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原创拈花微笑(禅门第一公案拈花微笑)

禅是有智慧的人创造出来的特殊交流方式,也只有聪明人能够读懂。它最初或许源自于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难以言表,但它本身不复杂,相反有时还特别简单,只看你有没有一颗禅心,是否愿意从现在起,和生活保持一份禅意的互动

原创拈花微笑(禅门第一公案拈花微笑)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乃禅门第一偈,“拈花微笑”则是禅门第一公案(典故)。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说的是佛祖住世(在世)时,有一次在灵山说法,有个叫大梵天的天神姗姗来迟,或许是为了谢罪,他向佛祖献上了一朵美丽的金色婆罗花,然后坐在最后的位置聆听说法佛祖欲言又止,看看大家,然后缓缓将手中的婆罗花高高举起,让大家观看。

弟子们和众天神面面相觑,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更不明白佛祖为什么停止说法只有“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微微会心一笑佛祖看在眼里,对大家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能熄灭生死、超脱轮回,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

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说完,把自己平素使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作为信物后来,中国禅宗将摩诃迦叶奉为‘西天初祖”摩诃迦叶为什么微笑?谁知道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但谁也说不准究竟为什么。

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禅不可捉摸,顿悟可遇而不可求的,强行解释,求索,都脱离禅的基本精神

禅是什么?禅是无言的花,禅是微笑的脸,禅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你也知道,你说的并不是禅或者说,你说的只是你自己的禅除非坐在你对面的是“对的人”然而与“对的人”在一起,又往往像佛祖那样,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说。

只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能交流,就能感知有时,这种感觉还不好用言语表达但是这种不好用言语表达的语言,在对的人眼中一清二楚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反之,遇到不对的人,你说什么对方可能都不会信你说出世上最真诚的话,对方却可能没有好脸色。

你说的越多,对方可能越过分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有些话根本不必说,有些话说了也没用还有一些话,需要说得有些禅意,需要巧妙地说,用心说当然,这类话也只能用心去听五祖传法六祖的故事就是很好的案例:佛经中说,摩诃迦叶之后,禅宗在印度薪火传承,一共传了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宗师就是我们熟知的达摩,全名达摩菩提。

据说达摩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他在印度生活到一百多岁,遵师命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航海来到中国,创立了中国禅宗,被后人称为禅宗初祖达摩传弟子慧可,慧可就是二祖,二祖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最终把衣钵传给了六祖惠能。

此后,禅宗发扬光大,也就不用再传什么衣钵了另外,众所周知,禅宗修行法门分渐修与顿悟,而这两种法门的真正意义的剥离,也是始自惠能时代在惠能接掌禅宗衣钵前,禅门弟子主要是修“东山法门”“东山法门”,也叫“念佛禅”,简单说来就是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通过一些佛经及常规的修行方式,让一般的修行人能够接受,说白了还是渐修。

在当时,修行渐修的代表人物叫神秀,也是弘忍的得意弟子,而且在惠能出现之前,相当于弘忍的准传人

但惠能出现了佛经上说,惠能是岭南人,那片在今天无比繁荣的地代,在当时却异常偏僻,岭南人在中原人看来,就是野蛮人而且惠能还是个文盲,出家前是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公元672年,他自感与佛有缘,遂北上湖北黄梅东山寺,拜弘忍为师。

据说,惠能差点被拒之门外弘忍问他:“你个岭南人也想做佛吗?”惠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法也有南北之分吗?”弘忍听了很高兴,把他留下,让他在磨房舂米,每天工作完成后,才能听讲佛经转眼过了八个月,弘忍认为已经到了任命接班人的时候,于是命所有弟子都作一个诗偈,看谁做得最有悟性,最符合禅门精神,就让谁继承嫡嗣。

首先出场的当然是大弟子神秀,他的诗偈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意是说,要通过不断地修行,抗拒外界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才能最终成佛毫无疑问,这是走渐修的路子,然而,有此境界已经非常难得了。

因此别的师兄弟看了后都纷纷叫好,都认为衣钵非神秀莫属弘忍却没作任何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不一会儿,还在舂米的惠能也从一个做杂役的师兄口中听到了这个诗偈他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然后他自己也做了一个诗偈,央求那位师兄帮他写在神秀的诗偈旁,也就是那首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于惠能这首诗偈的高明,我们就不必详述了,总之,当弘忍看到这首诗偈时,非常高兴,当即决定把衣钵传给惠能但他并没有当众表示,相反,他还命人把慧能叫来,故意当着众僧的面说他的诗偈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命人擦掉,但却意味地深长地在慧能头上打了三下,然后转身就走。

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把衣钵传给惠能,会引起神秀等人的嫉妒和伤害,因此才使用这种禅意的语言,告诉惠能——今天晚上三更来找我惠能是个聪明人,当天晚上三更,准时潜入弘忍房中,等待多时的弘忍当即为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并传衣钵给他。

为防止神秀等人加害,弘忍还授意慧能立即逃走,等待有利时机再光大禅门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得知此事后,果然嫉妒慧能,也曾派人去追慧能,试图武力抢夺衣钵,但没有追到慧能。

后来,神秀创立了禅宗的北宗,仅传数代即衰看过《西游记》的读者,大多对上述故事有点眼熟没错,《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授业师父菩提老祖传给他功夫时的场景,与此同出一辙:孙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一心想学常生之法,菩提老祖便假装生气,骂道:“你这猢狲,我教你尝尝戒尺的厉害。

”照头顶打了三下,然后拂袖而去师兄弟们都责怪孙悟空把师父气走了,孙悟空却看出了师父此举的禅意当天晚上,孙悟空就学到了七十二变……

考虑到《西游记》产生于明代,而惠能是唐人,多半是作者吴承恩拷备了这段历史但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要把话题回归到我们的主题上,即菩提老祖也好,弘忍大师也好,之所以有话不明说,主要就在于有些话不方便说都是徒弟,教你不教别人,说不过去。

另外,光对你好还不够,还得考虑接下来产生的衍生问题,如师兄弟们的嫉妒和伤害之心当然,其中也可能有最终考察一下你到底有没有慧根的意思:如果你有慧根,自然能懂;若是顽石一块,那也就没必要来了这就是禅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它是有智慧的人创造出来的特殊交流方式,也只有聪明人能够读懂它最初或许源自于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难以言表,但它本身不复杂,相反有时还特别简单,只看你有没有一颗禅心,是否愿意从现在起,和生活保持一份禅意的互动。

(上文由匹夫智库特约作者彭定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匹夫智库,没你不行!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天然书院,拒绝扯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