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这都可以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过,人成年后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可以在童年时期找到原因。蒙台梭利也曾深刻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无法抹掉婴儿0-3岁时

这都可以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过,人成年后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可以在童年时期找到原因蒙台梭利也曾深刻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无法抹掉婴儿0-3岁时期形成的东西由此可见,童年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童年时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这一阶段主要的教育者。所以父母要了解一些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

1.抓住关键期,让教育事半功倍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因此,关键期又叫“最佳学习期”或“机会之窗”有研究提出的关键期:

2-3岁 口头言语发展2岁半-3岁半 规则意识,物品摆放秩序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岁 学习书面语言5岁 数概念发展 智力发展10岁以前 外语家长要发挥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说话晚,两岁了还不说话,但是送到幼儿园就会发现孩子的言语发展能力特别迅速。

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送去幼儿园的话,那么孩子的主要照料人在家里就要和孩子经常沟通,比如唱儿歌或者读绘本在2岁半到3岁半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出现“可怕的两岁现象”你会头疼:“为什么以前的乖宝宝现在会变得这么固执而任性?”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出现“规则意识”,他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他要按照这个规则行事,甚至这个阶段有的孩子会出现“轻微的强迫症”。

我大儿子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他特别喜欢给物品排队,或者玩积木的时候会一直“垒高高”,如果你打扰了他或者给他破坏了,他就抓狂这个时候呢,如果孩子没有邀请你,你就不要去主动的干扰他,这样有助于培养他的专注力。

这个关键期为并非是绝对的,即使错过了,以后经过补偿性的学习,仍有可能获得某种能力,只是难度要大些比如我们都熟知的“狼孩”的故事虽然这个从小和狼一起长大的孩子被人类发现并带回人类社会,但是由于她错过了童年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人们教养了她好多年,她还只是会说几个简单字,而且不能正常融入人类社会。

2.帮助孩子适应“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他认为呢,儿童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我们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老师教学中的“跳一跳,摘个桃”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提倡“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但是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在一年级开学前那个暑假都会去上“幼小衔接班”。

这一点是不违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让她提前去熟悉,并不是让她去完全掌握我们家长平时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像言语能力发育好的孩子两岁就可以和大人交流,这时候你们在超市里看到一些字比如“欢迎光临”啊“小心地滑啊”之类的包括路上的信号灯都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就会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大家比较关心的孩子读绘本的问题小孩子在10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对颜色鲜艳的物品感兴趣,这时候家长不能只说我在当下给她玩具就可以你要看到以后孩子读的绘本也是颜色鲜艳的这个“孩子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要家长去看到。

所以从10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看颜色鲜艳且有故事情节的绘本,一边看家长要一边讲,如果你每天都坚持的话,你会发现你孩子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都会突出3.代币制量化孩子的行为,利弊对半代币制通俗来讲就是:我把家里的所有家务都标上积分,扫地一分、刷碗两分、倒垃圾三分。

然后孩子做了一件事就加相应积分,你和孩子约定积分满多少后可以满足他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优点就是可以制约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回报”一般学校里的老师或者辅导机构喜欢用这种方法:你遵守纪律或者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我就给你一朵小红花,你测验考了高分就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小红花集满七朵可以召唤一个作业本。

缺点就是容易产生“德西效应”,即外在奖励会降低内部动机《家有儿女》中有一个剧情:妈妈出差,爸爸不想做家务,所以让三个儿女做家务并且量化他们的行为,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三个孩子为了积分抢夺家务,但是他们只是为了拿到积分,家务做的马马虎虎,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对于利弊参半的“代币制”,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要避免出现“德西效应”,要事先了解孩子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如果兴趣较高,就无需外在物质奖励,进行口头表扬即可;若兴趣较低,则可以采取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家长们在用“代币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善用“系统脱敏法”,循序渐进的让孩子爱上自己讨厌的事物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什么叫“系统脱敏法”:小明很怕狗,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小明不怕狗呢?。

第一步,我们找来很多可爱的狗狗的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小明远远地去观看;第二步,我们把这些可爱狗狗的图片,拿到小明的身边,让小明亲手拿着图片看;第三步,我们让小明手摸狗狗的玩具;第四步,我们带小明去公园里,远远的看狗狗玩耍;

第五步,我们和小明一起陪着狗狗玩耍;第六步,让小明自己和狗狗玩耍一系列操作下来后,我们就发现小明已经不害怕狗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用“系统脱敏法”让讨厌坐婴儿推车的小儿子喜欢上坐车的我首先把婴儿推车直接放在我们客厅里,每天都让小儿子看着它并且打开推车上的音乐,在小儿子不排斥推车的时候,我会把他放进去,如果进去他哭闹的话,马上把他抱下来。

然后,当我放进推车里他能保持一分钟不哭,我就开始来来回回的推动婴儿车,让他坐在车里听着音乐。最后,他可以自己坐在婴儿推车里听着音乐好长时间。

现在有一个词很热“分离焦虑”,特别是孩子在三周岁要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特别明显,每天早上都要哭一通现在教你用“系统脱敏法”让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主动去上幼儿园大部分的幼儿园在下午放学后都是可以进去的,这个时间段你可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玩耍,让他爱上幼儿园里的娱乐设施和其他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当孩子在幼儿园玩的比较放松的时候你可以找园长谈谈,让孩子知道园长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他就不会排斥老师回家后多和孩子一起回忆下午在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多去几次后询问孩子喜欢不喜欢去幼儿园,告诉他妈妈去上班后幼儿园里有园长和其他小朋友陪他。

如果是“分离焦虑”特别严重的孩子,会哭的撕心裂肺的那种可以告诉孩子只上半天幼儿园,中午就去接他回家下午在家里和他一起回忆上午开心的事情,然后第二天上午不送他去,到了下午再送他去幼儿园这样他会知道上午和下午的幼儿园都会很开心,慢慢的会喜欢上幼儿园。

5.巧用“祖母法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家长都喜欢用“强化”的手段让孩子多做一些我们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告诉孩子“如果你期末考试能考第一名我就给你买变形金刚”,或者说“如果你期末考试能考第一名那你就不用每天倒垃圾了”。

由此我们知道强化是一种通过呈现某种刺激或者消除某种刺激来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在使用强化手段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孩子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孩子参与不喜欢的活动。

奶奶们比较喜欢用这招,奶奶在给孙子喂饭的时候经常说:“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吃肉”,所以普雷马克原理又叫“祖母法则”。

家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比如孩子喜欢航空模型,不喜欢阅读,你可以让他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再去做航空模型。孩子放学后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做作业,你可以让他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