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的名言(读书的名言经典短句简短一点)
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从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
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从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90%甚至更多。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期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2小学时期阅读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3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被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
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同花朵,小学阶段是植株成长刚打花苞(打基础)、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发展)、高中才是怒放的阶段、大学却是新的更高一轮回的成长过程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习惯培养上,才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基础知识、阅读与作文是语文考试的三大块,其中阅读理解占比很大,也很容易丢分做好阅读理解题,可以帮助考生在语文考试中保持出色的成绩,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阅读理解的答题很有技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吧!
01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02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八、选择恰当的字词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九、标点符号的作用1.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省略号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3.引号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顺序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 一面……一面…… 。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3.选择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6.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7.因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03解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运用排比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还有叠词、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引用诗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这种题目的答案一般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04各年级考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面,1-2年级语文的阅读题考试还不算很突出的一种,到了三年级,阅读理解的考查更加深入。
下面是三至六年级阅读理解题的常见考点:三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方向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7.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8.理清文章条理9.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10.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四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方向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4.从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5.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
6.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7.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8.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9.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10.体会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五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方向1.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通过事、景、物理解人物的情感5.熟悉说明方法的作用6.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8.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9.体会人物形象六年级阅读理解解题方向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文章的思路5.体会文章感情的表达方式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7.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8.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9.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式10.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1分析小学语文各年级、中高考阅读题要求+难度先以《黄冈小状元作业本》各年级下册达标卷,和今年的中高考题为例,大概看看不同年级的阅读题——备注:时间有限,没有参考过多的题目,仅供参考之所以选黄冈小状元是因为我们一直用的这套教辅,觉得这套教辅。
难度适中,内容全面,而且我们也比较熟悉。一年级一般是一篇阅读题。主要考查从带有注音的童谣或小短文里,找关键信息,100分的试卷里大概会有10-15分。
考察形式有填空、选择、排序、数句子或自然段、查字典等,题目难和易主要看题目是直接让孩子去找信息,还是“拐了个小弯”让孩子去找信息。更难一些的是结合阅读让孩子自己写一两句话,但这种难度的很少出现。
识字量大的孩子会有优势这时对孩子的基本要求是要能读懂文章的意思,会从文章里找到指定的内容二年级一般是两篇阅读题从小短文里找关键信息,解释词语,分辨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需要思考的细节,100分的试卷里大概会有15到20分。
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排序、连线、仿写、数句子或自然段等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文章细节和主要内容的概括,但是主要内容的概括一般是以最简单的选择题出现的三年级两篇阅读题,一篇是课内阅读,一篇是课外阅读,100分的试卷里大概会有20分。
课外阅读的篇幅字数大约是二年级的三四倍;课内阅读会考字词读音、关联词、句子理解、仿写等,基本都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
课外阅读考词语理解、关键信息抓取、文章结构,有时还会出现开放式问题,比如根据文段想象某个画面,发表自己对文段的看法等,开始考察中心思想和二年级相比,三年级的阅读难在文章的字数大幅提升和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整个小学阶段,只有三年级的阅读量是一下子从几十字提高到了好几百字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孩子第一次做这样的题基本就懵了,更别说第一次需要分析文章结构,第一次回答开放式问题了所谓三年级语文阅读的坎,就卡在这里四
年级两篇阅读题,一篇是课内阅读,一篇是课外阅读,100分的试卷里阅读超过20分课外阅读的篇幅字数继续增加,多的时候会达到800字考查内容开始出现写作手法赏析、关键句子分析等,覆盖了全部的基础阅读能力考察,。
即关键词句、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对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考查也增加了难度,开放题的加入要求孩子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比较难的题有“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换成别的写法?为什么?”这种题目既要求孩子读懂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也要求孩子对作者的写法进行赏析,同时还考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孩子的阅读基础没打好,这种题是答不好的。
五年级两篇阅读题,一篇是课内阅读,一篇是课外阅读,100分里大概有25-30分对比四年级文段篇幅没有明显增加,但是题目的长度大大增加,因为开始出现选择型的判断题,需要孩子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对细节精准把握,能够排除错误的干扰。
考查内容覆盖关键词句、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开始出现一些比较难懂的词句,需要孩子与作者建立情感链接,或者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六年级两篇阅读题,一篇是课内阅读,一篇是课外阅读,100分里大概有20-30分。
课外阅读篇幅长的会接近1000字。
开放式题目的占比增加,比如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自己的感受等等。
长按识别关注启点悦读时刻不负时光 畅享美好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精美散文集名家描写父亲的散文大全
在此严重时辰,四川省作协在第一工夫召唤全省广阔作家拿起手中的笔,以作家的职业和担任,积极投入抗疫战役,并与所属学(协)会、刊物配…
-
著名散文作家散文网国色天香赏牡丹优美的小散文随笔
《慢说文明丛书·续编》于本年6月出书漂亮的小散文漫笔,持续了20世纪90年月由出名学者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所编写的《慢说…
- 散文随笔200字立春的精美散文文学期刊在线阅读
- 古风散文随笔投稿精美散文10篇
- 杨绛散文集美文类书籍
- 满满干货读书的名言(读书的名言经典短句简短一点)
- 一篇读懂经(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