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墙裂推荐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定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认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2.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墙裂推荐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定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认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2.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认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学习难点】  归纳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  听故事,回答问题:  古时候有个人养了一群猴子,猴子最喜欢吃苹果了,那个人就早上给猴子6个苹果,下午4个苹果,猴子一听不愿意了,怎么早上6个,下午才4个少了二个。

于是那个人早上给猴子4个苹果,下午给6个苹果,猴子就高兴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有发现这个故事里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吗?  师:故事中聪明的养猴人通过交换位置解决了实际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交换位置这种现象。

那么,在我们的数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合作:★活动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  ①教师板书2+3和3+2  ②学生观察2+3和3+2,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师:任何两个数相加,和都不会变吗?(学生猜想)  2.学生验证:  ①你能照黑板上的样子再写两组吗?  ②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我发现了:   我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 。

  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3.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13+9=(  )+13  76+58=(  )+(  )  (  )+(  )=32+21  (  )+(  )=(  )+(  )。

  ★活动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乘法也有交换律吗?  我的猜想:   举例验证:   我的发现: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1.数的分解,根据乘法口诀列式  2.结合本班男、女生人数计算总人数(两种方法)  3.学生举例  4.加法、乘法验算  ★活动三:探索减法和除法满足交换律吗?  减法和除法中也有交换律吗?  我的猜想: 。

  举例验证:   我的发现: 三、展示交流:  抽查部分小组对前面活动的结果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讨论:举出反例证明减法和除法中不存在交换律四、达标检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5+17=(  )+5  45×19=19×(  )  29+13=(  )+(  )  (  )×(  )=210×30  a+b =(  )+(  )  △×□=(  )×(  )  (  )+(  )=(  )○(  )

  (  )○(  )=(  )×(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13+314  31×23五、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课前设计思路】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这两种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主要想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本节课中,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中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却恰恰是我们所忽视的  一位日本数学家说:“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教学,通常在迈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各国都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美国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五条课程标准之一,俄罗斯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三条课程标准之一,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开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而在本节课中,主要渗透的是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交换律,继而进行进一步的猜想,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还渗透了一种反例反驳的方法,通过反例证明猜想错误,让学生明白,猜想通过验证,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课后反思】  第一,所选的课题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从第四单元中第三课时,由于前两课时没有讲,所以学生一下子不能及时转换到新课中来,没有给学生提前预习的环节,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直接导致课上学生不在状态。

  第二,设计课的总体思路是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结果课堂上,学生并未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验证环节,举例单一,汇报交流不够充分,所以归纳结论有些困难,应用环节未能实现理想状态  第三,这节课课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加法和乘法交换律。

然而,在探索规律时,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学生一下子不能理解方法,所以不能从形象的算式中抽象出规律,不能从大量例子中找出算式的共同特点  整节课的教学状态不佳,备课中学生学情课标都不能及时思考,不能纵观全局考虑,设计思路不符合学情,不符合学生,不符合大多数老师口味。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节课,明白了自己身上许多不足之处,今后,加倍努力,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