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精选

居然可以这样东莞山顶洞人(北京山顶洞人)

早上5点半,丽茹便起床,前往山顶洞人素食茶馆。6点,丽茹开始熬粥;很快,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粗粮粥便新鲜出炉。

居然可以这样东莞山顶洞人(北京山顶洞人)

 

早上5点半,丽茹便起床,前往山顶洞人素食茶馆6点,丽茹开始熬粥;很快,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粗粮粥便新鲜出炉7点20分,丽茹和同事们开始在“山顶洞人”门口奉粥前去喝粥的有环卫工、流浪汉、建筑工人等等;一碗热粥瞬间温暖了他们的胃,也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奉粥这件“小事”,“山顶洞人”已坚持了400多天但这只是“山顶洞人”11年多来,在日常经营之余从事公益的一个缩影今年春节过后,“山顶洞人”的老板卢叙安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捐出这家素食茶馆大家招募了100名爱心股东,每位股东出资1万元。

股东们约定不分红、不退股今后,“山顶洞人”的所有盈利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眼下,寻找一名负责经营的总经理成了当务之急善意之约:不退股、不分红2007年12月,位于东莞南城石竹路的“山顶洞人设计师会所”正式开业。

投资者有建材经营及设计行业背景,故定位为“设计师会所”而“山顶洞人”这个名称,寓意着返璞归真、倡导简单生活但“山顶洞人”早期的经营并不顺利不到半年的时间,负责项目运营的董事、总经理就退出了不久后,另外两名合伙人也退出。

2008年,“山顶洞人”转型为素食茶馆,卢叙安成了唯一留下来的股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山顶洞人”在商业经营上并不成功,时盈时亏但长期在公益文化上的热心投入和浸润,使它逐渐有了名气,并成为东莞一张素食公益名片。

今年春节前,卢叙安在脑海中涌现出一个想法:把“山顶洞人”捐出来,让它“回归社会”春节后,参考浙江海宁南关厢素食馆的做法,卢叙安联合十余位志同道合的共同发起人,在微信朋友圈公开招募100名爱心股东每位股东出资1万元,全部股金用于公司后续经营发展。

股东们约定:永不退股、永不分红今后,“山顶洞人”所有盈利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大家没想到的是,短短三天时间,100名股东便招募到位,还有很多人对自己没有成为股东而感到遗憾这100名股东来自全国各地,有企业老板、公益界人士,还有的纯粹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参与进来。

卢叙安也出资1万元,成为这100名股东之一当务之急是寻找“总经理”在“山顶洞人”的100名股东中,有很多东莞公益界人士,包括环保、助残、组学等等按照大家的设想,“山顶洞人”将搭建一个公益对接平台,公益项目可以在这里进行展示。

同时,“山顶洞人”以自己的影响力对接一些社会资源,用于公益项目的实施此外,征集一些小而美的公益项目,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微心愿,比如农户的农产品滞销,可以帮助他们推广农产品如果说现在的“山顶洞人”是1.0版,大家希望,未来可以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打造连锁品牌模式,成为2.0版,让更多人受益。

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则是3.0版的设想当然,大家的共识是:不会利用做公益的名号去“绑架”消费者“山顶洞人”的股东之一李智勇称,“山顶洞人”首先要做成一家优秀的商业企业,将素食和茶做到极致,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大众的喜爱,从而才能更好地反哺社会。

对于卢叙安的这个决定,李智勇也十分理解和支持“‘山顶洞人’从一个人的资产变成100个人的资产,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促进它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眼下,“山顶洞人”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一名全职的总经理,专门负责“山顶洞人”的日常运营。

“山顶洞人”一直都有公益“基因”事实上,卢叙安的这个举动并非一时兴起自从“山顶洞人”正式营业以来,就一直在日常经营之余开展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很多人热血沸腾地涌往灾区救灾而卢叙安考虑的是:“一年后,这件事情或许会被很多人遗忘,自己又可以为灾区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定:连续一年,将“山顶洞人”每周五营业收入的20%捐给灾区群众。

2015年12月,由东莞十余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的“一言一行”公益平台在“山顶洞人”成立“山顶洞人”由此成为公益机构的“根据地”,为它们免费提供活动场地2016年春节前后,全国多地涌现出“暖墙”,即爱心人士将自己的闲置衣服送到这里,一些有需要的人士自行前去挑选、取用。

“山顶洞人”也在门口设置了一面“暖墙”至今,这面“暖墙”仍然还在2017年初,“山顶洞人”还在门口开了一家不收费、不关门、不熄灯、不看管的“小悟龟”24小时公益书吧,供过往行人在这里读书、休憩此外,跟随助学名人坤叔在全国各地助学、在东莞联合高级技工学校设立明伦奖学金、奉粥、举办几百场公益讲座、为山村修桥修路、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探访社区孤寡老人、成立内部员工小微公益发展激励基金……由于长期坚持公益,“山顶洞人”在东莞公益界也享有一定的名声。

“在经营的11年里,虽然在商业上可能不算成功,但我却一直感到自己获得比付出多得多!”卢叙安说,“山顶洞人”发展至今,一直都带着公益“基因”,将不起眼的小微公益日常化,厚积薄发,就能够成为“汇聚善意力量”的地方。

“我觉得很值得,内心感到最幸福的是,在这里结了很多善缘,看到很多善举”对话卢叙安:善意没有失败和成功,想做就去做南都:最初为何会产生把“山顶洞人”捐出来、把一个股东变成100个股东的想法?卢叙安:在我看来,这不是把财产捐出来,而是把“山顶洞人”交还给社会,就像一滴水回归大海,才不会干涸。

其实,我一直都有这种想法,但没有发现很好的模式直到去年才了解到,浙江有一家素食馆就是以这种模式运作,他们现在招募了两三百名股东,股东不退股、不分红我们觉得很好,就想参考他们这种模式南都:您对“山顶洞人”未来发展有信心吗?

卢叙安:现在这100名股东来自很多行业,大家有管理能力,也有对接资源的能力,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运作而且我们有一个共识:不用公益去绑架消费者目前,“山顶洞人”有三四十名员工我们非常重视员工和总经理的发展,他们是第一受益人;只有让他们有了更好的职业前景,才能让“山顶洞人”发展得更快、更好。

所以我想,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我一直觉得,做一件事没有失败和成功的区别,只要自己想做就去做就像当初我们设置暖墙,有记者问我,你们能坚持多久?我当时回答说:我没想过能坚持多久,只管做下去暖墙现在都还在。

所以,对于“山顶洞人”未来的发展,我们还会像以前那样,默默去做,这样可能才会更有生命力“山顶洞人”有十多年的公益“基因”,离不开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互动这次“山顶洞人”转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有长期的定力与恒心去克难攻坚。

不过,只要初心不改加油干,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很开心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