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墙裂推荐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系统知识归纳,紧扣高考给分点复习,文言句子翻译给分点主要是典型字词、句式、句子含义。七十者衣帛食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树之以桑5.王无罪岁

墙裂推荐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系统知识归纳,紧扣高考给分点复习,文言句子翻译给分点主要是典型字词、句式、句子含义如果抓住了字词和句式,句义基本上没有问题;如果抓不住字词和句式,句义基本上也得不到分紧扣考点复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一.指出下面句子中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敲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4.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5.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二、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词的古今异义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可以表示可能、能够之意。

2.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4.然而不王者(然而)古义:这样(做)却今义:转折连词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涂有饿草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宾语前置的条件,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译文:没有这种情况。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2.须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应为“强白者于道路不负戴矣”)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句,应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译文: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译文:把桑树种上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译文: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

6.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也”表判断)译文: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7.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也是逃跑啊五、翻译下面语句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土兵就抛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给分点:兵、走)2.谷与鱼整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给分点:胜,是,生,丧,憾“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判断句,“……也”表示判断)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分给百姓五亩住宅的场地,把桑树种在那里,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丝织品的衣服了。

(给分点:树、可以、衣,“树之以桑”是状语后置,应为“以桑树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