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满满干货国徽矢量图(国徽矢量图片)

另一种角度看视觉中国此次现象级事件。

满满干货国徽矢量图(国徽矢量图片)

 

4月10日夜,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发布,但是后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黑洞照片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接着网友们发现,国旗、国徽等照片在视觉中国上也被标注版权所有,甚至发现包括海尔、360、百度等多家公司的LOGO都被视觉中国标记版权,各大公司官微也集体发微博吐槽:。

我家的东西,怎么成了视觉中国家的?

视觉中国为何敢于将版权并不属于自己的图片标注版权所有?视觉中国为何引发如此大的舆论批判?「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各路媒体纷纷发声有人说,视觉中国也知道黑洞照片挣不了多少钱,就是想装一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图」。

结果没想到,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头4月12日,视觉中国版权风波继续发酵,在连夜被天津网信办约谈后,视觉中国网站关停整改;国家版权局发布公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另一家图片库全景网也躺枪,宣布关停整改;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消息更是令人「心碎」——视觉中国并未获得首张黑洞照片授权,甚至从未联系过权利方ESO。

共青团中央微博发文指出,批判视觉中国不能搞情绪化,不能毁掉中国近几年来好不容易提升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得回归法律的标准那么如何看待此次视觉中国事件?在批判之外,我们也需要更多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一现象级事件。

智见也就此事件在今日专访了集慧智佳副总吴桐先生。

集慧智佳副总吴桐先生1、商业模式并非视觉中国的原罪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在微博上评价视觉中国,图片侵权不应该,但是视觉中国在处理图片侵权时漫天要价的勒索型商业模式更不应该吴桐指出:商业模式是否得当,和法律是两回事。

视觉中国这种商业模式,大家很有抵触感,不能接受,但只要不违反法律,他们确实有权利使用这种商业模式就商业模式而言,视觉中国用这种让用户不情愿的形式完成了商业模式的闭环只要不违反法律,那么他是否道德,是否容易让人接受,这完全是属于他们公司的商业手段。

俗话说无商不奸,这种手段不讨喜,惹人骂,但大家要清楚法律和道德是两回事所以,如果我们无法从法律的角度去评价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那么对它的怒气只能从道德上去讨论每个人心里的道德标准是不同的,由此,对于视觉中国商业模式的评论也就无非对错。

我个人认为视觉中国采用此种商业模式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实属无奈之举,天下的商家哪个不想既把产品卖出去,又想用户说他好呢?这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正版化之路是一个持久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2、冒充著作权人、非法代位行权才是问题

吴桐指出,回到现实问题,视觉中国图片使用价格高、索赔数额大的问题,本身是市场供需的问题现在像视觉中国这样的企业,其实是太少了,做图片版权这个事情的人太少了一方面可能是没有足够多、足够强的竞争者,另一方面视觉中国又不够自律,冒充著作权人的一些行为在少数的竞争者中就显得特别突兀,引起了众怒。

冒充著作权人、非法代位行权才是视觉中国的问题可是我们要反思,既然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市场上还没有足够的竞争者取代它?会不会是大家觉得国人版权意识还是不够,做图片版权不赚钱,所以就不做了,这是不是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其实,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无论价格高或者低都会有人买单。

价格自然不会再成为争议的焦点,价格升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吴桐还指出,logo著作权,商标权,图片著作权,这些都是不一样的新浪等公司吐槽带自己公司logo的照片版权竟然属于视觉中国这话对也不对,这其中其实涵盖了多种权利,以带有新浪公司LOGO 的照片为例,照片如果是视觉中国的特聘摄影师的作品,出于该摄影作品是职务作品,则这张照片的版权理应归属视觉中国。

但即使得到视觉中国的照片授权使用许可,用户就能肆意使用么?答案当然是不行,因为你仅有视觉中国的授权还不够,照片的内容是新浪的LOGO,LOGO本身的版权当然归属新浪公司,不仅仅是这LOGO的版权,他还有商标专用权。

用户如果不经新浪公司许可,结果还是要承担很大的侵权风险这和国旗矢量的图片不是一回事3、著作权是一项复杂的权利吴桐指出,视觉中国是围绕视觉内容的产品提供商,其提供的照片上均标注了「版权归视觉中国所有」,这句话才是真正的黑洞。

著作权虽然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知识产权中又是最复杂的权利著作权本身涉及人身权、财产权,以及邻接权,它的分属权利非常多对于国旗国徽的矢量图被视觉中国标注为版权所有的问题,吴桐也说,这肯定存在问题因为中国有国旗法、国徽法,国旗、国徽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法定的。

国旗、国徽的设计人有署名权,但是国旗、国徽本身,因为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标志和主权,视觉中国把矢量图直接放在网站上标注为版权归自己所有是不恰当的4、通过维权来获客,越获客众怒越大视觉中国通过众多获得法律赔偿的维权诉讼来获客,很多客户都是曾被诉讼的对象。

这就导致获客越多,积怨越深尽管很多所谓的侵权案例都有「钓鱼」的嫌疑,但最终的事实及结果均由法院认定和判罚,视觉中国通过合法手段获得赔偿也无可厚非然而维权获客、维权创收,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在收获着越来越大的怒气。

或许这就是视觉中国独特商业模式带来的弊端视觉中国是否有其他的获客方式呢?为什么不主动销售图库、图片使用权,而采用这种被动的、被侵权后才获客销售的模式?是否有着其他的原因?在记者表达这一问题的同时,吴桐也说:。

视觉中国的行为,跟大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有关系欧美比较尊重知识产权,中国的知识产权比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改善知识产权环境所以在当下,视觉中国的这些行为也是一种无奈的商业模式。

因为,如果不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可能它很难存活所以视觉中国是很被动的如果大家的版权意识都很好,那视觉中国应该也不想一直做一个诉讼者,因为诉讼也是有成本的当然,这并不是视觉中国可以开脱的理由在这样的环境下,视觉中国作为头部企业,更应该自律、对他人的著作权秉持尊重及敬畏之心。

事发之后,国家版权局也要求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这时候监管部门就要出面了,这是很正常的5、行权困难,头部企业更应该自律吴桐表示,在行权很困难的年代,头部企业再不自律,再夹带自己不合规的做法,就会让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难上加难。

这一事件如果让大家对版权的认知产生偏差和误解,就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了我们接触了很多初创公司,现在年轻的CEO们知识产权意识已经很强了比如,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创业者,在需要引用他人著作权时都希望找到授权的版权方,他们的意识和前几辈人相比已经发生变化了,不管是个人的使用者还是企业、国家的层面,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大的知识产权环境是在逐步改善的。

6、视觉中国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吴桐指出,根据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标志、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目前注册商标中带有中国字样的多是一些央企,但民营企业,一般是不能在商标中去使用中国字样的,否则基本都会被驳回,而一些香烟、牙膏品牌,例如中南海、中华的品牌是历史的个案集慧智佳的知识产权专栏公号「吹IP」也发文指出,视觉中国说「黑洞」是自己的,可却连「视觉中国」自己这个商标都没有:。

当你的商标名称属于这些禁止使用/注册的情形,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申请商标,首先要考虑属不属于法律禁注禁用情况,然后才是侵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问题对于视觉中国来说,如此“注重”版权,但是却在商标方面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是时候需要好好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了。

视觉中国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而正如共青团中央微博所说,从之前随便侵权、盗用图片,摄影师欲哭无泪,到如今全民吐槽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至少说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只是还得探索出著作权保护和传播的权利平衡点,这次事件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好机会。

记者:Simo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