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运命论_运命论经典句子
宋代吕蒙正有两件事情被世人所流传千年。一是他当丞相时难得的气度,二是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寒窑赋》。
宋代吕蒙正有两件事情被世人所流传千年一是他当丞相时难得的气度,二是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寒窑赋》(当然有人说破窑赋或者时运论,反正都是一样的文章,不过有个别差异),很多人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奇文。
首先是不是他写的目前还是在据传的过程,其次这个如此有名的丞相,怎么就只有一篇文章流传呢?开头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人有旦夕祸福虽然已经吸引大家来感叹,但是到底不像出自己一代名相之口后来相声老艺人做了点改变,当成贯口练习。
全篇虽然引经据典,颇多历史典故,但是怎么感觉像是出自江湖人之口,不像久居庙堂之言,说白了,不够官方,因为引用的很多典故,更像是民间传说和野史的汇聚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篇文章看起来洋洋洒洒,原创度却不够。
反而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文学家李康写的《运命论》更像是依据这篇洗的稿
今天我们不讨论两者之间有多少相似之处,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阅读后的意见我认为李康的《运命论》比之后来的《寒窑赋》更加深刻,更加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处世哲学如果你读过之后,就会发现我所言不虚记得有一次我曾经引用里面一句: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很多人就要纠正我,说我说错了,是堤高于岸,浪必摧之就是浪催的朋友,我也喜欢郭德纲,但是你不能好读书不求甚解吧郭德纲先生学识渊博,为了舞台效果,经常把一些古文拿来引用,并且进行适当修改你不能真当成它原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
李康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人,字萧远中山(今河北保定定县一带)人性狷介不能和俗曾作《游山九吟》,魏明帝异其文初仕为浔阳长,后封阁阳侯,有政绩魏末晋初病逝旧有集二卷,今佚存《运命论》1篇,《文选》、《艺文类聚》均采录。
以前,我们很少说到这个人,对他的记载历史上不多,但是从各个文集收入来说,《运命论》是他写的无疑了。
此文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文章先用史实论证"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的观点,然后提出"乐天知命"的主张,最后告诫人们应明哲保身联系魏晋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作者本人的不佳境遇,这些看似消极的观点实际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人格和骨气。
全文清新流畅,言简意明,没有以往骈文奇字怪词的堆砌,而排比格的大量使用,又使文章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文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句,流传至今,足见其表现力或许有的人对这种宿命论一类的文章相当排斥,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恰恰有很深厚的中国式处世哲学。
很多人说,古人并不是一味相信宿命,庄子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不过遗憾的告诉大家庄子大约没说过这句话,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里倒是曾经说过:“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老子西升经》也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家为追求长生,积极同自然作斗争,提出了这一力争自己掌握人生命运的口号,鼓励人们战胜自然和社会灾害的勇气,也加强了人们开发人体潜能和追求超自然力的信心但是那是在修仙炼丹入迷的后来。
真实的含义还是要学会顺应天道,天人合一李康写《运命论》的时候,并不是自己洋洋得意之时,相反还处于人生的一个逆境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李康从"五德更运"的观点出发,认为各个朝代按五行更始,以次相代。
这种"运"不是杰出人物靠个人努力所能改变的个人的出处穷达贵贱又受个人命运的"命"与时代命运的"时"摆布他列举历史上正反面人物与事件,以图证明上述推论该文特别重在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究,强调"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但又强调虽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其实个人本来就是必须和时代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力越强,越会跟时代产生具体的关系周敦颐虽然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说,但是那只是强调个人的品格,而无法改变时代的潮流如果想要改变,必须介入其纷争的漩涡然后只有你真正同流合污的时候,你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独善其身。
所以,依照李康的思想更多的是“明哲保身”“明哲保身”是一个中性词,褒贬不一其实有一句更俗气的话,非常适合来对其进行注解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生在世,就是修行的过程,运也好,命运好,时也好,都是给你修行中设置的障碍和磨砺。
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呢?无法是内和外内修自身的气度和品格,外达你希望呈现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你想把持初心不变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还想去改变和影响周遭的事物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面对,首先保持内心的安定,哪怕胸中有激雷,也要面如平湖其次是学会审时度势,不急不躁,愚公精神不是搬山,而是让自己的东西能够传承下去拼搏精神要有但是不能成为莽撞的亡命之徒你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后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这个世间让你暂时无法改变和适应的时候,你要像水一样,去转换它现有的形态,不是妥协,而是让可以生存,水是无形,但是终究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太原大学教务处_太原师范教务处新网
山西省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贫乏,省内唯一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同时也是唯一的“双一流”大学,省内拥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共有九所,目前已…
-
tast是什么意思_hear是什么意思
零基础语法的第41课,【原形不定式+动词原形,表示动作的真实性。b)+现在分词,除了表示动作的真实性,还表示动作的连续性,进行性。…
- 真换转_甄嬛传是哪个朝代
- 第二课堂青骄课堂_第二课堂青骄课堂知识竞赛答案
- 山东卫生教育网华医网_山东医学教育网华医网
- 那家画室好_翟家班画室怎么样
- 育才学院_育才学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