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速看鹅膏菌(鹅膏菌长什么样子)

剧毒鹅膏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我国现知鹅膏科共计4属130种,有12种剧毒鹅膏物种,分布大江南北,从

速看鹅膏菌(鹅膏菌长什么样子)

 

鹅膏科的菌子既包括著名的食用菌,也包括有名的剧毒菌,其中有几种可食用菌和剧毒菌极其相似。

剧毒鹅膏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本文全面的介绍了6种鹅膏菌,并把极其相似的可食用菌和毒鹅膏分作3组,作出详细比较。

我国现知鹅膏科共计4属130种,有12种剧毒鹅膏物种,分布大江南北,从温带至热带都有,云南有6种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松树林、栎树林中。

剧毒鹅膏中主要的毒素为肽类毒素,分为鹅膏毒肽类、鬼笔毒肽类、和毒伞毒肽类三大类群22种,属于环肽化合物,绝大多数的化学结构稳定、耐高温,一般烹调加工不能改变其结构,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强烈的毁坏作用。

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误食50g(一两)的毒鹅膏菌就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重的成年人,是蘑菇界名副其实的“毒王”,甚至比许多毒蛇毒性还要毒。

鹅膏类中毒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症状、急性肾损害型症状、神经精神型症状。其中,致命鹅膏被称为“蘑界杀手”,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

一,致命鹅膏与橙盖鹅膏1,致命鹅膏菌致命鹅膏菌别名白帽菌(四川),白罗伞(云南),白鹅膏,春生鹅膏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高达95%以上。

①,生态习性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广东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②,形态特征①菌体初生如鸡蛋形,菌体较细长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7cm ,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②菌褶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 ,粗0.5—1cm ,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

基部膨大,近球形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④菌托肥厚呈苞状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③,毒性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2,橙盖鹅膏菌橙盖鹅膏菌别名白橙盖鹅膏,黄罗伞,橙盖伞。有“凯撒蘑菇”之称,是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一种真菌。可食、味道较好

①,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散生或群生

②,生态特征子实体大型菌盖直径7-20cm,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白色至乳白色,边缘具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至乳白色菌褶黄色菌柄圆柱形,长8-18cm,粗1-2cm,淡黄色,具橙黄色花纹或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

。菌环生柄上部,淡黄色,下垂,上面有细条纹,易脱落。菌托大,呈苞状。

③,毒性可食、味道较好3,鉴别橙盖鹅膏与致命鹅膏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①致命鹅膏菌子实体比橙盖鹅膏菌细弱。②致命鹅膏菌盖边缘无条纹,橙盖鹅膏菌盖边缘条纹明显。③致命鹅膏菌菌托及孢子小于橙盖鹅膏菌!

致命鹅膏菌——剧毒

橙盖鹅膏菌——可食用二,黄盖鹅膏与红黄鹅膏1,黄盖鹅膏菌黄盖鹅膏别名白柄黄盖鹅膏、黄盖鹅膏、黄盖伞。①,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独生长或成群生长,并与树木形成菌根。

②,生态特征子实体伞状,中等大。菌盖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后期近平展,直径3-10cm,黄色或污黄色,表面光滑或附有污白色不规则的小鳞片,湿润时黏,边缘具条纹。

③,毒性剧毒!2,红黄鹅膏红黄鹅膏菌别名浅橙黄鹅膏菌、花柄橙红鹅膏菌

①,生态习性夏秋季生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稀群生②,生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5cm,初期近卵圆形至近钟形,后期近平展,中央小凸起,表面光滑,红色,橙红色,亮红色,边缘色淡有明显长条棱,湿时粘。

菌肉黄白色,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带黄,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11-16cm,粗0.5-2cm,表面黄色且有橙红色花纹,内部松软至空心。菌环大,膜质,黄色。菌托纯白色,大而厚呈苞状

③,毒性可食用3,鉴别①黄盖鹅膏菌菌盖无棱纹,红黄鹅膏菌菌盖有棱纹②黄盖鹅膏菌底部菌托膨基比较大,红黄鹅膏菌菌托大但基部无膨基现象③切开菌柄内部,黄盖鹅膏菌实心,红黄鹅膏菌空心若遇到菌托基部比较大,和内部实心的鹅膏菌千万不要食用。

黄盖鹅膏——剧毒

红黄鹅膏菌——可食用三,灰花纹鹅膏与隐花青鹅膏1,灰花纹鹅膏灰花纹鹅膏菌俗名叫“麻母鸡"。①,生态习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②,生态特征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幼时近卵圆形,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

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

③,毒性剧毒。2,隐花青鹅膏隐花青鹅膏别名草鸡枞(云南)、青鹅蛋菌(四川)、孟阳氏鹅膏、隐花青褐伞①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青杠林和松林等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②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中部稍凸起,肉桂褐色至灰褐色,有时近红褐色,光亮,具深色纤毛状隐花纹,边缘平滑无条纹并往往悬挂内菌幕残片。

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稍密,宽,离生,不等长,边缘锯齿状菌柄圆柱形,长12-17cm,粗1-4.5cm,白色无花纹,肉质,脆,内部松软至空心,具白色纤毛状鳞片,基部稍粗菌环白色,膜质,下垂,上面有细条纹,往往易脱落,悬挂在菌盖的边缘。

菌托杯状,白色,较大,有时上缘破裂成大片附着在菌盖表面。③毒性可食用

3,鉴别①草鸡枞的有明显的菌伞帽尖;而鹅膏菌无明显帽尖。③草鸡枞无菌环;而鹅膏菌的菌柄上部或顶部生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菌环。③草鸡枞有细长根部,无菌托;而鹅膏菌有明显原型的菌托。

草鸡枞——可食用

麻母鸡——剧毒鹅膏菌虽然属于剧毒野生菌,但鹅膏菌属价值大、应用范围广,在生物防治、开发新特效药如抗肿瘤药、抗菌及抗病毒药、镇静或麻醉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图片自网络侵删)对于野生食用菌,我们是认真的!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后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