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麓怎么读(岳麓怎么读)
按:一如那束阳光,辉映世间万物,无关任何外在天南海北,因书而聚,纯而粹之,只为读书今年6月8日,芒种刚过之时,就是阅麓两周年之日在七百余天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读完了15本书从知识
按:一如那束阳光,辉映世间万物,无关任何外在天南海北,因书而聚,纯而粹之,只为读书今年6月8日,芒种刚过之时,就是阅麓两周年之日在七百余天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读完了15本书从知识的碎步,到思想的进步,这是不择细流的结果。
读书会师生们,将为这个由我们共同创造出来的节日,写一点与阅麓读书会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字,陆续推出,以资纪念
仲夏,月季花开醉人的季节在醉人的季节里,镶嵌着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芒种芒种过后的6月8日,仲夏里普通的一天,是“阅麓读书会”成立两周年的日子数点两年来与大家一起读的这些书,我试图在自己的阅读经线上收集每位书友在分享那一刻的闪光点,也想尝试在纬线上织进每本书的精彩段落。
不过,我发现我能想到的亮点与精彩,其实都已被老师们在各自的推文中先后呈现出来了,所以我只能在“阅麓”花园里略作采撷,重温各位读书人的生花妙笔,并自作主张地将九朵月季花扎成一束宋人张耒所说的“天上物”,献给巍巍岳麓。
1吴文治老师深情款款,他在第一篇纪念专文《两周年絮语》中,回顾了自己最早与小伙伴们“读书”经历和一连串的“读书”体会,回顾了成立阅麓读书会的初衷与两年来林林总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响应”,一句“不仅需要书来充当磨刀石,也需要书友来一起磨”,道尽了读书会内外双修的功能。
确实,每位老师读书时都有自己的内心风景,当这些风景叠印在一起时,无限风光,尽被酿成花蜜,甜蜜了每一位参与者有缘与文治的风景叠印,是我的幸运,他对书的那种痴迷与饥饿感,常常唤醒我昂扬的读书力量因为喜欢书,甚至成痴、成疵、成癖,所以文治才显出他可爱的“真性情”来。
2陈确老师意气风发,写就第二篇纪念专文《无界的流动》,说的是读书会没有围墙,气味相投的人相互引荐,以“书”的名义高呼情谊无界,尽管书友们平时都很忙,但彼此都期待在“云端”相会,想象着连接成一片迷人的星空,这里“洋溢着跳跃的思想”,无关乎琐事与烦心事,只关乎阅读与下一次阅读。
有意思的是,邓建国老师为读书会定下的理念——怀书会友,无远弗界——表达的同样是“无界的流动”无界流动的基础,是读书人之间共有的旨趣,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中说:“必须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而读书就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
想象中,翻书好比翻乐谱,被手指翻动的乐谱有限,而在琴键上跳动的手指让音乐无限,动听的旋律总会萦绕在心灵之上,余音绵长3吴余青老师闲情逸致,在《读书,是生命中的无限美好》中主张“把书当成风景读,把读书当成登上群峰看风景”,她循迹的恰好是“阅麓”的本意:在岳麓山上看风景,风景本身就是一本极好的书。
在我的印象中,吴老师应该是读书会里最能感知美好生活的人,内心余闲,所以再怎么枯燥的书,在她那里都是风轻云淡,颇有点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气度这样的气度,可以让致密的书页变得蓬松,像花儿一样绽放,书也知道,她遇到的她,不会使劲的啃书,她只是带着一份期许,获得她整体的朦胧印象,无所谓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无所谓纷繁而让人懊恼的世界,当她们有话可说的时候,再复杂、再庞大的书本,都幻化成梵高笔下有趣的《星空》。
一个有趣的灵魂,本身也是一本好书4陆丹丹老师古道热肠,《我们在路上》是她作为读书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写就的回忆录,因为是读书路上的同行人,所以我从字里行间读到的是熟悉的风景,从学院的资料室到云端上的“阅麓”,那人,那书,那没有茶叶的白开水,让“晚上八九点”的我们“余犹未尽”,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鼓励着我们不停地读书?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也许,会意的不仅仅是书里的内容,还有或严谨、或轻松的思绪跳接,严谨时激灵的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轻松时,我们每个人就像巴黎街道上的“闲逛者”,任由思想在小小的空间里游荡。
此时再回首,余留的仍然是那份求知的亲切感5周韧老师才思敏捷,将唐代章碣《焚书坑》诗中的末句“刘项原来不读书”改为《刘项原来补读书》,巧用谐音,完全发挥出传播学人的专业技巧,古为今用,正如他当时为读书会取名“阅麓”一样,智慧的火花思接千载,让读书会从此与岳麓书院有了联系。
刘邦从“不”读书到“补”读书,走的是读“有用”之书的路子,因为他要“治”天下,但“无用之用”的《诗》《书》却被列为汉武五经之首,可见,有用与无用只是相对的说法,就像口渴与口不渴一样,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罢了。
参与阅麓读书会的我,其实是在走“补读书”的路子,但这条路上荆棘遍地,马克斯·韦伯说“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每次动笔写文章,渴望探出身,呼吸新鲜领地中的新鲜的空气,新鲜确实曾短暂又短暂地包裹了我,慷慨惠赠,但顷刻间又凌厉地抛弃我,让我颤抖地哀嚎。
这是一条鲁莽的不归路6何灿群老师笔法细腻,将浓郁的情感付诸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她回忆儿时的读书经历,让我仿佛看到一个沐浴在晨光中的小女孩,时而“呼朋唤友”,与小伙伴们快乐的嬉戏,时而“纹丝不动”,深深沉浸在书的世界,这番情景,涟漪扩散般的感染到时空之外的我,单纯而又美好。
本就是一颗读书的种子,所以在经历了多年的生活磨砺后,有一天“看到了文治博士发的有关阅麓读书会的朋友圈,顿觉一束光照进了内心,整个人变得热血沸腾”,沸腾起来的何老师被参加的第一次读书会“给震撼住了”,余震绵绵,随后就有了她在《空间的诗学》读书会上的倾情分享。
我猜想,阅麓读书会沸腾的不只是何老师一个人,应该还有许多关注、想参与的“读者”,一直支持读书会的赵绍印老师说,你们的读书会是“一股清流”小小的一颗星星,也有照亮夜空一隅的梦想7李佳一老师心思缜密,在《我与阅麓伙伴一起读书的日子》中,她回顾了我们在小资料室不定期读《建筑十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等书的情形,为了参加第一次线上读书会,她“搬着电脑来到小区门口的星巴克”,一直到小店打烊。
飘香的咖啡,让书与人温馨如诗,特别是她说在写文章时,“喜欢找个与心情相应的曲子无限循环”,我就庆幸自己又遇到一位可以在读书中享受快乐的同事,不会因为书山跋涉艰难而退却,而是从艰难的跋涉中寻找书里的“宝藏和塔”,为书赋值,也为自己赋能。
8王春雨老师兼采中西,她在第八篇纪念专文《读书是一场自我博弈》中,上追东晋“兰亭雅集”,下溯现时“青椒”结社,与文治博士“心照不宣地哑然失笑”之时,奕奕文采早已溢出手机屏幕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王老师的学养丰蕴,辞藻富藉,主张闲聊式的读书,在众乐乐中编织一张有视野、有深度的学术之网;也主张甘于寂寞的读书,在独乐乐中找寻心中的那“一片澄澈、纯净”之地。
前者可谓之“博雅”,后者可谓之“专精”,两相协调,并非汗漫,而是有所归依,两耳既闻窗外事,一心也读专业书,大概就是天下颇为有趣的事情了当然,这不是“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所能得到的快乐9柳沙老师艺工并举,她在第九篇读书会纪念专文《劝读新语》中,叙述曾经的自己“在技术与艺术的狭缝中”寻寻觅觅,细数两次读书会的经历和一次领读的体悟,当然还有与“十数知己,屏幕对坐,能有片刻清闲自在”的欣喜,娓娓道来的不只是优质工科生的思维逻辑,还有优秀文科生的那种行云流水,这与她多次在读书会上条分缕析、词锋犀利的分享形象完美融合。
柳老师擅长梳理知识树上的枝桠,也精于捕捉文本中的只鳞片爪,在澎湃健谈的雅兴中挥洒刀剑、鲜花与醉语,这种功夫,是细细研磨文本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晚明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沙沙老师恰是“三福”的化身两周年纪念专栏推文回顾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吴文治:两周年絮语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陈确:无界的流动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吴余青:读书,是生命中的无限美好
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陆丹丹:我们在路上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周韧:刘项原来补读书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何灿群:人生若只如初见!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李佳一:我与阅麓伙伴一起读书的日子
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王春雨:读书是一场自我博弈阅麓读书会 · 两周年纪念专栏丨柳沙:劝读新语
阅麓读书会海报设计 | 曹汝平排版设计 | 郑纯娜内容审核 | 杜美贤 王雨佳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速看淼(淼读什么)
淼怎么读?三个水是什么字,怎么读?淼的拼音是什么?淼字的含义是什么呢?很多人遇到“淼”这个字,都不知道怎么读…
-
干货满满大运河(大运河博物馆预约)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预约端口更改通知公告各位观众:因我馆参观预约系统调整,原参观预约端口“文旅绿码”使用…
- 学到了有关学习的名言(学无止境的励志句子八个字)
- 没想到舞动人生(舞动人生下一句应该叫什么)
- 越早知道越好幸福的近义词(合家幸福的近义词)
- 干货分享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傲慢与偏见读后感50字)
- 没想到henceforth(henceforth词根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