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学到了送别诗有哪些(高适的送别诗有哪些)

莫愁前路无知己\x0a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到了送别诗有哪些(高适的送别诗有哪些)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168分钟的片长,足够让观众自行感受出它的优缺点电影想要展示的内容太庞杂,对史实的修改比较多,还会像印度片一样动不动就忽然唱诗,剧情、台词、人物形象等方面是有很多槽点但我还是很乐意见到这样一部带有浓重诗词文化色彩的动画上映,有一个开始,总归是好事。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三万里》主视角选择的不是李杜,而是高适,这一点我尤为赞叹作为盛唐时期不可多得的戎帅诗人,高适文武双全,不仅像其他诗人一样,写下颇具盛唐气度的恢弘豪迈诗篇,更是亲身投入战场,以血肉之躯身抵报国一线。

在今人吟咏唐诗三百首及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我总觉得高适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重视这部电影让他做了一回主角挺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在多如繁星的送别诗中是相当闪闪发光的一颗说来好笑,高适当时劝慰董大:“别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啊?”嘿,谁料大家还真不知道他是谁“董大”究竟是哪位董家大哥,学界至今未能确定。

敦煌选本《唐诗选》将这组诗题为《别董令望》,但这“董令望”事迹不详、无法考据也有说是写给当时著名琴师董庭兰的撇开董大不说,来看看《别董大》都写了什么: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第一首主要写董大前两句描述了送别时的场景:黄云蔽天、日色昏暗、北风萧萧、归雁展翅、白雪纷纷,暗喻其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后两句写的是对董大的临别寄语:dont worry,be happy,天下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

第二首远不如第一首有名,主要写的是诗人自己。高适自嘲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了,生活贫贱,心有不甘,如今相逢都掏不出酒钱。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相当质朴又真挚。

年轻时长得像赤木刚宪年老时则长得像李政宰高适交游颇广,自称“交游天下才,脱略身外事”,留下许多酬赠应答诗,其中的送别诗写得相当好好就好在毫不做作,飞扬武将之风,豪迈大气,磊落旷达,兼具豪情与柔情以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为准,高适现存诗251首,送别诗就占了其中的81首,将近三分之一。

送别诗往往因表达离愁别绪而偏哀怨凄凉,但高适是一个有英雄梦的人,他在送别之时所写的诗句,表现得更多的是英雄豪情,带有强烈的盛唐气质,饱满向上,积极进取离别在即,比起依依惜别的忧郁,他更乐于抒发展望未来的快慰。

随手选了几篇他的送别诗,风格非常高适,读起来没有一丝拉拉扯扯,反而有种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有啥依依惜别的?走好吧您嘞!

送李侍御赴安西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的秋天,高适在长安为送别李侍御从军塞外而作与董大一样,李侍御也无法考据是谁。

高适一直想投军求取功名,自己尚未如愿,友人却得到机会而先行一步这几句诗读起来毫无伤心不舍,满是祝愿友人建功立业的激情,以及一种力透纸背的羡慕之情送崔功曹赴越传有东南别,题诗报客居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与董大、李侍御同理,这个崔功曹也不知是哪位,“功曹”是官职名,唐代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崔先生从在府功曹参军前往东南吴越任州县,显然是被贬谪了在这种情况下送别,高适仍表现出乐天派的一面——被贬了无所谓啊,东南吴地风景如画,还可以听曲读书,我今天就陪你好好吃一顿美味的鲈鱼吧。

吃吃吃,就知道吃,胃口怪好别冯判官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你猜怎么着?这位冯判官也一样不知何许人也按照学者的考据,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九年(731)至开元二十二年(734)高适第一次出塞期间。

前四句照例写景,碣石、辽西、渔阳、蓟北都是塞外地名,关山、雨雪、一道、三边充分展示了此行的艰难困窘后四句着重写人,赞许冯先生是个才子,将军慕贤,所以才邀其做客,相信不久后就能传来大展宏图的好消息诗里写的是赴任的不易,但也不难读出高适对边塞的向往。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白少府也是一位姓名不详的高适之友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在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偶遇向临洮送兵的白先生,写下了这首诗——带着赤羽箭的将士们军容雄壮,青青树色衬托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帅气。

如果说有人能俘虏匈奴人,如今太白将星高照,我看必定就是白先生了同样也是毫无难分难舍的意思,通篇都是立功边塞的强烈愿望

这个五短身材到底是谁设计出来的随手摘录,比比皆是: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别王彻》逢时当自取,有尔欲先鞭——《别韦曹军》料君终有致,勋业在临洮——《送蹇秀才赴临洮》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送田少府贬苍梧》。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别韦参军》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送桂阳孝廉》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夜别韦司士》。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送浑将军出塞》高适的送别诗往往在寻常中找寻突破,以情志点题,尤其常见于在诗篇结尾用昂扬乐观的展望给人以宽慰和鞭策这既是盛唐时代的精神感召,也是高适自身性格、人格魅力的体现,足以使他从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脱颖而出,即便不靠更有高适风格的边塞诗,也能名垂诗史。

《载酒园诗话又编》:“唐人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今读其诗,豁达幕落,寒涩琐媚之态去之略尽如《送田少府赔苍梧》曰:‘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赠别晋三处士》曰:‘爱君且欲君先达,今上求贤早上书。

’眉宇如此,岂久处坞壁!”讲得非常中肯了非常希望大家不仅仅只关注《长安三万里》里的高适,也能走出影院、翻出唐诗,读读高适留下的诗文。入股不亏。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