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一日还是真的吗)
杜甫又送了一次助攻!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李白的真实体验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但是,李白是一个喜欢夸张的“惯犯”诗句内容让人神往,但到现场去看,好像却只能得到“诗句仅供参考”的结局。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到了庐山瀑布现场,好像也只是尔尔;像“天台四万八千丈”,可不论究竟是哪一座“天台”,好像也没有那么高于是我们不禁想问,“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李白的真实体验吗?
(望庐山瀑布,图:百度百科)也许有人还记得,在初高中曾有一篇需要全文背诵的《三峡》,出自郦道元《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遮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哦,背诵全文)不过,这段话恐怕和南朝刘宋时代的盛弘之有点关系盛弘之《荆州记》写“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注引各种文献不足为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究竟出于《荆州记》还是《水经注》,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我们的重点是,李白《早发白帝城》显然化用了这整段文字像“千里江陵一日还”化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化用“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学者郁贤皓就说:“侍中巧妙地暗用《水经注》的一段文字,不仅未露痕迹,而且更为生动传神。
”从《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来看,似乎也颇有疑点在通行编年里,这首诗写作于乾元二年(759)三月安史之乱后,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而李璘竟然妄图谋反——按照通行解释来说李白因此获罪,流放夜郎,不过他只走到白帝就接到了朝廷大赦的诏令。
李白惊喜至极,随即辞别白帝,顺江东下,直抵江陵这首诗显然描写了诗人兴奋之情,“千里江陵一日还”也可能就是诗人在这兴奋之情下,虚写以表达欣喜的句子,未必真实也就是说,李白《早发白帝城》主体是化用前人文字,而前人记载亦可能是另一种夸张,以描述江水之盛。
同时,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而言,“千里江陵一日还”可能只是李白兴奋欣喜之余的夸张——李白是一个屡犯“夸张”前科的人那我们似乎就更有理由质疑,“千里江陵一日还”到底是不是李白的真实体验
(图:百度百科)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有趣的是,在李白路过白帝几年后,杜甫也到了这里,并暂时定居于夔州,就是白帝所在奉节杜甫《最能行》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
描述出夔州男性不愿读书,而喜欢在江上作业的情形而且,杜甫注意到“朝发白帝暮江陵”的传说,竟然是确有其事,即所谓“顷来目击信有征”虽然杜甫只是在夔州活动,写诗的时候并没有真的乘船从白帝到江陵进行一日游,但他显然是从水手那里确证了这个传说。
也就是说,从白帝到江陵的千二百里,的的确确只需要一天
(李白:谢谢你帮我证明图:网络)有了杜甫的“小心求证”,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忽然又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上李白到底是不是这么走的,却没有直接证据也许,有一个旁证能稍微说明问题李白喜欢写诗,也喜欢游历。
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也是一路游历,一路作诗,写下《流夜郎赠辛判官》《放后遇恩不沾》《上三峡》《自巴东行舟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等诗歌但是,在白帝返回江陵途中,却没有留下一首诗篇,直到到了江陵才作有《荆门浮州望蜀江》。
这是不是表明,在白帝-江陵一路,李白并未停留和游历呢?这说明,李白是极为迅速地从白帝反悔了江陵,这大大增加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可能性!当然,因为我对李白并没有精深的钻研,那些为李白诗歌编年的学者,是不是受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影响,觉得这之间不可能有诗而错误的把某些诗歌排除掉,我不得而知。
不过,从目前的状况而言,也许李白这次真的没有夸张,没有欺骗我们,真的在一日之间就从白帝返回了江陵~
(今人在白帝城COSPLAY,图:新浪旅游王正坤)——△——欢迎大家投票并留言写下观点哦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一篇读懂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图片)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
新鲜出炉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美景览不休。漓江蜿蜒奇峰间,风光旖旎入眼帘。蓝天碧水青罗带,游轮渔舟荡无边。百里画廊迷人醉,千座峰峦舞翩跹。…
- 难以置信前程似锦(前程似锦类似的成语)
- 不要告诉别人励志(励志语录经典短句)
- 万万没想到呐喊(呐喊自序读书笔记)
- 越早知道越好呐喊(呐喊自序读书笔记)
- 不看后悔茜(茜茜一只西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