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学到了吗三资企业是什么(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数字化基础状况是开展数字化贯通建设的物质前提,既包括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等方面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的支持,也包括数据资源所能支持的业务环节与应用场景。本部分从设备系统、数据资源、网络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到了吗三资企业是什么(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数字化基础状况是开展数字化贯通建设的物质前提,既包括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等方面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的支持,也包括数据资源所能支持的业务环节与应用场景本部分从设备系统、数据资源、网络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01设备系统1.数字化设备覆盖范围数字化设备是指嵌入了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和其他数字化元器件,形成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设备如图1所示,49.41%的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设备的配置,其中覆盖单个业务环节的企业为15.16%,覆盖关键业务环节的企业为18.9%,占比最高,覆盖绝大部分业务环节的企业为11.81%,做到了全覆盖的企业为3.54%。

可以看出,覆盖关键业务环节的企业占比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设备配置是以覆盖关键业务环节为目标

图1 样本企业数字化设备覆盖范围对数字化设备尚未配置的企业(50.59%)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2,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为21.57%,远低于总体比例,说明其数字化设备投入力度较大;产值1 001万~2 000万元企业为66.99%,占比最高且明显高于总体比例,反映出其数字化设备投入较为保守;业务上(排版、制版、装订专项和专营数字印刷企业因企业数和样本量较少不做统计,下同),出版物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占比略高,但大体上与包装装潢印刷接近且均接近总体比例,说明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与企业的业务类型关联不大;从企业性质看(集体企业因企业数和样本量较少不做统计,下同),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占比明显低于总体比例,数字化设备投入力度良好,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数字化设备投入力度则有所欠缺。

图2 数字化设备尚未配置企业分布情况2.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设备联网是实现数字化贯通的前提和基础如图3显示,34.55%的企业实现了联网率10%以上,其中联网率10%~20%的企业占比为9.06%,联网率21%~30%的企业占比为6.3%,联网率31%~40%的企业占比为3.54%,联网率4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5.55%。

联网率40%以上的企业占比出现跃升,远高于10%~40%各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企业的设备联网建设倾向于一步到位而非分步实施相对于数字化设备覆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下降了约15%,也说明数字化设备的联网功能未得到有效利用的企业不在少数。

图3 样本企业的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对数字化设备联网率10%以下的企业(65.55%)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4,规模上,占比随规模降低而上升,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远低于总体比例,联网情况较好,产值2 000万元以下企业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比例,联网情况相对落后;业务上,出版物印刷明显低于总体比例,为56.60%,联网情况相对较好;从企业性质看,三资企业为46.30%,明显优于其他性质企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资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较高。

图4 数字化设备联网率10%以下企业分布情况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是指数字化控制的关键工序与企业全部关键工序数量的比如图5显示,25.9%的企业实现了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于30%,其中在31%~45%之间的企业占比为9.84%,在46%~60%之间的企业占比为6.5%,6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9.06%。

对比数字化设备覆盖率和数字化设备联网率(1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30%以上)进一步下降约9%,设备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深度有所不足,需要重视加强《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战略目标中,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2025年达到64%,而上海印刷业目前实现数控化率60%以上的企业尚不足一成,存在一定差距。

图5 样本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低于30%的企业(74.61%)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6,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为49.02%,明显低于总体比例,而产值1 001万~2 000万元企业与数字化设备覆盖率相呼应,同为最高,数控化建设相对落后;业务上,出版物印刷企业延续设备联网率优势,情况相对较好;从企业性质看,三资企业为64.81%,明显优于其他性质企业。

图6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低于30%企业分布情况4.业务数据上云覆盖范围业务数据上云覆盖范围指企业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平台等形式,实现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情况如图7显示,40.55%的企业实现了业务数据上云,其中15.35%的企业能覆盖单个业务环节,16.34%的企业能覆盖关键业务环节,6.69%的企业能覆盖绝大部分业务环节,2.17%的企业做到了全覆盖。

企业数据云的应用以关键业务环节和单个业务环节为主要形式

图7 样本企业的上云覆盖范围对数据未上云企业(59.45%)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8,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为31.37%,大幅领先,其他规模企业均低于总体比例;业务上,出版物印刷企业为56.60%,对数据云的建设相对更为重视;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数据云的使用更为广泛。

图8 数据未上云企业分布情况

02数据资源1.数据实现自动或半自动采集并覆盖业务环节情况数据采集的对象包括设备、系统、环境、人员等,有些信息来自于设备和系统本身,有些则来自于加装的传感器如图9显示,58.27%的企业在不同业务环节有实现数据自动或半自动采集,其中覆盖面最高的为生产管控环节,有38.39%,其次为财务环节,为32.28%,其余业务环节按覆盖面高低,依次为采购29.92%,销售27.76%,质量控制21.26%,设备管理19.49%,仓储配送(厂内)19.09%,研发设计12.99%,人力12.8%,物流(厂外)9.25%。

可以看到,购销存环节的数据采集也占有较高比例,一方面购销存是实现利润的重要环节,企业比较重视;另一方面购销存环节的数据采集在技术上也较为容易实施同样,数据集采集的难度也使得厂内物流覆盖面明显高于厂外物流覆盖面。

另外,有15家数据流已经覆盖全部业务环节,实现了数据贯通总体上,不同业务环节数据采集的情况,反应映了印刷业数字化贯通从早期引进财务软件系统,到上线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支持企业经营,再到建设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系统深入生产制造与物流环节的建设路径。

生产、财务和进销存是印刷企业最重视数据采集的三个方面

图9 样本企业数据流已覆盖业务环节对数据无采集企业(41.73%)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10,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为16.67%,显著领先,不同规模与占比并未成线性关系,产值1 001万~2 000万元企业占比较高;业务上,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为39.85%,好于总体比例,出版物印刷企业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居后,尤其是出版物印刷企业则相对滞后;从企业性质看,三资企业为20.37%,采集程度最高,国有企业次之,为35.00%。

图10 数据无采集企业分布情况2.各类数据实现汇聚及应用的情况数据的汇聚及应用一般以数据中台为载体,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决策如图11显示,37.01%的企业进行了数据汇聚及应用建设,其中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规则等的企业为22.64%,实现了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跨部门共享的企业为22.44%,构建了数据算法模型,支撑业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企业为11.02%,构建了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的企业为11.22%。

可以看出,做到数据汇集交互的企业和进一步实现了数据价值释放,做到数据分析应用的企业,优于建设成本和难度的差异,呈现明显的分层另外,有21家样本企业四者均已实现,占比4.13%对比数据采集覆盖率,数据汇聚及应用实现率下降超过20%,反映出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汇集应用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或较高的技术能力。

图11 样本企业实现各类数据汇聚及应用的情况对未进行数据汇聚及应用建设的企业(62.99%)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12,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为27.45%,建设水平明显较高,其他规模企业均低于总体比例;业务上,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和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相对较好,但与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差距并不明显;从企业性质看,三资企业为44.44%,实现数据汇聚及应用的程度最高,国有企业次之,为55.00%。

图12 数据无汇集应用企业分布情况

03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包括设备的安全、控制的安全、网络的安全、标识解析的安全、平台的安全、数据的安全等如图13显示,40.16%的企业有采取网络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中14.17%的企业使用了工业级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但尚未建立网络安全保障制度;16.54%的企业建立了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但尚未开展网络安全等级自评估;6.10%的企业开展了网络安全等级自评估,但尚未通过第三方机构的验收认定;3.35%的企业网络安全等级评估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验收认定。

总体上,企业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多止步于购买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保障制度,进行安全评估和第三方验收的企业明显较少

图13 样本企业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采取的举措情况对未采取网络安全方面保障措施的企业(59.84%)进行细化分析,其分布占比如图14,规模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以32.35%占比继续领先,网络安全意识较强,其他规模企业均低于总体比例;业务上,出版物印刷企业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好于总体水平,但与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差距并不明显,网络安全意识差别不大;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建设程度最高,为44.44%,三资企业次之,为38.89%,私营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力度明显不足。

图14 网络安全无保障措施企业分布情况

04结  论上海印刷业数字化基础建设已具备一定水平,但仍有需加强之处在设备系统方面,数字化设备的配置和业务数据上云,多数企业以单个业务环节和关键业务环节为主要发展阶段,但数字化设备配置率、设备联网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逐层降低,企业既有的数字化设备系统其应用开发的深度有所欠缺。

在数据资源方面,多数企业的数据采集遵循从财务到ERP再到MES的建设逻辑,但数据汇聚交互和分析应用存在瓶颈现象,企业采集的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在网络安全方面,以购买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保障制度为主要形态,安全评估和第三方验收的理念尚未广泛普及。

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设备设施、数字资源和网络安全方面都相对领先而业务上,出版物企业更为重视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更为重视数字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在网络安全意识及建设方面,业务的影响差别不大。

(本文刊载于《印刷杂志》202306期)——版权声明—— 本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内容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如需转载摘编,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印刷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