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这都可以?挈(挈挈而东)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这都可以?挈(挈挈而东)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赏析】《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此时,韩愈在文坛上已有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作者】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诵读者】宋勇,三门峡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从业十五年,主持过多个类型的电视栏目工作之中,不断探寻声音的魔力;工作之余,尤好历史与文学,著有《小宋文史漫谈》一百篇,散见个人公众号“宋读2018”及《三门峡日报》。

策划:焦森森 李海峰 责编:师宝华 徐伟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新闻热线0398—2981057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赵双良 胡 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