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lx3(lx3是什么车)
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个世界开始流行起了自拍,我开始是认为科技越来越发达,照相技术日益提升且平民化,尤其手机镜头
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个世界开始流行起了自拍,我开始是认为科技越来越发达,照相技术日益提升且平民化,尤其手机镜头的像素越来越高带来人们需要拍照留影的便捷性也随之提高,那为什么有人爱自拍?因为单身狗只能自己拍啊
,哈哈哈!言归正传,现在拍照这个事儿已经像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普通而又普遍了,但是,我-从-来-不-让-别-人-给-我-拍-照,原因很简单,并不是自认为我拍的比别人好,而是知道没有谁比我更清楚一个取景框里只有我一个人的照片所想表达的东西了
,我想将自己留在某个画面里至少得是好玩的,有趣的,好看的,才觉得有必要把自己放进去,而不是过后自己也不会再看第二眼的“到此一游照”,装逼的效果要想再上一个层次,就得上点干货了,请往下拉。
本文作者:Mr Sam,软装设计师,花艺设计师,影像爱好者,始终在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路上,怀旧天蝎男。座右铭:人生到底有多少种可能可以让我们去尝试,去体验不同的身份。
不一定要买多好多贵的相机,但要得买个好三脚架,你要自拍啊,没三脚架谁帮你拍?目前手机拍照的强大已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的手机镜头也能满足于我们平日生活或旅行的部分拍摄,如果再配合滤镜应用,出来的相片其惊艳程度也能是美的不要不要的。
总之,摄影这是一门艺术,那就还需要拍摄者具备相当的审美,常年的阅片儿以及大量拍摄的积累必不可少“一流的摄影靠想法,二流的摄影靠技术,三流的摄影靠器材”如今这套逻辑依然没有动摇,
‹摄于2010年青海大柴旦,Kodak800›可以看出800万像素拍出的照片经过后期调色的蓝天满是噪点,有些照片的拍摄构思是平时积累,有些则是当时的灵感(比如这张),这张照片想表现独身在荒野旅行时的几个状态于一身,拍摄前一定要想好每次的站位不能太过重叠,还要在姿态上表达一定的情绪,后期合成是基于拍摄前就需要想好拍摄流程和画面构图,这样的摆拍就增加了一些趣味儿性和叙述性,让它看起来Funny,从而也引导观者的注意力绕过糟糕的画质和颜色。
拍摄背影绝对是能突显照片逼格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有时你会发现,画面中的你转过身留下背影其实比拍正脸而且还容易被吐槽当时的表情要好的多的多,尤其大场景,比如大海,大山,荒野,沙漠,背影或者侧影更显意境,转移了对你人的注意力,而引伸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也不用去想摆什么pose好,越简单越好。
‹摄于2010年西藏察瓦龙附近的某个山谷的某处垭口Canon 5D2›全天从早到晚在无人山谷里翻山穿越,匆忙赶路没怎么拍照,这是为数不多的几张记录一下,天黑一小时后才赶到前面的一个村庄,不然在这样的山路上是没法睡觉休息的,手机也没有信号,与世隔绝一样,想着这个鸟都不飞的地方,这辈子也许再也不会来了,留下张照片做个回忆吧,大山对比人的渺小是我要的效果。
‹摄于2010年甘肃和青海交界处阿克塞附近,Kodak800›被一个性格非常率性的卡车司机搭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边,他进了一条小路进山拉沙子去了,笔直的公路看不到尽头,这是无人区,鸟都没有,好久也不过一辆车,我觉得世界都安静了,所以也想在这张照片中体现出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随着年龄增长会很难再重现,即使某天我再回到那片隔壁,感受又会不同,这张照片也就带着记忆,让我想起那段经历的同时也能追忆起那段年龄的心理路程
‹摄于2010年西藏邦达以南三公里处,Kodak800›早晨负重徒步翻业拉山,光线很好,相机就直接放在路旁的石墩上定时拍摄,来回走了两遍就抓拍到合适的步行姿势,西藏的照片随便拍都很漂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光线好,无污染,空气中无杂质,洁净度高,照片也就显得很“透亮”。
‹摄于2010年云南大理苍山Kodak800›T恤是一个很腻害的台湾朋友送的,非常喜欢背后的“铁人”二字,感觉像如来神掌般不断赐给我力量大理古城背对苍山面临洱海,气候怡然实在是个好地方,正因为好所以大家都涌到这里来了,小小的古城内塞满游客,倒是山间骑行舒适畅快,从半山腰望去,一切尽收眼底。
‹摄于2014年四川康定折多山,Canon 70D›这云海下车赶紧拍吧还等啥啊,无论正面还是侧影,面对大场景时将人物缩小并放在画面某一角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依此来体现人物所处的环境,照片会显得更具人文性一些。
‹摄于2012年意法边境小镇切塞纳托里内塞,Panasonic LX3›因为傍晚时大山里明暗对比太过强烈,所以固定相机拍了一张山谷里和一张天空各自正常曝光的两张照片合成了这张照片。
‹摄于2011年海南陵水,Panasonic LX3›面朝大海张开双臂拥抱蓝天,快门速度调至1/200s可以凝固住浪花,需要花点时间等一个漂亮些的浪,其实我觉得这张相片可以稍微等浪花高一些快门速度慢一些,虚化而更显动感。
有些画面简单大面积纯色的照片可以加一个手写体水印或者一小段文字说明更显个(bi)性(ge)
以上这些自拍全是背影,不露脸,场景单调,但景色蔚为壮观,人在画面里显得轻松自然也看不出性格特征,是我喜欢的“到此一游”照旅行即使走再远的路看过再多再美的风景,也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人是忘不掉的,哪怕相隔数年,两个生命在那个时间点有了交集,这是命中注定,上帝让各种各样的人走进你的生命,走进我的生命,又让我们走进他人的生命,我们要感谢上帝,感谢所有人,无论那个人是好是坏。
抱歉我情不自禁的总想谈几句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看见听见后所带来的感触,也许有时间下次会另外写一篇关于旅行中的人的文章
‹摄于2012年四川丹巴,Panasonic LX3›这张普通的双手持相机正面自拍照,平淡无趣,我也想不到这种手持自拍怎么拍才能更好玩,随手拍一张之后也就放在记忆卡里不管了,那次旅行拍了十来张这种构图,回到家拼在一起觉得也挺有意思,后来这种标准构图的旅途自拍也渐渐成了习惯,就有了下面这些。
这种形式可以举一反三,不变的构图,不变的景内人物,变化的一直是背景,放在一起拼出一个系列,比如下面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是户外野营,这是一个不错的拍摄想法,始终从帐篷里以第一视角观察拍摄你的周边环境,最后为此次户外野营的扎营点按时间顺序做一个排序,也方便日后自己回忆。
以及俄罗斯摄影师Murad Osmann在Instagram上红极一时的《Follow me》系列,都是这种拍照方式,由此也更说明了一流的摄影靠想法,不是技术和相机不重要,当然也很重要,但相机很好买,想法很难找。
大家都记得去年春晚上《时间都去哪了》背景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和父亲每年在同一地点同一姿势的留影纪念感动了无数人,这种形式的拍摄其实就是以时间轴记录变换的场景或者变换的人的相互关系,戳中痛点,感觉更真实,更有趣儿,更能让人去尝试体会拍摄者。
拍摄者日后回忆起来也会因当时的拍摄构思联想出当时的很多生活细节
另一种旅行中常见自拍方式,跳跃,照片能拍出满意的比例平均大概是20:1,拍20张出片1张(如果是被拍,成功率也许能增大一倍),后期再花2块钱把头PS放大成有趣儿的大头照(您可别真给2块然后发张照片让我P啊),对抠图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其实就是细心细致),然后照片的趣味儿性增强了,颜色画质啥的也就不是那么被注意了。
‹摄于2012年哈萨克斯坦,Panasonic LX3›拍摄这种跳跃时的机位最好能稍微低一些,这张照片的机位实际上也就是距离地面35公分左右高度,4/5的画面留给了充当人物背景的蔚蓝天空,加上大多的白云点缀,更加符合这张看似腾飞的凝固瞬间了。
‹左至右摄于维也纳,英格兰比奇角,巴黎,英国巴斯›
‹摄于2012年英国伦敦,Panasonic LX3›这张照片我觉得更好玩的是身后两位英国警察的大头我喜欢让照片看起来耐看好玩,能一看再看不厌甚至能引发思考,平时多看大师的作品,揣摩作品背后的构思,多看顶级摄影师的采访或记录片以及他们的作品,多听他们的建议指导,他们的拍摄构思,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对的,而是因为他们走弯路的经验丰富。
总之就是多拍,多尝试,好坏先拍出来再说,第一步先学习做到每张照片构图正确,构图正确了,片子成功一半了,时间会告诉你,稚嫩的作品总会过去,装逼的机会总会到来我很多次脑袋里突然想到什么画面便撂下手中正干的事情拿上相机就去拍了,所以无论如何,你喜欢这件事,你就会自然而然多思考多动脑,多实践,以后一定会拍出一些自己非常满意的片子。
‹摄于2012年维也纳,Panasonic LX3›
‹摄于2012年维也纳,Panasonic LX3›维也纳国家美术馆,放慢相机速度,拍摄出来的其他走动的游览者就成了虚化的。
‹摄于2012年维也纳,Panasonic LX3›这种祷告中的自拍显得有些做作,有些傻,我纯粹是为自己拍了这张,也仅仅拍了一张,没有来回调整构图或相机数据,好坏就拍这一张,坦白讲,去到国内的任何城市的任何一座教堂都没有和欧洲甚至某个村子的教堂能相比的那种心境(当然有很多我还没去过的国内大教堂),希望借此照片时不时能回忆当时跪在那里祷告的感觉。
‹摄于2012年法国里昂,Panasonic LX3›里昂的街上,无人,安静,突出复古的街道和灰色的建筑。
‹摄于2015年新疆江布拉克,Gopro hero4›花草丛中,稻田麦穗中以青蛙的视角自拍会不会很有趣儿?综上所述,我觉得拍照这件事应该是好玩的,有时可以很严肃,有时可以很逗逼,有时可以很诙谐幽默,适合拍成什么就拍成什么,全在你的内心看到感受到的,在还没有能用照片讲故事之前先努力把它拍的漂亮吧。
‹年月不详,相机不详›那有没有失败的自拍照?当然有啊(拍30张没1张能用的情况我会告诉你么?),不过很快都被我删掉了,而且是Shift+Delete,本着和大家交流分享的心态,还是在硬盘深处翻到了下面这张不知哪年哪月的失败自拍给大家当反面教材(也是拼了),因为我的工作是花艺设计,前些年每天与各种鲜花打交道,对花的喜爱也深入到骨髓里去了,插花看花拍花不够,还时不时嘚瑟一下和鲜花来个亲密接触,再花5毛钱PS一下啥的,结果这张就给P坏了,当时心里还美滋滋的,后来再看,越看越瘆的慌,这构图,这景深,这色调,这表情......你们就随意感受下吧,知道就行了,来来,咱们继续往下走着。
‹年月不详,相机不详›哎呦嘿,顺路又扒出来一张不知哪一年(目测+回忆大概八年前)的一张手法不是很成熟的自拍,不解释了,当年也是一铅笔盒啊(貌似我这小十年相貌也没怎么变过,唯眼神越发浑浊了。)
‹摄于2014年家中,SONY DSC-TX10›上面回忆起当时插花看花拍花不够,有时还喜欢画花, 画画也只画花,和少量的友人肖像,咦?好像稍不留神就陷入到一种情不自禁的自我陶醉当中去了,我真不是故意的,唯一的一张画画中的照片,也就是生活照而已,咱哪说哪了哈,来来来,继续往下看,走着。
本文主要分享独自出门旅行的自拍,看了这么多最后来几张城市生活中的自拍,选两个热门自拍地,女孩们最爱的汽车副驾座/驾驶座和卫生间, 我觉得平日里动不动就自拍其实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或者说是生活习惯了,那你要总把自拍照发到网上被人看到,起码得是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的吧,颜值抵得上范冰冰,那也完全可以忽略你拍摄的角度光线以及拍摄的背景效果如何,看脸就行了,不管是拍半张脸还是侧着脸,让人觉得耐看或有意思那就算是成功了。
相信每个人朋友圈里都有那么一两个天天发自拍的姑娘,甭管文字是什么内容配图都是一张标准45°自拍大脸,我从刚开始能接受到后来不得已屏蔽掉再到现如今的平常心接受,时间久了也就习惯她们这种审美了(哈,感觉和某些人的友谊到此就结束了),比如我以前挺讨厌范冰冰的,因为前些年有一阵出门到处都是她,街边电子大屏幕上,广告牌上,电线杆子上,饮料瓶上......躲都躲不掉,回到家,电视上,电脑上也哪哪都是她,都给我整魔怔了,后来躲不掉也就慢慢接受习惯了,而且人家又没碍着我啥事,再到后来还有点喜欢女神了,想想能一直红的,也不单单是靠张脸了,娱乐圈颜好的女星实在太多了,所以必然还是有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的,所谓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我相信女神背后是努力奋斗过的,咦?好像稍稍又有点扯偏了[偷笑],拉回正题,副驾主驾各一张。
‹摄于2015年新疆哈密,Gopro hero4› 现在不管是旅行还是平时出门,我像带手机钥匙一样带着Gopro相机,实在小巧便捷好玩,我觉得Gopro的问世实际上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独特的视角来看自己和看世界,颠覆了以往我们拍照取景的角度,与众不同的视角带来的新鲜感不断激发有想法的人去拍更多以前未曾尝试的角度。
‹摄于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Gopro hero4›有时开车拿它当行车记录仪用,广角支持4K高清摄像......5X社区里专门有个Gopro兴趣组真的很不错。
‹摄于2014年家中,Secret›你相信这是用相机拍的么?当然啊,不是用相机难道是用眼睛拍的啊,对我来讲,影像的乐趣也在于此——绝对客观的真实本来就不存在,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张如何拍的简单几句说不清楚,有时间上一个步骤分解图。
‹摄于2011年深圳,Canon 5D2›实际上卫生间并不适合自拍(高级酒店套房除外),面对镜子的自拍一般只能局限在卫生间或有大幅镜子的室内进行这些地方光线不好,范围狭小,排出的照片给人一种拥挤、凌乱甚至不和气氛的感觉。
而且光线暗将会导致ISO高或相机快门时间长,稍不注意就会拍虚,这张照片需要拍摄前期构思好所有拍摄步骤和细节,最终才能呈现出这样毫无PS痕迹的片子,嗯,没错,你能看出来么?P出这种效果至少得要5块钱,好了,不卖关子了,到底是怎么拍的咱们下回细说。
(这叫不卖关子?)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旅行走的越远发现自己越是渺小,知道的越多发现自己其实知道的太少,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像一粒尘埃,随风飘荡,对自拍的想法和水平也只能停留在现阶段了,相信高手一直在民间,欢迎大家指点交流或提问,唯有保持Open mind的心态才会让我们接触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促进进步,人与人穿越地域时空没有阻碍的交流会让思想走的比自己独想更远。
纵使可能有人表示怀疑,还是再次说明提醒一下,以上照片都是自拍,千真万确,这次讲的主题就是自拍,好了,连续编辑了好几个晚上写了这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各自去征战朋友圈吧!自己不会拍?那就先去争个会拍照的男朋友吧,你是男的?那我也没说错啊?哈哈哈......
PS:一颗说走就走的心,并非适于每个人持有,每个人都憧憬去西藏,而不知道为何要去,那个地方反而被赋予了另一种自己强加的意义,变成经历的谈资,当你梦想一件事情已久,说走就走其实也就成了顺其自然,无须立下多大的勇气,人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独立的人格。
(请容我装完最后一个逼,你给几分?)
一人独享怎么成!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没想到lx3(lx3是什么车)
8月31日,据LG官方消息,LG今天发布了OLED Flex电视(LX3),其搭载世界上第一块可以弯曲的42英寸OLED显示屏。官方表示,这款电…
-
一篇读懂温拿五虎(温拿五虎成员简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作者:大唐梁金吾获取更多好看文章,请关注最爱历史】1977年,一个在美国学音乐的年轻人和一个在…
- 学会了吗县丞和县令的区别(县丞和县令的区别品级)
- 全程干货秦海璐老公(秦海璐老公王新军的前妻是谁)
- 满满干货sfp模块(sfp光模块是什么)
- 怎么可以错过暗黑3职业(暗黑3职业强度排名)
- 万万没想到百度工具栏(百度工具栏在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