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学到了风云突变是什么生肖(风云突变是什么生肖的动物)

关注【河南粉笔事业单位招聘】,获取更多考情资讯!

学到了风云突变是什么生肖(风云突变是什么生肖的动物)

 

回复地市名称如【郑州】,获取地市招考公告回复【小粉笔】,即可召唤小粉笔进行人工咨询哦

刷题练习

1.(单选题)下列与农业有关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隋唐时期,我国农民种植番薯B. 汉朝农民使用曲辕犁在水田耕作C. 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彩陶来储存稻米D. 宋朝时期,贫困农民可以出卖自己的土地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番薯原产于美洲,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传入我国福建等地,明代中后期,其种植已由江南推广到北方各地, 成为全国主要杂粮作物中的一种故隋唐时期我国农民种植番薯不符合历史事实B项错误,曲辕犁是唐代普遍使用的耕犁。

唐以前,主要使用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故汉朝农民使用曲辕犁不符合历史事实C项错误,彩陶是一种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出现彩陶。

而河姆渡属于新石器早期文化,其陶器比较原始,以夹碳黑陶为主故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彩陶储存稻米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正确,北宋政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基础,对地主阶级采取优容的态度,“不立田制”“不抑兼并”,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典卖土地的现象十分普遍。

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故选项表述符合历史事实故正确答案为D2.(单选题)关于甲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

B. 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意C. 所用的骨片曾经被当作药材D. 记录内容大多是卜辞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D两项正确,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早期形式,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因此又称“殷墟文字”殷墟甲骨文上刻写的主要是占卜记录(“卜辞”),是记载“占卜”过程的王室档案B项错误,甲骨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形表意或象形表意,它既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亦具备表意文字的属性。

C项正确,据《甲骨琐语》记载,剃头匠李成最先把当地的甲骨当作药材卖给药铺,因甲骨治病被传的很神奇,引起了一位翰林的注意,他对比金文等古文字,确定这是殷商时期的文字,由此,甲骨文终于走出安阳小屯村,为世界所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单选题)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④②③D. ②③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该诗写于1929年秋,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用工农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思想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出自毛泽东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赴缅甸援英抗日,历经血战,不幸殉国,年仅38岁此诗为毛泽东主席为戴安澜将军写的挽诗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写于1949年,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出自毛泽东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彭德怀在吴起镇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毛主席立即挥毫赋诗一首,赞扬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故正确答案为C4.(单选题)在中国史、亚洲史上,(    )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大大地拓宽了古人的地理视野,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有历史学家甚至将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

A. 昭君出塞B. 蒙古西征C. 张骞凿空D. 鉴真东渡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昭君出塞发生在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请求出塞和亲昭君出塞顺应了当时的形势,推动了汉王朝和匈奴的和平发展。

B项错误,蒙古西征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题干中的朝代是汉代,蒙古西征发生的朝代为元代,时间不一致C项正确,张骞凿空一般指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逐渐打通,它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同时拓宽了古人的地理视野,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D项错误,鉴真是唐朝名僧,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应日本遣唐留学僧人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题干中的朝代是汉代,鉴真东渡发生的朝代为唐代,时间不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5.(单选题)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B. 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传入中国C. 伊斯兰教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D.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西汉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正确,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是指在中国汉地用汉语传教的佛教体系,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项错误,天主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元朝,1294年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孟高唯诺以教廷使节身份来到中国,并获准在京城设立教堂传教,这是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

其主要在宫廷上层传播,后随元朝灭亡而中断明代和清代前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入华传教获得成功C项错误,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

D项错误,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A6.(单选题)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西汉时期所设立的相应保护机构是:。

A. 秘府B. 乐府C. 鸿胪寺D. 大理寺

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A项:错误,秘府是指古代称禁中藏图书秘记之所,非文化保护机构秘府一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周礼·天官冢宰》记:“史,掌禁中藏书”,可知周代掌禁中藏书为史。

推测为西汉初设B项:正确,乐府是西汉汉武帝时正式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音乐是种表演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故而乐府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C项:错误,鸿胪寺是西汉汉武帝时正式成立,西汉时主掌接待宾客的机构,相当于外交部门,非文化保护机构。

D项:错误,大理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初设,西汉尚无大理寺是司法机构,掌刑狱案件审理,非文化保护机构故正确答案为B7.(单选题)下列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 语丝派—鲁迅—《野草》。

B. 新月诗派—郭沫若—《死水》C. 京派小说—钱钟书—《围城》D. 山药蛋派—赵树理—《吕梁英雄传》

解析:A项正确,语丝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以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代表的语丝派作家,以散文创作为特色,在中国思想文化革命、新文学创造上做出了重要建树该派以“语丝社”为阵地《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

B项错误,《死水》为闻一多所写C项错误,钱钟书不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是沈从文,著有小说《边城》D项错误,《吕梁英雄传》是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而非赵树理所写。

故正确答案为A。8.(单选题)“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用于纪年的一种方法。“十二生肖”之说起源于:A. 春秋战国B. 东汉C. 西汉D. 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常识的相关知识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另据《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一书,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而《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因此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就已经确立并流传故正确答案为A9.(单选题)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B. 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D. 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解析:A项错误,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时期,不是“秦穆公”,故A项错误B项正确,韩非一生追求为统治者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这就是其中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法律理论韩非的法律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君王集权思想。

《韩非子•定法》有言:“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韩非子•难势》有言:“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故B项表述正确C项错误,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这时吕不韦为相,独擅大权故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的是吕不韦,而不是李斯,故C项错误。

D项错误,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早年学“黄老之术”,后来成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为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故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10.(单选题)

同时具备“三国时期”“皇帝”“邺下文人集团”这三种特征的历史人物是:A. 曹操B. 曹丕C. 刘邦D. 刘备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邺下文人集团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名流学士,因曹操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北城)得名,作品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悲天悯人,表现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金瓯的使命感。

A项错误,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曹操一生未称帝,不符合“皇帝”这一特征B项正确,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字子桓,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C项错误,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不符合“三国时期”“邺下文人集团”的特征D项错误,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不符合“邺下文人集团”的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B。E·N·D联系我们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河南事业单位招考咨询!

新浪微博

事考小粉笔

事考交流群点点分享

点点赞

点点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