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新鲜出炉付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感悟)

总部季彦江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有感

新鲜出炉付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感悟)

 

七月中旬,我组织了一场内部直播,西三区的区域经理邱飞作为分享人,向交易中心的店长团队传授了一些管理经验直播前几天,我约邱飞和其它几位区经谈工作,顺便请邱飞讲一讲为什么在六月能创造业绩奇迹,邱飞讲了一些他的经验。

谈完后,我感到很惊讶,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邱飞的进步是令人惊讶的,他已经在长期的团队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形成了理论,比如“客户的五种来源”、“客户的九种抗性梳理”、“新人的破冰之旅”等等,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已经在西三区长期培训,得到了有力的执行。

但如果重新回顾一下邱飞在达房网的发展历程,你可能会和我一样惊讶,你也许会更加相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惊人力量在我的记忆中,邱飞刚入团队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当时公司仅两家门店,人数并不多,但我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但很快,邱飞成了销售冠军,并且蝉联了很久从他自己的讲述中,我知道邱飞加入团队前两三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任凭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常年漂泊在成都,离乡背井;已经是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甚至加入团队的第一部手机,是借的。

生活的磨难,往往把人塑造成两种命运,一种是甘于清贫、随波逐流;另一种是不甘清贫、与现实抗争邱飞选择了第二种过往的艰辛以及毫无波澜的生活,都成为他往后艰苦奋斗的原因对全新的行业一窍不通,但邱飞知道,做房产销售首先要“跑盘”。

“跑盘”,就是去学习小区布局、配套,去看房源、看户型、实勘邱飞说,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为了多“跑盘”,他每天都要走五万步五万步,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我曾经尝试从蓝润十年城出发,途径塔坨、龙郡,一路步行到中青,也不过一万六千多步。

五万步,相当于走三趟门店一般六点多就可以下班了,稍晚努力一点的人可能加班到九点,已经是筋疲力尽邱飞一定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但九点过后,他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在家继续跟客户聊天、打电话,为明天作准备他有一套“随缘”的办法,就是遇见任何一个人,他都会邀请留电话、加微信好友,就连墙上小广告上的电话,他也不放过。

我看过他的手机通讯录,输入一个“买”字,有一万多客户,输入一个“卖”字,有一万多房东,这些重要的资源,都是他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资本在新房分销还没有盛行的时候,我们的业务几乎都是二手房交易,我们常常要求团队要熟记房源,因此经常搞“默盘”——默写房源比赛,

一般的同事大约能熟记十多二十套房源,而邱飞说,他当时能熟记两百套,并且每一套他都亲自看过、谈过,了然无胸正是由于邱飞这种异于常人的干劲,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关于他用拼搏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西三区的同事们。

类似的故事,在交易中心有许许多多,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感人故事,在此不一一列举。

自从我们开始学习稻盛哲学,我们都知道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团队中许多人也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我常常问团队中的同事们,你和三年前的自己,有没有进步?你和三个月前的自己,有没有进步?如果没有,甚至退步了,那么“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一句空话。

李美华曾经跟一位同事说,做我们这行,努力就够了吗?答案是不够,因为人人都在努力,只有“拼命”,才能获得成功我理解的“拼命”,就是比别人的努力还要努力,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长期观察我们身边的同事,对于努力这件事,我们的同事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吃老本有一些同事,曾经在过往的职场中,或者在其它领域、其它公司有过骄人的成绩,反而在近几年中进步甚小到过山顶,以为山顶就是自己的高度,却忘了一山还有一山高放弃了再努力,靠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停滞不前,用过往的经验处理现在的工作,俨然已经没有了进步的空间,这一类的同事十分危险。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知识不断推陈出新,仅靠昨天的经验怎么能干好今天的事呢?当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进步的速度,我们就会被边缘化,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管理层中有较大比例的存在,好像已经到了那个位置,就已经成功名就,就不再需要努力了,就可以安心享受生活了。

我敢断言,“吃老本”的同事如果放不下身段,如果继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多一两年,你的“优秀”也会褪色,最终沦为平庸。

第二类,浑浑噩噩相比第一类曾经有过光环的同事,第二类同事更让人痛惜就像前面讲到的邱飞,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他选择了奋力抗争,而第二类同事则选择了安于现状,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如果现状是好的,姑且可以原谅,但我们团队中有太多人原本生活就不容易,既没有引以为傲的学历或职场阅历,也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全凭自己的双手讨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的现状,许多人却浑浑噩噩的活着,对工作和生活没有要求,对现在和将来没有目标,从来不思考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也不思考通过努力工作改变人生的意义如果谈到生活的不如意,很多人都会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甚至让人心酸流泪,所以有一句话这样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生活固然是艰难的,但艰难却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选择“躺平”,选择一味抱怨,选择唉声叹气,选择迟到早退,选择沉迷游戏,选择打牌喝酒,选择寄望彩票,那么你的人生也只能以悲惨结局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应该思考。

不必说大富大贵,也不必说达到顶峰,而是切实的回到现实,想一想今天我要做什么,想一想这个月我要做到什么成绩,想一想未来三五个月我要做到什么成绩,把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踏踏实实的干好,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也能像邱飞一样,每天用五万步去“跑盘”,九点之后还在跟客户沟通,你也能逼自己熟记两百套房源,你也能把自己的通讯录积累到两万个,也能像邱飞一样那么强烈的希望摆脱生活的桎梏,去冲、去闯,又何愁不会改变命运呢?

看到此处,你或许会认为这是我在“洗脑”,是的,如果你能变得充满正能量,积极的去改变,公司将会收获一名优秀的员工,但更长久、更深远的影响,却是你自己的人生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三类,假装努力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挂在嘴边,行动却跟不上或许是一时心血来潮,被领导点拨或者痛下决心,但坚持不了几天又回到浑浑噩噩的状态;或许是心态不稳,时而积极向上,时而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所影响,断断续续的努力一通又断断续续的牢骚满腹;或许是得过且过,几天的冲刺换来了一两套业绩,就停下来、慢下来,等下一次冲刺;又或许是随大流,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毫无自己的立场和章法,领导安排了工作,以为只要把安排的工作做完了就算努力。

这样的情形,充斥在我们团队中的各个层面如果说他不努力吧,他也有努力的时候;如果说他努力吧,又不能持续,总是要耗费我们很多的心血去沟通、谈心我不记得是哪位区域经理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要赚钱,还需要我去激励他、哄他,说明他可能是不想赚钱的。

所以稻盛哲学讲到几种类型的人,一种是“自燃型”的人,一种是“助燃型”的人,一种是“阻燃型”的人,我们要做“自燃型”的人,要自我驱动没有人有义务天天帮扶你、督促你,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负责假装努力、心态不稳、动力不够、断断续续、随大流等等都不是“自燃”的表现,一个不断获得成功的人,一定有一颗“恒久远”的钻石心,身上必须具有坚毅的,并且是持续坚毅的品质。

自我驱动和让别人用“鞭子”抽着前进,是两回事,驾驭自己命运的马车,鞭子应该握在自己的手上。

第四类,真正努力,一如前面讲到的邱飞论光环,入职之前他没有任何光环,并不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只是白纸一张;论能力,他并没有做过销售、带过团队,甚至连职场经验都甚少就算到了现在,他也经常遭受批评,我们也经常指出他的诸多不足。

但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就够了,足够让他脱颖而出未来他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相信如果他以现在的工作状态坚持下去,三五年过后,一定又是另一番天地反观那些曾经辉煌过就停滞不前的人,我们更愿意相信持续的努力将会带来惊人的变化。

西三区的团队中,诸如现在已经是区域经理的刘亚东,以及西三区的店长何以雷、王利成、杨璐洲等等,身上都无疑散发着和邱飞一样的正能量,他们都愿意相信,只要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变得更好,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确在变得更好。

远离那些牢骚满腹满满负能量(比如自以为才华得不到重用,认为命运不公等)的人,远离那些一心琢磨歪门邪道(比如买彩票寄望一夜暴富,或者一门心思迎合领导不做实事,或者贪小便宜赚差价、吃回扣等)的人,远离那些不求上进贪图一时享乐(比如打麻将、打游戏、夜夜笙歌等)的人,

远离一切会对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人和事,踏实的、勤恳的把每一件事做好,因为你的人生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许多人忙忙碌碌,看上去非常努力,但总结起来,忙碌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碌碌无为”,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的事情新近流行一个词——内卷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关于“内卷”的解释:在一个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到了下班时间,所有人都已经整装待发,但所有人都按兵不动,都在等待那个第一个出发的人,因为第一个出发,就意味着“不够努力”。

用前面的话说,这就是“假努力”,这样的努力,是浮于表面的,就是保尔说的“碌碌无为”我习惯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衡量一个人或一件工作是不是“碌碌无为”,比如一个人看上去每天都在忙碌,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好的成果,这样的努力,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前面讲到的第三类人。

我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我们的父辈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者是自己,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看上去辛苦了一辈子,或者忙忙碌碌的生活着,但他的生活、事业、成绩也几乎没有变化。

为什么会“碌碌无为”呢?究其原因,我想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目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打算去跑步,如果你没有设定目标,就漫无目的的跑,跑到哪儿算哪儿,跑多久算跑多久,这样的跑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一开始就设定了目标,我计划用一个小时绕着莲花湖公园跑五公里,下一次我计划提升一下速度,用五十分钟绕着莲花湖跑五公里,这样的目标很清晰,在执行的过程中你会对自己提出速度、时间、方向的要求,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有偏差,而跑完后你也会有成就感。

人生的很多事都应该有目标,尤其是我们的工作,必须有清晰的目标目标会倒逼我们制定计划,指导我们的行动比如我计划本月要做十万的业绩,我就会计划怎样才能做到十万的业绩一套成交够吗?不够,十万的业绩可能需要至少六套的成交,那么六套成交需要多少客户转化,可能需要二十至三十组意向客户,也就要求每天至少有一组意向客户带看。

接下来,客户从哪儿来,我每天要发多少网盘,加多少微信,做多久拓客,等等,就把完整的计划做出来然后就是强有力的执行,告诉自己必须做到,因为只有做到才有可能完成十万的业绩为自己的工作设定目标,时刻围绕目标开展工作,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把事情变得有条理,能够锻炼自己设定目标、铺排工作计划的能力,如果每一项都能完成得很好,就是在有计划的推进自己的工作,这些经验将会伴随职业生涯,一生获益第二个好处,是能够告诫自己不要去做跟目标不相关的事情,或者不去做耽误自己完成目标进程的事情。

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就会分得很清楚第三个好处,是能够明白自己所有的忙碌是围绕结果在干,不会陷入“碌碌无为”的境地,每次完成一小步,都能获得成就感长此以往,你所做的所有工作都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因为你明白,我之所以忙碌,是为了心中那个结果。

忙碌而没有结果,如果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就要警醒,深刻的警醒稻盛和夫说“要天天反省”,就是要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碌碌无为”而避免“碌碌无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设定目标、铺排计划,并且下定决心执行到底。

周一总部周经营会议上,李总讲到一个合格的领导,应该具备三重身份:教练、榜样、家长。

教练,更多的是讲业务层面要首先自己成为专家,再去教下属一个学文学的是不可能带好篮球队的,一个体育老师也培养不出宇航员作为管理层,我们在自己的领域,要成为专家,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下属,否则下属就会陷入“不专业”的境地。

榜样,更多的是讲操行层面要时时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团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比如你要求团队对客户好,你自己却处处套路客户;或者你要求大家要勤奋努力,自己却天天睡大觉、打麻将,这样就不是好的榜样,反而给团队树立了负面的形象。

家长,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下属,真正发自内心去关怀下属比如你的孩子今天偷了一块钱,你一定会深刻的教育他,而不是放任他严厉,也是一种关爱,相反,放任自流其实是害了团队发自内心的希望他好,引导他甚至逼着他去做正确的事,这就是家长应该做的。

我们很多管理层,粗暴的以为带团队就是请客吃饭团队氛围不好,请客吃饭;激励团队冲刺,请客吃饭;团队出现问题,请客吃饭好像请客吃饭就是万能的,甚至把每个月几次请客吃饭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严重错误的团队出现问题,我们大可以坦诚的开会沟通,共同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关心下属,更应该为他树立职业前景,帮他规划职业生涯,对他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且鞭策他完成,而不是简单的吃饭喝酒拉近关系。

你能请他吃一顿饭,但你能请他吃一辈子饭吗?我们部分的管理者,还有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搞摊派向下级下达工作指标,从来不告诉他怎么去完成,不去指导方法,不去制定方案,只是简单的下指标;只管听汇报,从来不去深入了解为什么会完成,为什么会完不成。

这样的领导未必也太好当了吧领导者更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除了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外,还要能够为团队带来价值既然是你定的目标,你就要明确如何去完成,怎么去计划,否则就是“瞎指挥”、“懒政”,这样的领导,是不合格的,也注定带不好团队,希望管理层深思,自己是不是上述的领导者,也请同事们观察观察自己的领导,是不是也是这样不负责任、毫无水平的领导。

讲起道理来,人人都有一套大道理,尤其在说别人时,道理更是一大堆,但自己有没有做?有没有做到?稻盛哲学系列的《活法》、《干法》、《领导者的资质》、《经营十二条》等等富含了稻盛一辈子的智慧结晶,书里面都是简单易懂的语言,稻盛以一种平易和浅显的语境分享他的智慧。

同样的几本书,有的人吸收了,并且践行了;有的人明白了,但是不做;有的人甚至连学都懒得学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对自己负责我们三五天看不出差距,三五个月、三五年一定会天差地别区别在于什么呢?区别在于有的人不但明白,还在践行;有的人不但在践行,而且在拼命践行;而有的人,却永远停留在“知”的层面。

希望大家对照自己,认真的思考,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的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而今天我们愿意付出努力的程度,也决定了我们明天会是怎样的生活。愿与大家共勉。●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