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我的阿勒泰(我的阿勒泰什么时候上映)
2023年4月29日,由同名书籍改编的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在新疆阿勒泰开机,演员@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等齐聚阿勒泰。剧方微博如是介绍道:“描
2023年4月29日,由同名书籍改编的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在新疆阿勒泰开机,演员@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等齐聚阿勒泰。
剧方微博如是介绍道:“描绘北疆风物的生机,演绎阿勒泰生活的点滴于壮美天地中,感受四季流转,体会纯粹自然去爱、去伤、去领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该剧原著《我的阿勒泰》是新疆作家李娟的散文集,记录了她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记忆和所见所闻,文笔清新自然,纯真明亮。
李娟是疆域绽放出的文坛烈花,一直以来,她的边地书写平易而奇崛,为读者们展现了新疆的大美风光此次《我的阿勒泰》的影视改编,对于李娟的读者而言,是一个重读李娟作品的契机;对于还未曾读过李娟作品的朋友,则是一个进入李娟文学世界的绝佳契机。
绝佳契机之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场对谈。通过对谈,走进作家李娟,走进李娟的文学世界吧~去年12月8日,俞敏洪在直播间与李娟对话。这场直播,看过的人数超过二百万,评论区更是热情高涨。
对谈中,李娟也表达了对旅游业和牧民定居的焦虑和担忧因为阿勒泰的地理特殊性,太容易被污染,并且处理污染的能力可能不如其他地方;定居必须开垦土地,而开垦土地就必须要灌溉,灌溉就需要河流,这对河流生态是一个很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因为荒野的特殊性,如果荒野离开了牛羊,会退化得更加迅速。
但定居的确能让牧民的生活更稳定,李娟于是说:“我没有看到国家有鼓励(游牧文化)的内容,只是说游牧已经有千百年了,惯性很大,一时停止也不大可能,虽然现在网络时代,年轻人的变化很大,以后游牧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但这个话题,我虽然比较关注,但真的是外行,确实还是很焦虑。
”如果将来会前往阿勒泰及其他地区旅游的游客读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不乱扔垃圾、随手关上水龙头,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自己可能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回望起过去的生活,李娟认为,“这就是一个命运,它不是什么礼物,也算不上是什么苦难,它就是你的东西,你只能接受它,然后慢慢想办法理解它,去找到它的合理性,去慢慢完成这种沟通反抗、抵制好像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李娟小时候在富蕴县生活过,对哈萨克族牧民非常好奇后来去四川生活,再回到新疆便被南北方的差异性所震撼,她说:“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些都写出来,想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她说,“等我到了牧场以后,看到什么都有表达欲,这表达欲一直燃烧了很多年,但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写,就写了一些零碎的文字,也就是后来的《九篇雪》和《阿勒泰的角落》。
”在乌拉斯台,杉树和草拥我入怀,我有好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想到李娟笔下那句:“我无数次沉迷于荒野气息不能自拔,却永远不能说出这气息的万分之一”当俞敏洪邀请李娟一起去采风写作,李娟说:“带着任务去写作这种事情,年轻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觉得是一件很正当的事情,但现在再想想看,我觉得好像挺搞笑的。
”真诚、不假,是李娟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在对谈的起始,他们首先谈到了李娟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母亲和外婆俞敏洪说,“没有你母亲的强势,没有你母亲带着你在北疆地区的闯荡,就没有你写作内容这么丰富的今天,就没有你对事物的敏感、看法和感受。
其实强势母亲带出来的孩子通常都会比较敏感,如果过分了可能会形成脆弱,但如果敏感转化成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李娟也说:“如果我有一个很温柔的母亲,我会变得很平凡,不过也未必过得不好”因缘际会,谁能说得清呢。
李娟的母亲去年(现在说是前年)就一个人从阿勒泰开车开到海南,晚上就在服务区的车上睡觉,后来因为她害怕疫情,回来的时候甚至只开了不到五天。多酷的老太太啊!可能有不少年轻人会想:等我老了,我也要这样……
而另一位老太太外婆也是李娟生命中重要的角色她说,外婆是“一个很喜悦的老太太“,正直、善良,对她有道德上的影响在乌鲁木齐的一家面馆,我对着李娟的文字长久恸哭店家问怎么了,我说:“写得也太好了……”是写外婆,李娟这样写道:。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她穷尽一生,扯动世上最最脆弱的一根缆绳。
我看到亿万万根这样的缆绳拖动沉重的大船,缓缓前行”我哭,是因为我无法不想到我的姥姥我的姥姥因为太老而小脑萎缩,也早已不知时间、命运是什么东西,在懵懂之中,在晚辈的注视之中,一厘米一厘米向死亡靠近我也一直在尝试为我的姥姥写下独属于她的文字,我想,每一位姥姥的名字都值得被记住。
敬外婆,敬姥姥,敬李娟。
俞敏洪说,他在读《冬牧场》时正好看到因为暴风雪天气冬牧场的牛羊被困的消息他说,“正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去体验生活,所以必须有人帮着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给写出来,而你(李娟)恰恰就做了这么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李娟则说,“为了刻意抹杀这种外来介入者进去的那种尴尬身份的痕迹,是费了很大劲的”在牧场上时,有自己不能认同的东西,包括饮食习惯、日常习俗等,李娟从来不做纠正,也从来不做建议,原来是怎样就是怎样,从来不做任何改变。
“不把自己当成重要的人,我觉得这的确是我努力做到的事”正是因为李娟不把自己当作重要的人,她的文字才能让读者感觉到仿佛是自己在体验其中在冬牧场、夏牧场待了那么长时间以后,李娟除了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大自然之外,还有这样一个体会:。
永远不要轻易去定义和同情别人的苦难正如俞敏洪所说,“有时候你认为是苦难中的那些人,他们自己并不认为他们生活在苦难中”李娟补充道:“而且你的同情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只体现你自己的优越感”俞敏洪接着说,“就像我们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现在想想,如果现在有人看到我们小时候的那种艰苦生活,大家肯定会充满同情,但我们自己回想起来,觉得好像还是充满了很多乐趣。
”李娟也说,“而且还有希望。”希望真是人间至珍至贵的东西。
而对于写作,李娟从来不回避窘态,因为她认为“窘态是难以回避的,有时候瑕疵比美德更加迷人,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有人性”俞敏洪也说:“一个内心真正自信的人才会自嘲、自黑、自我讽刺,对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和瑕疵根本就不会太在意。
那些拼命想保护自己、拼命展示自己正面甚至夸大的人,反而恰恰是内心非常虚弱和自卑的人。”
李娟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想当作家小时候的李娟不擅长与人沟通,通过阅读学会了表达,而跟姥姥在四川时她给妈妈写的信,则被李娟认为是她“最早的创作”二年级的李娟开始读一些金庸、琼瑶的书,她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职业,于是从此立志要当作家。
俞敏洪谈到李娟的《记一忘三二》,讲到她小时候还受到老师的暴力处罚,认为通过阅读、写作,达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淡化。
李娟说,“确实是一种淡化这些事想想看也是很痛苦、很难受的,但写作能让我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我要不说出来可能会更难受”所以,读到这里的你,如果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吧俞敏洪说:“中国有一句话叫苍天饶过谁,但有时候人是自己饶不过自己的,后来你通过写作既饶过了自己,也饶过了那些曾经在少年时期对你施暴、不理解你的老师,当然我们心里可以不原谅,因为对于有些恶,我们确实一辈子都不能原谅,但并不等于这件事情就变成对自我的伤害。
”李娟说:“那些伤害仔细想想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恶毒,可能他们也不是什么坏人但理解他们是一回事,自己内心的无力感,被人欺负还没有办法,还有那种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是不是我有问题他们才那样对我?那个是最伤害人的。
”俞敏洪又说,“说到这,我要对家长们和老师们说一下,有时候班内看上去普通甚至有问题的孩子,老师们也一定要善待他们,因为这些孩子也要成长,他们也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需要人的鼓励家长老师需要激发孩子,激发出更好的潜力,但如果用暴力、侮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那是很残忍的。
”太残忍了。因为涉及到现实性的问题,笔者在此摘录了此细节相关的全部谈话内容。如若家长和老师能够从中悟到哪怕一丁点儿道理,或许就会因此呵护好一个孩子健康天真的心灵。
在李娟的作品出版之前,日子过得辛苦但她“没有绝望过”,她说:“年轻的生命很少有绝望的”“我年轻的时候确实经常受挫,但很奇怪,也是一种天性,我就是那么自信,我就是觉得自己写得好,我觉得这一切会改变的,我会有很好的生活,我会有钱,我会遇到一个很好的男性,我就坚信这一切,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依据,很奇怪。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难堪,多么狼狈,好像都不当回事,因为我知道这是临时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而且我相信这种心态并不是我才有,年轻人都会有”李娟说,“如果心态不对,贫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俞敏洪则认为,在艰苦中保持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并愿意对未来的期待做点事情,比如李娟依然不放弃写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心中那盏面向未来的灯不灭,才是重要的,如果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李娟不认为自己“坚持”过写作,因为写作是她“最大的生活内容”,根本不需要刻意坚持而最幸运的人,就是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的人李娟很幸运她说自己投稿时,刚好当时的值班编辑是刘亮程老师,她的处女作就是刘亮程给发表的。
后来刘亮程老师把一些新疆新人作者的文字拿到北京去,李娟的文字刚好被《人民文学》的编辑看中,那对她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后来李娟开始在博客写作,与读者的直接沟通也使得她的写作发生转变,“再也不那么装腔作势的写作了”。
李娟说,“成名以后更从容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他们给了我很多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爱意和认同,让我特别满足,让我很从容。”
李娟终于不再是那个总是哭、不合时宜的拧巴的人了她说,“就算我走在大街上,遇到一个陌生人,和他没有过什么接触,我也能感觉到他很喜欢我,哪怕我周围是一个陌生人,我不用靠写作也能轻易博得他的好感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改变,要是以前,我不会这样被别人喜爱。
”或许,正是一种获得认同之后真正的自我相信,首先自洽了,与外界的交往就更容易一些虽然“一个被满足的人的倾诉欲和表达欲会降低”,但李娟认为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在她看来,“写作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行为,太考虑别人好像也不对,可是如果你和读者真的毫无关系,这个写作也和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没关系了,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
”李娟的写作,是“体谅读者”的写作她说,“没有这个平衡点,两者是没有冲突的,你既可以写自己的东西,也可以一切为了读者,我觉得没有冲突”李娟认为写作者不可能单纯因为“写作就是为了呈现复杂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给人看”,她的心里有很多矛盾的、复杂的、互相冲突的东西。
她问:“作家怎么可能单纯呢?”俞敏洪说,“(通过)你个人的性格呈现,你写的内容呈现,我感觉到了一种纯粹,一种实实在在的、不装腔作势的、大气的、愿意给人带来某种愉快阅读的技能”虽然李娟害羞地说她觉得自己有时候矫情、讨厌,但俞敏洪说,“没人从你的文字中读出来你是讨厌的,大家都觉得你的人和文字是一样的。
”
而谈到未来,李娟说,她还是挺想写东西的“只能说目前我还是想写,但以后写到哪一步,怎么写,我也挺难受的”在她看来,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有生命的事情”“顺其自然吧,这也体现了我的一种悲观性”李娟还说,“做一个作家需要走到很多人中间。
”但自己近几年“太宅了”,希望这两年能有所改变对谈中,俞敏洪笑说成家、有孩子后李娟或许能写出非常棒的文字李娟老师很害羞,她说:“但我觉得这个很难,尤其随着年龄增加,很难很难,像婚姻、爱情,真的是年轻时候才容易发生,年纪大了,我感觉真的很难了。
”毕竟有些人的到来,是上天的礼物,是携带使命而来无论未来缘分如何安排,李娟都一如既往地值得那种好的、自由的生活,不迷茫,也很自信李娟,无疑是上天的礼物刘亮程曾说李娟是“土地生长出来的言说者”,对于阿勒泰的描写,就像是这片“荒原”借李娟之手的一种自我表达。
在王安忆看来,李娟就是一个“天才作家”,她未经打磨与训练的表述,恰恰能让人一眼就记住,简单、通透,直达人心。
李娟的文字美,是那种纯洁如赛里木湖湖水一般、美丽如动听歌声一样的文字,只有内心纯净又天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李娟自己也说,“我是一个野生的作家”李娟的写作是一种艺术直感的自然流淌,仿佛不是她在书写,而是大地生灵自己在开口说话。
被问及有没有什么世俗的想法,李娟回答说:“旅行对我的诱惑很大,我每年都在计划出去旅行,但每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出去又觉得乏然无味其他的诱惑,想来想去,不算太多,只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写出我特别想写的东西我还想继续写,能够完成我想写的东西,物质上的诱惑不多。
我现在已经解决了物质上的困难,现在托大家的福,我稿费挺高的,房子也挺大的,我甚至考虑要换个小房子,因为这房子实在太大了,打扫卫生很麻烦我刚刚发过誓,50岁之前再也不买衣服了,因为我衣服也特别多其他方面,我的朋友也都挺好的,也不想刻意去认识更多的人,但遇到了新朋友我还是很开心。
好像除了写作,真的没有什么欲望了当然还想谈一次恋爱,如果有那个运气的话”删繁就简三秋树,李娟始终没有被浮名乱了自己的本心她始终是那样纯粹、真实、孩童一般可爱前年三月,李娟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阿勒泰李娟”分享动态,配文是:今天下的雪和今天堆的雪人。
李娟盘腿坐在围着红围巾、戴着鸭舌帽、挎着小挎包的雪人前面,天真而童趣。一个深谙人世复杂的作家,就这样坐在雪地中央,似乎不可以用“返璞归真”这样的词语形容。因为李娟,从来都在那个“真”里。
在这条动态的评论区,读者朋友们开玩笑叫着“娟姨”,李娟回复了很多条,每一条回复都让人忍俊不禁多有趣的灵魂啊李娟坦诚地说,她“很难处理身份问题,真的很难处理不只是现在,也不只是在牧场上的时候,甚至小时候也总觉得自己很怪异,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只好装作和别人一样。
”“我觉得很多时候,当所有人都在追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时候,我就疯狂希望我能变得和别人一样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我能和别人一样,那样也是为了安全感”然而,正如同因为能感知到强大的痛苦,才能表达出剧烈的幸福;或许恰恰正是这种“希望和别人一样”却往往事与愿违的身份认同上的“尴尬”,助力成就了李娟和她的文字。
在李娟的笔下,人和大自然没有壁垒,在牛羊的追逐里似乎能感受到萧红的呼唤张莉认为,李娟的作品折射出了萧红的文学理想,那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天真纯然、娇憨之中的怅惘,和历经坎坷依然纯净的“迷人的女童气”李娟用她清水出芙蓉的文字创造了一个生命力无比旺盛的世界。
她和她的文字是我们时代的宝藏,不仅属于新疆,也属于全人类。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像李娟所说,“很少绝望”,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自信,走夜路不忘记放声歌唱。只要心诚意正,高山大海都会为你让路。
对谈的最后是荐书环节在本文的篇末,作为中文系的学生,笔者同样真诚地向大家推荐李娟的作品其中《羊道》三卷本(《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加上《冬牧场》,俞敏洪说应该叫做“游牧文化四部曲”,李娟“无意中写了一个游牧民族史”;《遥远的向日葵地》曾获鲁迅文学奖,我曾向甘肃的孩子们推荐;《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要放声歌唱》《火车快开》,前文提到的《记一忘三二》和《九篇雪》,也都值得一读再读。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娟最好的作品,依然在路上祝福李娟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还在路上,她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和足够广阔的天地写出更惊为天人的文字期待李娟的文学宇宙再添新星,继续照亮一隅文学史中属于女性的天空,也继续照亮新疆这片诗意绵延的热土。
如今,《我的阿勒泰》已经走向了影视改编,将北疆的风光展现在荧屏,将文字的力量演绎于新疆大地期待该剧早日播出,也期待李娟的更多作品走向影视改编!!!-END-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奔走相告动静(动静结合)
三至六年级 语文:“动静结合”习作指导 / 市三十三小段有茹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
墙裂推荐动静(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道家境界之一,一方面是指道家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要在练动功 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
- 硬核推荐优美散文摘抄(优美散文摘抄 朱自清)
- 万万没想到若隐若现(若隐若现的美是行走的荷尔蒙)
- 深度揭秘社火(社火是哪里的风俗)
- 一看就会社火(社火是哪里的风俗)
- 满满干货施工总结(试验段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