中有这样一首小诗:“久有游历志,天命愿始成车轮遍神州,圣地留身影蚍蜉不撼树,快乐心自生江山千古在,人事留美名吾心守一敬,日圆回归梦”为妻子所做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暮钟悠悠寺门远,归雁声声向巢间。
入世化缘终为取,辟谷不食乃神仙”在青岛崂山深处闭关时,创作了大量诗书画印作品,在日照带徒工程的紧张间隙,还刀耕不辍,治印多枚,题材多以带徒工程“十大箴言”、带徒宗旨等为素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国相先生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太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太极修真、太极武学、太极医学、太极艺术太极修真、太极武功是太极范畴内的衍生品,主要包括太极内功修炼、拳架修炼的理论阐述,以及一些武德、武学修养等方面的观点。
这些理论国相先生著述颇丰,太极医学,是先生秉承家学与太极的完美结合,在此自不必赘述太极艺术,主要包括诗、书、画、印四个部分先生的诗文风格主要以唐诗为基础,偶追魏晋诗风,亦涉猎现代诗歌作品以感怀抒情为主,多成文于游历途中。
有信手拈来之小品,有状物抒情之感触,亦有微醺涂鸦之偶成成诗后,先生喜欢以书法形式予以抒发这次与读者见面的多数作品,即是先生诗书画印多维呈现的佳品书法是先生比较侧重的领域,他自幼即受先父的影响,很早即接触临摹写大仿,欧、柳、颜、赵四体均有临习,各种碑拓亦常有研摹。
上世纪80年代,先生临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当时中国书法热刚刚兴起,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全国首届书法函授大学,系统学习了书法理论,以及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的学术理论,为后期书法研修奠定了较为深厚的书法功底80年代后期,曾代表黑龙江农垦系统参加全国书法美术展,作品应邀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国美术馆展出。
近年来,注意力多倾注于太极与书法的融合,深感拳理与书理相通、相融先生曾说:“一切自然的事物或许都是与道相合的,拳法的扭捏,书画的造作均背道而驰,心性的自然抒发,是拳与书画的灵魂”将太极与书法的身法、心法,气发、及回环连绵、血脉相属、气韵不断,由气生韵,因韵传神等等联系起来,相互有所悟,相互有所用,更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先生还曾在太极理论课上,将太极八卦图的黑与白,与书画墨与纸的黑与白对应起来,将太极的刚与柔与书法的笔之刚健和墨的阴柔对应起来,将书法艺术的“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与太极文化的“以养取气,以练取韵”联系起来,更觉拳与书艺紧密的结合起来。
读懂了这些,再观先生的书法作品,无不渗透着这些因子如先生在丈二宣纸上泼墨书写的巨幅 “太极”二字,太字之实与极字之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字之一点,如极光四射,气势磅礴 榜书行楷“太极风骨”四字,有筋有骨,即有裹锋之圆笔,又有刀削斧凿般的方笔,这种方圆笔法的完美结合,凸显了太极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太极风骨,而这种风骨,不正是“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庄重自尊、勇于担当”的马传太极精神吗!点如锥、撇如掌、捺如勾、垂露似栽拳、悬针似利剑,每一点画都内气通达,以一身之力送达之;每一字都节节贯穿,整篇一气呵成,以周身之势而挥就。
无不体现着太极的松稳慢匀、上下相随、绵绵不断、刚柔相济、正中安舒一切在先生看来,字字是太极,笔笔是拳势,他以书法这种独特的形式,使普通的汉字赋予了太极鲜活的生命,其书作是书又是画,学练太极的人,涉猎书法者,细细揣摩先生的作品,真是韵味无穷也!。
说到先生的画和印,依个人观点看,最近先生提出的“太极·心像”系列作品或许源于此看先生的画,都倾向于写意,而不是写实寥寥数笔,便浮现出一个生动的太极人物,人物是幻化的太极形象,只有简单的红白黑三色,山水是梦境中的太极家园,有一部分甚至是虚幻的缠丝图。
先生的篆刻亦如此,主要围绕太极思想进行创作,刀法拙朴,追秦汉之风,体现太极阴柔之美,亦多太极象形印,这些,不正是先生心目中的太极心像吗? “太极者,大道也,拳术乃为道之技” 先生曾讲,太极首先是一门技艺,与艺术结合就成为太极艺术,太极与艺术共生共进,即可入“道”。
作为一个太极人,就是要进入这个“道”,进而将太极艺术拓展开来,赋予太极艺术更多内涵,不断实现人生新的突破先生正健步走在这样的太极之路上,穆穆皇皇,浑然徜徉于太极与艺术的阴阳易理之中,追求“道’ 中之大“艺” ,领略太极人生的大“道”。
老马,大艺太极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太极印_太极印章
#暑期创作大赛#【太极印】简介一)意义妙真【太极印】,也称:中华【太极印】,其所表现的是太极文化的真义、妙义和精义。印章篆刻创作,是…
-
燕山大学就业信息网_燕山大学研究生院就业信息网
燕山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石家庄限购_石家庄限购令取消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_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录取线2023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_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录取线2023
- 湘西大学_湘西大学生村官报名条件
- 湘西大学_湘西大学生村官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