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德庄火锅菜单(贤合庄卤味火锅)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已经不能点四个清水锅了,而必须点一个锅底。在此背景下,海底捞全国客服表示,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已经不能点四个清水锅了,而必须点一个锅底在此背景下,海底捞全国客服表示,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感叹,海底捞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疫情刚刚结束没多久,海底捞就迫不及待的修改规定,吃过海底捞的朋友都知道,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并不低,实际上现在很少有消费者在为曾经海底捞吹嘘的服务买单。
有的甚至认为刻意的服务会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搞到不自在和尴尬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三年疫情中,海底捞是持续亏损的持续亏损的主因是,海底捞仍在为疫情期间失控的门店扩张买单到目前为止,门店数量相比去年年底减少了150家,且关闭门店多集中在两年前大举扩张的三线及以下城市。
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海底捞进军县城策略的失败不过,一个更让投资者担忧的问题是,海底捞的营收水平,回到了三年前即便是在曾经最春风得意的一线城市,海底捞的经营状态也越发艰难疫情影响、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外出就餐比例减少,选择中高端的餐饮消费也更加谨慎,论吃火锅,海底捞也算不上性价比之选。
更关键的是,在行业普遍承压和竞争对手的围剿之下,海底捞似乎依然没有为主营业务的增长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菜品和口味的创新、门店效率的提升等反而在对手的比衬、收缩的压力下,本来作为“招牌”的海底捞服务,也开始遭受质疑,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从“过度服务”变成了“服务不到位”。
之前的公告中,海底捞把亏损的原因归为两个,其一是部分门店关停,海底捞上半年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约2.55亿-3.27亿元致亏的另外一方面原因则是新冠疫情的影响而疫情不但拖累了海底捞的盈利,还把它的收入规模“打”回了三年前。
今年上半年不低于167亿的收入,规模甚至不及被逆势扩张严重拖累的去年同期去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201亿,实现盈利9650万元而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来看,三年时间里,海底捞的净利润暴跌至少114%
两年前,海底捞在疫情下选择逆势扩张,于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新开出662家门店,接近截至2019年年底的门店总数海底捞显然错估了疫情形势,大规模开店下成本大幅增加,新开门店业绩不理想,更拉长了回本周期,导致业绩深陷泥潭。
去年11月,海底捞终于作出止损的决定,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的门店,并启动“啄木鸟计划”,称若门店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店据海底捞2022年业绩公告,其年内关闭了276家门店,到年底门店数量为1443家,其中,在中国大陆,一线城市门店248家、二线城市522家、三线及以下城市559家。
窄门餐眼显示,海底捞现有门店1293家,对比去年底减少150家,其中,一线城市231家、新一线城市389家、二线城市28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373家从这份数据显示的新开门店情况来看,今年前七个月,海底捞仅新开店15家。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海底捞关闭了大量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而这正是海底捞曾经试图通过逆势扩张快速占领的下沉市场作出“抄底”决定后的一年时间里,海底捞超一半的新店,都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多达344家但这些门店的业绩并没有达到预期。
三线及以下地区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更低,客单价本就更低,随着门店布局密度显著提高,加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单店翻台率也快速下滑
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吃不起” 实际上,自疫情以来,海底捞一线、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价格,均在持续下滑从2020年年中到2021年年底,分别从118.1元、107.4元和101.8元,下降至11.8元、101.7元和95.7元。
这两年时间里,以半年为一周期,海底捞整体人均消费额分别是112.8元、110.1元、107.3元和104.7元但这并非因为海底捞菜品单价降低了,相反,这两年,海底捞频繁被曝出“变相涨价”2020年4月,在网友曝光菜品涨价后,海底捞公开回复媒体称,此次菜品价格调整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但消费者“不买单”的声音,令海底捞只能道歉并表示恢复原价2021年3月,海底捞又因为把小料里不限量供应的牛肉粒换成植物蛋白产品“味伴侣”引发热议,被指“失去了灵魂”2021年10月,有顾客曝光,海底捞一份72元200g的毛肚,实际重量只有138g,海底捞对此解释称是因为“产品特性导致水分流失”。
2022年3月,海底捞又因为“41元半份毛肚仅7片”引发争议有调研者小梁展示自己近五年的北京海底捞门店就餐订单,明细显示,包括锅底、小料、菜品在内均在持续涨价其中涨价最明显的是2020年,小料从9元涨到了10元,三鲜和清油的双拼锅底从78元涨到了82元,捞派黄喉(半份)从26元涨到了31元,捞派豆花(半份)从14元涨到了16元,招牌虾滑(半份)从32元涨到了37元。

对小梁来说,因为价格上涨而菜品、口味却没有多大创新,海底捞已经不再是日常外出就餐的首选了,2020年之前,自己是海底捞的常客,“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吃一顿”,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她只去过两次海底捞,“一次是给朋友过生日,一次是父母来北京。
”即便菜品价格上调有成本增加的原因,价格涨幅没超过平均物价涨幅,但在消费降级、收入波动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普遍开始减少外出用餐的比例,中高端餐饮的消费频率就低了 与其他餐饮业相比,火锅的标准化程度相当高,可复制性很强、加工过程简单。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和火锅食材超市的出现,消费者购买食材和火锅底料也很方便,更关键的是,在家吃火锅,成本比外出就餐便宜很多如此一来,撇开消费水平有限的二三线城市不说,即便在一线城市,海底捞也不再是吃火锅的性价比之选了。
有餐饮行业分析师表示,影响餐饮品牌口碑的三大因素,是口味、服务和性价比但海底捞多年来在口味和产品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爆款,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性价比被认为越来越低而随着餐饮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海底捞的“招牌”服务,也明显地失去了吸引力。
在餐饮消费中,服务更多是一种加分项而非必需项,当享受服务的新鲜感消失,消费者很容易不再为此买单在今年仅有的两次就餐中,小梁明显感受到,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也有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员工减少了,也可能是疫情期间堂食暂停业务生疏了,感觉服务人员的反应非常慢,直接从‘过度服务’变成了‘服务不到位’。
”这并不是个别情况,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像小梁一样,感觉海底捞的服务“越来越差”然而,在火锅这片红海里,海底捞的对手们,却正在虎视眈眈定位中高端、翻台率相当高的巴奴火锅,在拿到数亿融资后并没有加速扩张,而是集中进军一二线城市。
窄门餐眼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巴奴平均每月新开店1家,分部在北京、武汉、合肥等地与海底捞客单价相当的椒王、小龙坎、谭鸭血、大龙燚、珮姐等川渝火锅品牌,则纷纷抢占二线市场,到目前为止,小龙坎、谭鸭血的门店都已经超过700家。
这意味着,火锅消费者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选择 价格更低的海底捞“平替”也在崛起,人均价93元左右的德庄火锅、贤合庄卤味火锅,已经在二三线城市把门店开到500家左右;62元的季季红火锅、66元的傣妹火锅、75元的秦妈火锅等,比海底捞更早在县城站稳了脚跟。
除了辣味火锅,细分品类的粤式火锅、海鲜火锅、椰子鸡火锅、虾火锅,开始抢夺消费者捞王、七欣天已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王婆大虾门店开到930家,仅次于海底捞;虾吃虾涮、淼鑫猪肚鸡、八合里海记等,也正在成为“换换口味”的选项。
与海底捞相比,这些火锅品牌要么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要么在菜品上更有特色,要么在口味上更具差异化,不同程度地“拿捏”着海底捞的痛点。
反正我是不会再去海底捞用餐了,海底捞一再加价,你们还会买单吗?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学到了吗北京k歌之王(歌之王子殿下第4季)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3、“最初的时候想当英雄想变超人想成为被光环围绕的很厉害的人后来啊后来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养一…
-
这都可以?重庆德庄火锅菜单(平阴重庆德庄火锅电话)
不想出青岛,不想花高价就想吃一顿正宗重庆火锅。全球门店1000家的德庄,终于上抖音团购了。这次49.9代100,每桌用两张五店通用。全网…
- 不要告诉别人酵素暖房(酵素离子暖房对身体有害么)
- 一看就会便宜坊团购(便宜坊行政总厨)
- 这都可以?丝老大相册(网易丝老大)
- 居然可以这样妈咪宝贝儿童摄影(南通妈咪宝贝儿童摄影)
- 燃爆了老昌春饼菜单(长春老昌春饼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