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暮江吟(暮江吟的诗意一句一句的解释)
您好!转到朋友圈、班级群给学生看,能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有收获,可以提高成绩,赶快分享给家长吧!他们感激您........
1.《观潮》2.《走月亮》3. 现代诗《花牛歌》3. 现代诗《秋晚的江上》4.《繁星》6.《蝙蝠和雷达》7.《呼风唤雨的世纪》9.《雪梅》9.《题西林壁》10.《爬山虎的脚》9.暮江吟唐 ·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峨眉月,上弦月,其弯如弓☆全诗解释: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
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练习题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
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3、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4、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
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珍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 四.吟诵入诗境 1、 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
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残阳 铺
江水 瑟瑟 红 可怜 露珠 真珠 月 弓☆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小学同步课程指导,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请点击右下方“好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没想到暮江吟(暮江吟的诗意一句一句的解释)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
越早知道越好崴(崴脚图片)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踝扭伤的经历,踝扭伤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 万万没想到崴(崴脚图片)
- 居然可以这样热情的近义词(真诚热情的近义词)
- 干货满满热情的近义词(真诚热情的近义词)
- 燃爆了不仅仅是喜欢(不仅仅是喜欢萨克斯)
- 学会了吗文员实习周记(实习周记100篇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