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学到了吗敕勒歌(敕勒歌简谱)

读诗论史欢迎关注伊州都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于南朝民歌的绮丽悠扬、婉转缠绵。北朝民歌更像是一个草原上的牧马健儿,苍凉遒劲,古朴率真。

学到了吗敕勒歌(敕勒歌简谱)

 

读诗论史欢迎关注伊州都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于南朝民歌的绮丽悠扬、婉转缠绵北朝民歌更像是一个草原上的牧马健儿,苍凉遒劲,古朴率真无论是《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还是《东飞伯劳歌》中“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无不流露出南朝女子温婉娇羞,似水温柔的女儿形态。

而下面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古朴直白几行长短不一的句子便大笔勾勒出了塞外接天的毡帐,苍翠的草原和纵马放羊的塞外汉子塞外、草原、牧马、放羊着实令人心驰神往就连《天龙八部》里的大英雄乔峰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和心爱的阿朱,雁门关外牧马放羊。

“敕勒”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丁零人其后裔大部融入到现在的维吾尔族北魏时期活动于阴山山脉附近,也就是当时北魏政权的北方南北朝时期,骁勇善战的敕勒人,不可避免的被时代裹挟纷纷参与天下混战。

经民族融合大量敕勒人已鲜卑化,并且涌现了以杜洛周、斛律金为代表的当世名将。而这首恢弘大气的《敕勒歌》便是当时敕勒人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首句交代敕勒川在阴山脚下,而其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一说在今日山西北部地区(笔者家乡所在)开篇便恢弘大气的指出敕勒人的活动范围,连绵的阴山、苍翠的敕勒川尽是敕勒人牧马扬鞭的草场。

紧接着敕勒人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边无际的画卷,这画卷的上方是像毡房一样的天宇,下方的青青草原在天边与天宇相接。仿佛这天宇之下,四野之内尽是我敕勒人踏马逐羊的家园。

开篇寥寥两句,便让人胸胆开张,浩气酣畅不同于烟雨江南,温婉柔媚移步换景间都是细节,都是美景一颦一簇间都是风情,都是流连苍茫塞外则恰恰相反,抬眼望去无遮无挡,天空和草原,蓝色和绿色,在天际蜿蜒相交烟雨江南绣口一吐便是吴侬软语,像溪流一样婉转悠扬。

相反塞外牧马的汉子,一开口便是唤马赶羊的豪爽调子,苍凉有力

“天苍苍,野茫茫”依然是恢弘大气的粗略勾勒而这令人心驰神往的塞外草原,没有动态的牛羊岂不是死水一潭?“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人没有让我们失望,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让这幅画动静结合、生机勃勃足以让我们知道当时的敕勒人在这里生活的,静谧而自在、满足而自得。

《敕勒歌》一曲,作者已不可考也许这是敕勒人当时游牧草原的劳动号子,也许是这是敕勒人哄睡孩童的草原小调,亦或是敕勒人征战疆场的出征战歌但寥寥数句,没有精雕细琢,没有矫情造作,就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画卷令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其极为推崇。

金代“北方文雄”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七》中多加褒奖: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浩浩荡荡千年历史,史家丹青多记录王侯将相的兴衰荣辱,却对民间文化着墨甚少古之歌谣大多湮灭失传,对今人而言不胜遗憾。

《敕勒歌》作为北朝民歌的遗珠,自然天成、不加雕饰仿佛是作者极目远望辽阔的天宇、青青的草原和期间点缀的牛羊,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草原小调元好问对诗词毕生推崇“阳刚之美”和“天然之美”在其《论诗三十首》中将其和“一语天然万古新”的陶渊明和“万古千秋五字新”的谢灵运等相提并论。

可见元好问对这首《敕勒歌》掩饰不住的真爱令人遗憾的是《敕勒歌》的曲谱失传久已。而对于后人稍感慰藉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敕勒族大将斛律金曾吟唱此曲。《敕勒歌》由此开始进入正史,为后人所熟知。

公元546年,雄踞北方的东魏、西魏在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战彼时的西魏宇文泰、东魏高欢已互相征伐数十年,互有胜负,各不逞志西魏在王思政的建议下修筑玉璧城像一只楔子深深的凿进了晋南的河东腹地,直接威胁东魏重镇晋阳(今太原)。

更像是一根刺一样深深的扎进了高欢的肉里,直接威胁东魏政权,如鲠在喉、欲拔之而后快。继第一次玉璧之战高欢败走后四年,东魏浩荡连营几十里,再度与西魏角逐玉璧城。

然而天不遂人愿,尽管高欢指挥东魏大军先后起土山、掘地道、改河道,心理战、反间计无所不用其极可那小小的玉璧城依然立于土丘之上,败而不倒西魏守将韦孝宽更是死战不退大战历时六旬,直杀的双方尸横遍野,尤以东魏为甚,死伤十之四五。

一代雄主高欢身心俱疲,部下也多士气涣散,再无征战之心。为稳定军心,高欢在露天大营宴饮中命大将斛律金用汉语吟唱《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高欢为什么让敕勒族的斛律金,用汉语吟唱本来是鲜卑语的《敕勒歌》呢?

原来之所以命斛律金唱汉语版本的《敕勒歌》,是因为当时高欢大部分将士其实是汉人但生活方式已经鲜卑化了用汉语唱鲜卑民歌,反而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歌声遒劲苍凉,刺破长夜高欢亲自把酒和唱,不禁潸然一首“军歌嘹亮”,部下群情振奋,军心大震。

无法想象,该是一首怎样豪放雄浑的古调,能让万千男儿为之一振。实在让吾辈心驰神往。

那一刻征伐一生的高欢该是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想着那一年在敕勒川怀朔镇与司马子如,刘贵酒肆里高歌纵酒;想着那一年在洛阳城亲眼目睹羽林军的暴动,或许还想起了那个在二八芳华就对他芳心暗许的娄昭君。

可眼见跟随自己征战的兄弟越来越少,而身后堆积的累累白骨却越积越多一生南征北战却始终跨不过小小的玉璧城忽闻此声,我想更多的是遗憾和悲壮而之后恶疾突发的高欢连夜退至晋阳,不久也忧愤而终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穿越时空,让今人与古人的喜怒哀愁同频共振。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腾格尔和谭维维先后在《经典永流传》的舞台上唱响《敕勒歌》的时候。《敕勒歌》在拨动当代人心弦的同时,也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之所以深夜笔墨至此,是因为前不久姐姐家的稚童乘车从大同经兴和往呼和浩特探亲车上的小侄女眼见车窗外草木新绿,牛羊点缀其间便要急着向大人炫耀刚学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童声稚嫩却十分应景。

也许此刻的她还不知道所吟唱敕勒川就在她脚下,也许此刻的她也不知道这一片土地上的先民有多伟大。但当孩童眼见这青青草原能脱口而出《敕勒歌》时,我想他是有生命力的。

敕勒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民族融合的历史中渐渐消失不见而《敕勒歌》一曲可能是敕勒人为我们留下的唯一可供溯源的民族文化碎片或许现在的我们身体里依然还有敕勒人的丝丝骨血,而每每吟唱《敕勒歌》时,我们体内双螺旋的DNA依然会不自觉的颤动。

这是千年前这片土地上先民对于我们的文化指引,更是千年后吾辈继往开来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经典永流传。----END---#历史开讲##头条创作挑战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