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干货满满无相之火怎么打(无相之火怎么打的快)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缘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阿难啊,如果真的有那个什么妄处,你来说出因缘法也罢;这个妄处实无,你却在那大谈什么因缘法。这是不是显得很滑稽啊?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何况连因缘法都不懂,只推为自然。

干货满满无相之火怎么打(无相之火怎么打的快)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缘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阿难啊,如果真的有那个什么妄处,你来说出因缘法也罢;这个妄处实无,你却在那大谈什么因缘法。

这是不是显得很滑稽啊?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何况连因缘法都不懂,只推为自然那推为自然,做人、做鬼、做佛都是自然的,你还修它干什么?那就否定修行,是取消修行在梦中修行,在小乘因缘法中修行,好歹有个可能,有个悟处;推到自然,什么都不提了,这是取消派。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五蕴之心本是妄想,都是由我们的妄想变化而有过去小乘因缘法讲,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是四大组合起来的是组合起来的吗?这四大是我们心变出来的,既然如此,色身是不是我们变出来的?而且可以各种各样的变化,可以从妈妈肚里变出来,也可以从无始的无明中一念变出来。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这第一蕴,色蕴,它是坚固妄想而有。

我们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中,是通过现场试验,就能变出来汝体先因:讲明你这个肉团身「先因」,即父缘、母缘、己缘三缘和合,父母想生,父母有这个妄想,要生一个儿子汝心非想:你如果不想做儿子,你也不能到父母这个因缘中来和合而生。

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想中」就是父母之想,必须是三个想到一起去除了这个想是根本的,还有过去世中的缘分为什么他到张三李四处来受生,不到王五赵六处去受生呢?因为前世的定数和今世的变数因缘和合在一起。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如果你的心不是那个醋,你能不能生出这个醋味来?就是这个东西,好好把这个东西想明白心想登高,足心酸起:心里想着要登高,如果心不是酸的话,它能不能生起来酸的感受啊?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我们想的时候并没有醋啊,也没有站在悬崖上,所以我们的心是不是带有虚、通、融的这种特性?不是非得现前才有啊。

它本来就是虚的,就是通的,就是圆融的悬崖不来,醋不来,是不是即空即有?是不是空当下就是有?要明白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因何因谈醋出:刚才讲了,没有喝醋嘴里就酸起来了,没有登高双脚就酸起来了,是不是形容我们这个心是虚是妄?他喝了醋而有酸味,这不叫虚妄。

汝体必非:如果你这个肉团身,不是「虚妄通伦」,「通伦」就是这一类,不是虚妄这一类的东西,口水怎么会出来啊?要懂得,我们的心本身就是虚、妄、融、明、通、达,它无所不是啊那么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心不是肉团,它能不能变成肉团啊?无形无相的心当下就是醋,就是酸,就是苦,就是辣,当下就是肉团,就是风,就是雨,它无所不是。

我们主要是受到妄想因缘而显现为肉团,月光童子是不是显现成一滩水?虚空藏菩萨显现为虚空,是不是?是故当知,汝现色身:你当下这个肉团名为坚固第一妄想:所以有形有相的肉团、泥巴瓦块,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我们心中一种坚固的本性,是坚固的妄想。

那么水是什么妄想啊?润性妄想火呢,是热性妄想统统都是本来具足既然都是妄想,都是无形无相,水是不是火啊?火是不是这个肉团啊?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呀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这是说明受阴属于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中的一念虚明妄想即此所说,就是佛打的那个比喻临高想心:现在住那个楼房好几十层高,你站在窗台上往下看,是不是腿发软啊?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登高,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小腿都有点发酸?能令汝形,真受酸涩:想那个酸梅,想那个醋,一想到是不是这个嘴里口水就流下来了?并没有现什么境界,可是我们感受很真实。

由因所生:由和因是一个意思,那是由于受阴产生能动色体:能够摇动,能够变动这个肉团身的感受心想登高,小腿就发酸;心想酸的食品,舌头就有口水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前面讲受阴的原因,这里讲受阴的特征一种是乐受,一种是苦受。

「顺益」是乐受,嘴巴里有好吃的是不是乐受啊?「违损」是苦受,小腿发软发酸是不是苦受啊?二现驱驰:苦乐双受,变动身体名为虚明第二妄想:为什么虚啊?并不是那个时间,也不是那个空间,也不是那个现场,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已,并不真实。

「明」就是感受很真实,明明白白现前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会用心者得大福报,得大利益不会用心者,自己把自己折腾死,吓也吓死,气也气死,烦恼也烦恼死要学会转境界,面临一切环境,我们都能逆来顺受,横来正对,始终坦然乐观。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这段是开示想阴的缘起和特征由汝念虑:「念虑」就是思想,就是我们的第六种意识心。

使汝色身:这个「使」解释为使用、役使没有智慧的人把这个肉团身当成是我,其实肉团身不是我,我就是我里面的那个妄想心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如果你的这个肉团身不是你的思想意识活动这一类的东西,它怎么能随着你的心来指使?你怎么能指挥动它?。

种种取像:站着、坐着、躺着、吃饭、穿衣、走路、唱歌、跳舞……是不是种种取像啊?心生形取:心里动了念,我们的身体就要随着它的指挥做出种种的行为造作与念相应:与我们的念念要相应啊你看那个做广播体操,成百上千的人能够被一个声音指挥,而且大家都能做那么一致。

寤即想心:「寤」就是清醒的时候,那是我们的思想凡夫往往把清醒的时候当成是正念,是不是「想心」?这个时候的意识心在佛法里说为散位独头意识怎么叫散位呢?我们在白天,心非常散乱,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嗅,嘴巴要尝,手要动,脚要走……这是散位独头意识。

寐为诸梦:「寐」就是睡觉中,把睡觉的时候说成是梦在梦中,心里想就有了心里解小便,不需要花钱买马桶,一想就来了,想吃苹果,一下就出现了梦中山河大地都能造出来,是不是创造财富啊?梦中之所以有创造力,就是因为梦中妄想少。

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停止攀缘,第六意识心解除了散位那种多妄想,而进入了梦中独头意识,一个念在变现梦境万法在梦中,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它都能现前,还能现出许许多多未曾有——那个未曾有都是真实的东西。

它是我们无量时间、无量空间在这个特定时期里再现,或者对未来的事情提前展现在某种意义上佛法就是要开示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我们现在都在做梦,你以为这不是梦啊?这个梦比梦中的梦还要梦,还要颠倒,明白吗?所以这个「相应」,包括梦在内都是在思维。

则汝想念,摇动汝情:我们要学会由远而近,就像拍电影那个镜头一样,从大到小,小小小,小到一念,从最真实的地方找回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有种种的邪知邪见、情执,都是来源于这一个念,我们把它叫作妄念明白这个妄念,它当下就是正念。

万法都是这一个念所变现,变大变小,变多变少,不可思议名为融通第三妄想:融就是圆融,它能圆融十方三世无量时间空间万法,都在你一念之中它能通,怎么通呢?十方三世就在你当下一念你现在能不能想起家里的沙发?是不是融通到你的当下来了?可你人没有去啊。

你十年前、二十年前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一想就在眼前,历历在目,你的身体能不能跑到二十年前去啊?可见这个想能起这种融通的作用,它能使我们造业受报,也能使得我们开智慧解脱把菩提和妄想是不是融通了?它能使我们做人做鬼做畜生,也能使我们成佛成菩萨了生死,圣与凡是不是全部融通了?只在于我们怎样把握它。

这个思想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只看你会不会用心它还是第八识本体的一种动相,也叫粗相分讲这个识、那个识,都是一个念,一个念分出种种说法,说明他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品位、作用、特征妄念与真念当下就是一个东西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这段经文是开示行阴的缘起特征,佛把它说为是「幽隐妄想」化理不住:「理」是表行阴之体,「化」是表行阴的动作特征行阴为诸动之源,为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之源头。

不住:不停止、迁流之意运运密移:「运运」二字显示出它变化的特征,密密麻麻而不停止,每一念生灭1280万亿亿次因为它太快,而我们平时心太粗,所以观察不到甲长发生:我们都知道指甲会长,头发会生,但谁能不能看到指甲在长啊?不能。

气销容皱:人由少壮到老这个中间是不是越来越衰弱啊?慢慢地长出了皱纹,老态龙钟,是不是?日夜相代,曾无觉悟:不仅是日夜相代,是时时相代,分分相代,念念相代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行阴变化的功用不是你的话,为什么你的身体随着它在变化啊?身体衰老,甚至最后这个生命停止,甚至在六道里轮回,都是行阴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如果这个东西是真的话,你怎么感觉不到?因为我们被调虎离山了你如果说不被名闻利养所困,一定能感觉到这是我们的本能,有什么好奇怪啊?我们往往愚痴就愚痴在放下根本的东西,来执著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根本的事情是了生死解脱,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就名闻利养吗?我们生生世世受轮回之苦,还有没有智慧?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这里的「诸行」是指我们的心行,在众生位这是根本之行念念不停,是念念都在烦恼。

行阴是第八识本体的一种微细生灭之相,而且速度特别特别特别快,所以秘密迁流为「幽」,不易觉察为「隐」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这段经文是开示识阴的缘起,说为颠倒妄想。

十方三世就是一个第八识,阿赖耶识里有无量的第七识有人提出来,既然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第七识,为什么众生成佛以后有无量的分身佛?举个例子,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中是不是无量的人?无量的人在梦中是不是有无量的第七识?为什么一个人自杀要下无间地狱?因为他没有权利自杀。

他的身体集中了无量的众生、无量的神灵,身体就是一个联合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善用其心,善待其身这个身不是你,你要把它当成你你有病了,以慈悲、柔软、光明之心,善待身体的一切部位,从每一个毛孔到每一个细胞,都跟它们沟通,生欢喜心——大家共同努力合作,把这个肉团保持好,大家都来成就菩提道行——你这个身体就会创造奇迹。

所以修行人不仅要懂得成佛了生死,还要善待其身,你健康长寿才能长久住世弘法利生我们好不容易成为这个联合国的主人,调理好各大成员是义不容辞,全靠怎样用心不少的同修在这里听闻大法以后,重病、绝症得到改善,更有甚者,不治而愈,就看你的心量有没有打开。

我们听闻大法,首先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感,这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和长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讲到这个识阴第八识,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邪知见,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第八识,将来都独立成为一尊佛真是这样吗?我们与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就是共一个阿赖耶识。

当你成为圆满之佛,你当下就知道——哎呀,我还拜什么释迦牟尼佛?我就是释迦牟尼嘛,我就是大通智胜佛嘛你当下明白,我就是这个泥巴块嘛,我就是这个牛魔王、猪八戒嘛——那是现量境界,实实在在证得我们现在能明白这个道理,深信不疑,你现在就是初二、初三的月亮,乃至十一、十二的月亮,你已经与佛证得同身心,是一个本体了。

这是不可思议的佛法,不能用世间法——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他就是他,所以将来成佛,我是张三佛,你是李四佛,他是王五佛——这是世间人的邪知邪见,修行人在这一关也很难认可我们可以从做梦这个事情去仔细地观照我们已经知道,梦中的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变现的。

可是梦中那么多人在七嘴八舌,各有各的思维,各有各的语言和行为,是不是很好玩啊?可是都是你一个人十法界万法共一个念,而且唯智乃知,唯智乃证这就看各人根机,也许对有些人你怎么讲他都不相信来看这段经文又汝精明:这里的「精明」仍然说为我们的本位见分,破除识阴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成佛的过程就是用这个精明在修行。

「湛不摇处」就是识阴,万法共有一个识阴,识阴是一,所以把它说为「湛」,说为「不摇」「不摇」就是常,就是如如不动之义「湛」也是明明白白、如如不动之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以这个精明在观照你现在处的这个心态,已经进入识阴区宇,离开了前面的色、受、想、行那外尘境界,而进入内在的共一个阿赖耶识这种境界,我们的心已经变得更加光明、更加细腻。

名恒常者:是名义上把它说成是常,说成是恒实际上它并不是恒,并不是常为什么讲它是恒,是常?这是相对待前面的色、受、想、行阴而言,它显得不动;佛后面有解释,其实它动得更快更快,是你不觉察而己啊于身不出,见闻觉知:「于身」就是你现在的这种境界啊,「不出」是已经没有了见闻觉知,这六根能想、所想这种意念。

若实精真:如果把阿赖耶识当成真,那应该怎么个说法呢?不容习妄:就不容许这个真念有一丝一毫的妄念因为在别教定义我们这个真心本来面目为空如来藏,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把它说为无生法忍,这是从假设前提和假设结果来讲,是逻辑推理,但逻辑推理必须要经过事实验证。

下面呢,用事实来定案,定这个第八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真假和合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佛打了个比方破除行阴进入识阴区宇,他的定力是不是转深了?他在定中突然发现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前看到个奇怪的东西——本来几十年来想也想不起来了,已经不存在什么记忆不记忆、忘记不忘记,他根本连影子都没有了,也没有刻意地去想它。

修禅定功夫,往往到一个时候,这个东西就出现了往往我们听老师讲法,有的法根本不懂或者似懂非懂,那么有时候在梦中,有时候在晚上,方便那么几分钟,有时候在吃饭,有时候在散步……并没有想那个法,它就出来了这是什么东西啊?就是我们阿赖耶识里的种子。

我们听到的东西都在阿赖耶识里,它不会丢到天外、心外阿难当知,此湛非真:通过这个事实来定案,再下结论「此湛」就是这个阿赖耶识,它并不是真实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前面讲行阴是流急不见,这里又讲流急不见,为什么?识阴比行阴快无量倍,它流得更急,是不是更不见了?。

若非想元,宁受妄习: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阿赖耶识不是真的,因为它还有想,还有动如果阿赖耶识不是一切妄想之源,它怎么会接受妄念啊?我们前面把行阴说为「想元」,是针对前面的三阴比较粗浊,在个体位它在这里发号施令;其实那个元还不是这个元,这个元才是真正的妄想之元,一般说为生相无明。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破除了行阴以后,六根可以能够互用如果我们不用或者把它用错,就还会退转你是阿罗汉、辟支佛,就不成增进;你是六道凡夫起修,即便进入识阴区宇,最后仍然会退转到六道轮回,乃至下无间狱。

真是可怕!所以这里「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懂得了,会用了,用得好,「此之妄想」可以灭除灭除是方便说,我们可以解脱这种妄想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你现在虽然已经六根通用,虽然已经解除了色、受、想、行那种粗重的妄想念头,但你这个妄想的根源还没有断,所以在见闻觉知中还留有习气。

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几」是微细的那种习气、那种妄想虽然很少,很遥远,很莫明其妙,它是不是还属于见闻觉知的范畴啊?也就是说,你这个见闻觉知还没有断根则湛了内:「湛了」是对第八识的特征描述,所谓如如不动、一了百了。

罔象虚无:「罔」是似有非有,「象」是似无非无,也就是隐隐约约还有那么些东西「虚」是似湛非湛,好像如如不动还又在动「无」是似了非了,好像已经了结了,好像也还没有了结所以这个罔象虚无,概括说明为真妄和合、带妄显真、以真显妄。

那么,从色阴、受阴,到想阴、行阴、识阴,有没有哪一阴不是罔象虚无啊?统统都是带妄显真那么到了识阴,是更加更加地微细而已,越往前越粗比如这个茶杯,色阴是最粗的,它是阿赖耶识中的一种粗相分阿赖耶识粗相分是不是阿赖耶识啊?也是啊,它在阿赖耶识在这个层次显现得比较粗浊而已。

十法界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带妄显真,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要明白,最终归结到一念,最终又是归结到无量法,又归结到无量法中的任何一个法,法法皆是一个法我们要在这个法上好好地观照,看破第五颠倒:把阿赖耶识说成第五,这是反过来讲;如果顺过来讲,它是第一。

颠倒就是真妄和合之义微细精想:这是从分析到原始无明、根本无明之处,还在胜义尘这种阶段胜义尘属于高层次的那个根本无明之处的在三细阶段成就的,叫「微细精想」到这里为止,佛是回答了阿难最后三个问题的第一个,这五重妄想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啊?都是我们的一个念在变现佛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把如来藏的道理与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各宗各派圆融为一个本体,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讲是讲五阴,实际上世界上一切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颠倒妄想,没有哪一法不是融通妄想,没有哪一法不是虚明妄想、坚固妄想、幽隐妄想。

祖师大德对于这个五阴这个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示,也就是圆瑛大师在《宝镜疏》中作这样的开示:众生由于迷惑于如来藏性,执著于色心这二法,而成就了五阴这个色身——五阴也是随缘显现的由此呢,「世间故有凡圣之别。

若执五阴为实有,为真实,即世间法」那六道凡夫就是这样认为,这个肉团就是我,这就形成了世间法世间法是生灭之法、轮回之法、苦报之法二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执五阴为空为寂,他知道肉团是虚妄的、不真实,所以成就出世间法,出三界六道这种轮回。

「诸佛菩萨,善得中道,了色即空,达空即色」这是讲圆顿大法呀,知道色当下就是空,空当下就是色,以此成就出世间上上法这个法妙啊!不劳修证你就已经成就,只问你懂不懂如果能够用「金刚观智」,是对一心三藏这个法理法义的观照智慧。

「荡空有情计」,荡就是扫荡、荡除;空有情计,你要么执著空了,要么执著有了这两种都不要执著,明白了就行「除断常之见」,所谓断,死了以后什么也没有;所谓常,人死了还是人,牛死了还是牛把这两种邪知见要除掉,否则你还修什么啊?。

「了达一真本有,诸妄本空」,真本来有,你还修它做什么?妄本来就是空,你还除什么?你本来就是真,还用求真啊?真外还求真啊?「则其五阴妄想之心,当体即空」,明白这个道理,五阴这种妄想当体就空了,你去除它干什么?我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在中阴身期间,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就到佛土去了?听经闻法,就是明白这个道理。

「即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你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头发指甲不是妙真如性吗?都是我们的报身智慧妙用你懂得了六道轮回,你就不会六道轮回,你可以来示现六道轮回要明白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